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湧澌茫河(四)

邹开权

<h3>  </h3><h3> 昨天傍晚,从石牛山返程时,右脚鞋底就脱落了。先后用我和另一朋友多余的两根裤腰带,将鞋底绑上鞋帮,勉强步行。走走停停,好不容易,走回了街上。大家陪我满街找鞋店,结果硬是没能找到。小镇一入夜就特清静,商户大多打烊。</h3><h3> 今天吃完 早餐后,就赶紧去找鞋店买鞋。鞋店老板是一个中年人,斯斯文文的,应该有些文化。果然,一打听源头,他便说得头头是道。而且,他还把我领到他熟人那里,更加仔细地询问路线路况。原来,他那熟人在源头山下,开了一家煤厂,当然相当的清楚。之后,他硬要把我们带到河边路口,才回他无人看守的鞋店。</h3> <h3>  从越溪镇出发,往北沿河,走威仁路(二级公路)向源头挺进!和昨天走的完全不同,这才像条河嘛,一看便知,这条才是湧澌茫河的主流。昨天刚到越溪镇街头时,见河面起码也有十来公尺宽,后来“探源”时,刚出街口就变得只有一米把宽,而且很快就断流,也没什么落差。当时就觉得奇怪,当然本来就不相信那是湧澌茫河的主流。</h3><h3><br></h3><h3> </h3><h3> </h3> <h3>  龙滩桥,位于越溪镇海潮村,湧澌茫河在这儿接纳一条无名支流。</h3> <h3>  我们去时是九月中旬,可能又刚下过雨,不然水会更加清澈。</h3> <h3>  落差大的河段,一定会断流的。</h3> <h3>  平缓之处又是满满的清水。</h3><h3> 山林浓密翠绿,河面水雾缭绕,还有朝阳透出、阳光洒满,更不必说再映衬一道鲜艳的彩虹——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h3> <h3>  这一段河水较浑浊,一定和这家砂石厂有关。</h3> <h3>  从这里分路,上去几公里就是凤凰古寨风景区。湧澌茫河发源地周边,多古寨寺庙,其中俩母山就很有名。本次徒步探源,游览俩母山是备选方案。</h3> <h3>  继续往前走,快到今天行程的一个重要路口——八角庙了。</h3> <h3>  八角庙,属于越溪镇水源村。湧澌茫河就发源于水源村的清风寨。我们离源头真正很近了。不过按照鞋店老板的提示,到这里不能再沿威仁公路走,要往左,走小路。所以我把此地作为一个重要路口。这里右边凉风顶方向,也有一条小河沟汇入,应该是湧澌茫河的支流。实际上水源村村委会驻地就在八角庙。我们在这儿稍事休整后,继续向前!向前!</h3> <h3>  这条水泥路就是源头山下开煤厂那老板修的,从八角庙一直延伸到煤厂。</h3> <h3>  临近源头,河道越来越窄,变为小溪流。溪水清清,忍不住不得不喝上几口。</h3> <h3>  小溪流伸到山脚,就没了踪影。肯定的,没下大雨,行不成地表水,就只能看到这里是源头了。当然,还得在此地找到最高峰,并且登上,才能算完胜。我们一定能的。</h3> <h3>  我们判断正对面的山上应该就是清风寨,能询问一下当地人就更好,但这里根本找不到人了,只好硬着头皮上。上山的路相当难走,杂草丛生,走着、走着根本就看不到路了。正一筹莫展时,发现不远处居然还有一个人,老天保佑,赶紧询问。他给我们指出,山顶上的房子正是清风寨。他们三个朋友都能看见,可我怎么也看不出山顶上有建筑,可怜啊,我这个近视眼!事后看照片,能依稀看见。这个人还告诉我们,从这里直接上山的小路很多年没人走了,建议我们稍微绕一下走大路,并给我们指引出一条上大路的捷径。</h3><h3><br></h3> <h3>  </h3> <h3>  半山中。</h3> <h3>  这里地名“鸡公岭”,应该是从山下某处观看,此地形如鸡公,形象,容易记住。这么好听的地名,后又改名“跃进门”。不用说是五八年大跃进时改的,政治挂帅嘛。先前还以为“鸡公岭”“跃进门”是俩地呢!</h3> <h3>  最后的冲刺!</h3> <h3>  临近最高峰的一处山脊,能直观地看出是一道分水岭:上图是北坡,属沱江流域;下图南坡,属岷江流域。</h3> <h3>  站在岷江沱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上,必须得来一张!</h3> <h3>  旁边还有一条黄牛来凑热闹。</h3> <h3>  湧澌茫河源于川中盆地的威隆高地,面积两百平方公里,多方山台地。古时在有些山顶险要之地建有寨子,战时躲外敌,平时防强盗。清风寨便是其中之一。现清风寺内留有碑文记载:“威远清风砦青峰祖师祠《配(房碑)》残文辨录</h3><h3>介于仁威之间,有山突兀而苍秀、耸然而特出,远望之若凌云表者□□□清风寨是也。”</h3> <h3>  有资料记载:“在威远县新场镇红豆村有一山岭,人称青峰岭,海拔835米。岭上有一寺,名曰清风寺”。我用海拔高度软件测出高度是海拔719米,与上面说的高度相差很大。清代乾隆年间,亦或后一点的同治二年,为纪念威远清正廉洁的县令李南晖,在清峰岭最高处建“清风寺”。还有碑文记载:“威远清风砦青峰祖师祠《配(房碑)》残文辨录</h3><h3>山…威邑…,李公南晖先生得道处。公之政绩,志乘无可考,但相传为清代时名进士,殉回寇之难者,公之墓在山下□□,公殁后□□□□□,于是山莫大者,皆济世救民,与公生时相类。公贤而有道者也,殉节后,乡之人思慕之也甚切,建祠山顶,岁时礼祀之……”</h3> <h3>  清风寺的修建在民间还有一段传说:清乾隆年间,威远知县李南晖到青峰岭下察民情,路遇一干抬棺送葬队伍,上前询问得知,是当地柳员外之子,前日身患恶疾而亡。李南晖深谙医道,于是请求开棺验看。李南晖判断此人尚未咽气,遂开出药方,嘱让其服用。三天后柳员外之子果然真的活过来。柳员外欲重金酬谢,李南晖当然不受。后来柳员外出资修缮李南晖常去行善的庙子“黄庭阁”,历时三载,庙宇在青峰岭上落成。李南晖去世后,威远人感念其任内贡献,遂设祠供奉其塑像,奉为“青峰祖师”,视若神明。</h3><h3><br></h3> <h3>  那天朝寺,寺内冷清,只见一僧一俗。那俗家弟子是一老妇人,招呼我们喝水,还算热情。她说那僧人便是本寺住持。寺内不许拍照,胡乱的地照了一张。见寺内仍悬挂着两副纪念李南晖的木刻楹联,其中一副是这样的,上联:廉政留威邑清如秋水明如镜千古垂名;下联:灵庙座青峰道存古岭德存天万代流芳”。</h3> <h3>  下午乘车经威远回自贡。晚上,为祝贺我们的徒步探源获得成功,住自贡的儿时老友为我们洗尘,众人酣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