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收藏和研究古希腊文化的博物馆,拥有近2万件最精美绝伦的希腊文物,使其跻身于世界十大顶级博物馆之列。我们利用在雅典仅有的一点空闲时间前去打卡参观。好在离住地不是太远,经奥莫尼亚广场再向北徒步20多分钟,就可以看到这幢建成于1889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化涵盖了西方文明几乎所有的内在思维逻辑与外在美学体系架构,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font>收藏了希腊各地出土的各个时期价值极高的文物,无疑是欣赏古希腊文明全景的好去处。</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四根高大的伊奥尼亚式门柱后的大厅</font>左侧<font color="#010101">存包买门票,</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花费10欧给你一张仅印着条形码的小纸片,在入口两侧的机器上扫码进馆。</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博物馆有两层50多个展厅。首先是史前展厅,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7000-前3000年)与青铜时代的遗存,其中青铜时代主要包括基克拉泽斯文明(</font>约公元前3000-前1100年)、米洛斯文明(约公元前3000-前1400年)和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1600-前1100年)。</h3> <h3><font color="#010101">基克拉泽斯群岛是爱琴海中一片呈圆形分布的岛屿,包括圣托里尼、米克洛斯岛等24座小岛。在这些岛上发掘出公元前3000—前2000年的文物。展厅门口摆放着三件文物:一个青铜时代早期的陶罐,一个平底锅和一件大理石人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元前2800-前2300年的陶土器皿,刻有排桨船和螺旋</font>波浪图案的平底锅,显示出基克拉泽斯文化早期对船只的描绘,呈现出航行与贸易对爱琴海文明的意义。</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元前2800-前2300年基克拉泽斯文化早期的大理石女性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用帕洛斯岛的大理石雕刻的真人大小的雕像简洁精美而且抽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理石人像是基克拉泽斯文明最典型的代表,其艺术风格影响了很多现代艺术家,曾激发了毕加索的创作灵感。</font></h3> 石雕镌刻着猎人骑马狩猎的场景,动物奔跑的画面尤其生动。 <h3><font color="#010101">镌刻着住民乘坐马车与各式图案的石雕。</font></h3> 博物馆中央前厅陈列着数千件迈锡尼时代的出土文物,是强盛一时的迈锡尼文明的最好明证。世界文化遗产迈锡尼古城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在400多年的时间里(约公元前1600-前1100年)迈锡尼是希腊最强大的王国,也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故事发源地。 <p>这是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希腊本土最著名的文物“阿伽门农黄金面具”,精美绝伦,让人惊叹在公元前16世纪就有技艺高超的黄金打造技术,这也是古希腊史前文明的辉煌之作。</p><p>阿伽门农是迈锡尼国王,希腊的诸王之王,也是《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的发动者。一般人都认为荷马史诗只是神话传说,但来自德国的业余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坚信荷马写的是真实历史,他花费巨资,在爱琴海两岸挖掘了十八年,终于于1870年在土耳其境内挖出了特洛伊,几年后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挖出了迈锡尼。1876年施里曼在迈锡尼发现了6个竖井墓,墓穴里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他认定这件保存完好颇具王者风范的黄金面具非阿伽门农莫属,就迫不及待地给希腊国王发电报:“我凝视着阿伽门农的脸”。</p> 荷马史诗中提到,希腊联军的一位重要谋士涅斯托尔有个装饰有鸽子的金杯,施里曼在迈锡尼也挖到一个饰有鸽子的金杯,他认为这就是“涅斯托尔的杯子”(位于上排右侧)。 迈锡尼附近的瓦斐奥出土的一对金杯,也是现存迈锡尼艺术品中的稀世精品,被称为"瓦斐奥金杯",刻的是猎手捕捉野牛的激烈场面和捕猎后田园牧歌般的平和场景,一张一弛相得益彰。 荷马在史诗中留下的诗句“壮哉迈锡尼,遍地黄金”所言不虚。<br> 整个迈锡尼展厅都是满柜黄金。 公元前15世纪制作的黄金器具如此精美让人惊叹不已,足见古希腊金器制造业已是炉火纯青。 金光灿灿,让人爱不释眼。 除了阿伽门农面具之外,展厅里还陈列有好几副黄金面具。 但技艺与精美比阿伽门农要稍逊一筹。 这是一个金银合金制作的面具,没那么金光刺眼,但也很精致。 黄金虎豹形头盔。 这个牛头形酒器(公元前1580年左右)称为角状杯,是古希腊祭酒仪式中使用的器皿。在牛口处有个孔,将事先灌进牛头的葡萄酒从那里倒出,给人的感觉像是从牛头中滴出的鲜血,很有仪式感。这个角状杯是用银制成,牛角和口部包裹了黄金,倘若没有那朵金花装饰,仿佛就是一个真牛头。 面对这些精致豪华的出土文物,你绝对会被3500多年前古希腊的精湛工艺所震撼。 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古人把黄金打造得薄如蝉翼,形态栩栩如生,令今人叹为观止! 注意左下角还有一具黄金天平。 黄金制作的项链、头饰等装饰品。 黄金象牙制作的装饰品,注意上排摆放的金质手柄青铜镜。 象牙宝石制作的各种装饰品与图腾印章。 象牙工艺品。 精美华丽的金饰青铜短剑。<br> 象牙柄金饰青铜短剑。 长剑短矛等冷兵器金饰豪华,式样种类甚多,反映出迈锡尼人崇尚武功,可以说是后来斯巴达尚武精神的祖师。 青铜武器与工具。 象牙制头盔。 青铜头盔与铠甲残片。 护胸铠甲片上刻有神话人物。 青铜制锅罐瓢勺等日常生活用具,还有铜镜。 和中国的青铜鼎有得一拼。 陶制小摆设,还是玩具?多是萌萌哒的可爱象形人物。 出土文物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刻有迈锡尼线形文字的黏土泥板。 青铜板、印章上也刻有记载了商业活动的线形文字,据说还没被完全破解。 来自公元前13世纪,被称为“武士之壶”的彩陶双耳罐,一队士兵全副武装整装出发,一位妇女挥手告别。 彩陶花纹活泼,这个彩陶罐上画的大章鱼瞪着大眼睛像在逗你玩。 这是在迈锡尼宫殿里发掘出土的壁画残片(公元前13世纪),以流畅的笔法描绘了一位发型精美盛装打扮手持项链的可爱女孩。<br> 经历3000余年的风雨沧桑,壁画的色彩仍鲜艳如初。 壁画颜料用天然矿石原料制成,能让色彩保持千年不变。 一对青年乘坐马车。 猎犬围捕野猪图。 牵马遛狗图。 佩戴金饰手端金杯的时髦女子。 展厅还有大量青铜器小物件。 小人妙趣横生。 小动物神形兼备。 公元前6、7世纪的头盔。 酒瓮做工精良。 拾阶而上,到二楼继续参观。迎面是一幅古希腊人制作陶器的彩画。 正对楼梯的是锡拉展厅(锡拉就是耳熟能详的圣托里尼岛),展厅不大,你会一眼被最里面的几幅壁画所吸引。公元前2000-前1600年克里特人来到圣托里尼,聚居在岛上的阿克罗蒂里。公元前1613年前后的火山喷发将阿克罗蒂里埋葬,小镇连同壁画、陶罐被完好保存在火山灰下。1967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被掩埋的米洛斯文化古城。 博物馆的展示复原了壁画当时在房间的位置。拳击少年和羚羊壁画是在同一房间发现,也被还原在相应位置。<br> 公元前1600年的壁画《两位打拳击的孩子》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反映了岛上的居民把体育作为一种娱乐健体运动。这是世界上描绘拳击的最古老的作品,更是表现体育运动的开山之作。这幅壁画表现出的独特丰富艺术手法,足以证明在3000多年前的圣托里尼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br> 壁画《羚羊》用笔流畅简朴,形象生动。<br> 壁画《春天》绘在一个房间的三面墙上。 《春天》画的是火山石上百合花怒放,燕子快乐飞舞,一片春意盎然,明艳的色彩展现出当时克里特人对富庶生活的愉悦满足,与追求奢靡崇尚武力的迈锡尼人完全不一样。<br> 阿克罗蒂里古城出土的陶器。石料建造的牢固房屋被火山灰掩埋没有坍塌,房间里的陶罐历经3600年不见天日仍色彩浓郁完好如初。 陶罐上画的海豚欢快跳跃。 木床仍然不朽。 石头制成的器具。 帆船模型,海洋航运贸易与爱琴海文明相伴而生密不可分。希腊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克里特岛的米洛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爱琴海文化)又共同孕育出了卓越辉煌的希腊文明。 接下来我将继续介绍汇集了古风、古典、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希腊雕塑与工艺水平极高的希腊陶器精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