<p><br></p><p> 2月27日,连绵几日阴天小雨,雨水积洼、泥土汀泞,空气弥漫着饱和的湿润度,气温依旧偏低…</p><p> 我们贸然决定驾车出发,…漾濞河西大桥(城郊)→太平乡→顺濞河→北斗乡杨梅坡(永平)→G215道路→大理</p> <p> 我们拍照的是山脚下的滇缅公路碑文里程牌:417 表达的是滇缅公路昆明到此段的公里数。 </p><p> 第一块滇缅公路里程碑应该是市郊三叉路口的416,因路窄人车密集串行,并没有多余地方停车拍照,厚厚的尘灰土迹遮掩碑文的数字,稍不留意就将错过! </p> <p> 漾濞段的滇缅公路并非全程弹石路</p><p> 416~430段为柏油路(上山段)</p><p> 430~435为弹石土路段</p><p> 436~440为柏油路段(太平乡镇段)</p><p> 441~452为弹石土路段</p> <p> 如今滇缅公路…在地图与导航上已经搜索不了它的存在…</p><p> 因大部分路面与国道 320国道重叠,所以代替它的名字是320国道或昆瑞公路,但地道、朴实的云南人更喜欢称它为:滇缅公路…以记念那一段战火纷飞的故事、情怀…</p><p> </p> <p> 道班自然村庄</p> <p> 二月末,核桃树枝杆上光秃秃的、才有冒尖的新芽…路边的野花、与麦子却嗅出春天的味道,率先展出水墨丹青,小破木屋格外的突出、谐调…</p> <p> 434路段:太平乡的滇缅公路记念雕像</p> <p> 石碾子</p> <p> 435路段的路边野花</p> <p> 天威径、博南古道、蜀身毒道的文碑记载(西南丝绸之路)</p> <p> 出了太平乡没有了柏油路面,踏上了十公里的弹石土路…依然保持着七十多年滇缅公路的原样!</p><p> 路并不平整…冷不丁的出现水坑、忽左忽右、突上突下…踏杳油门扑扑通直响、浓厚的汽油味夹杂着轮胎磨擦的烧焦味、反扑到车内,车背后一股黑烟沸腾起满天尘埃…满足所有的越野开车快感…</p><p> 还好还好…路上车与人极少见…</p> <p> 441路段:小尖山</p> <p> 滇缅公路的修建非常艰辛…因青壮年大部分都应征入伍、保家为国。所以80%以上依靠老人、妇女和儿童组成的劳工修筑完成,他们来自公路沿线28个县各个民族、穿着各种各样的土制衣服,共20多万人形成世界上最奇特的筑路大军…</p><p> 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下由民夫依靠原始劳动工具,锄、斧、刀、箕…仅用9个月实现通车,该公路穿越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共翻越6座大山,穿过8处悬崖峭壁、跨过5条大江大河,不少于3000人的筑路工人献出生命(平均每公里6人),其中包括8名工程技术人员。</p> <p> 当年凿壁修路的洞孔</p> <p> 452是漾濞段最后一块碑文,位于胜备桥头</p> <p> 顺濞桥(又称:胜备桥、清涟桥)桥头是漾濞县,桥尾是永平县…</p><p> 1938年建成,3孔单跨10米的石台叠梁桥,桥面据传由美国远运过的钢架</p><p> 1944年改成全长66米,宽5米的单孔承式钢架桥…</p><p> 2000年中期,因水库电站下移…</p><p> 如今发展需要,而在它不到2米的地方建新桥,而它停止了使用功能…</p> <p> 永平段:北斗乡黄连村</p> <p> 永平县黄连村:漾梅线(也称蒙黄段)起点,折返下关的终点</p> <p> 原想着走完附近的几段滇缅公路,上传了图片却一直末发,想汇集几段路程写一美文…</p><p> 就这样查看到网络上的一篇没有图片的文段描述…贸然前往…</p><p> 4月4日清明时节走寻找南华段 向阳村~天子庙 未果,</p><p> 5月3日保山返程大理寻找 老营~板桥段 未果…失望之极怀疑写文章作者可否真的走过滇缅公路,写作态度不严紧…</p><p> 还好…保山返程时,意外的是寻找到永平段 X085 梅花铺~北斗乡乡道(鹿梅段),全程为弹石路…</p><p> 遗憾的是除了这个退色字迹:史迪威公路节点,没有任何的里程碑文,总觉得少了一点灵魂,在这不得不为漾濞人点赞…</p> <p> 国道G215的桥与河</p> <p> </p> <p> 祥云的云南驿:当年滇西抗日的反攻司令部、己找不见废旧的机场、与弹石路段</p> <p> 听说龙陵县依然为弹石路,老虎嘴为代表…期待着有空时再次听到车子发出支碎颠簸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