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不仅仅有唐诗宋词,昆曲京剧,还包含了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美食。美食的传承,更多的是在平凡的生活里。</h3><h3> 为增强孩子们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饮食文化,增强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崇文街小学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学做中华美食”的活动。让我们从一道平凡美食——陕西凉皮,开启这场奇妙旅程。</h3> 探寻凉皮背后故事 <h3>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管什么样的美食,它的背后总有一个故事。</h3> <h3> 凉皮,是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美食,流行于我国北方,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相传在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陕西关中一带大旱,沣河缺水,稻谷枯萎,农民在田里挖井浇地,好不容易打下的粮食质量太差,无法向朝廷纳贡大米。有个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了米粉,蒸出了米皮,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附近百姓只献米皮,也就是凉皮,久而久之,凉皮成了久负盛名的美食。</h3> 见证面粉华丽蜕变 <h3> 我校四年级二班于钰函同学,经过网上查阅资料,向父母请教,多次实践摸索,终于做出了美味的凉皮。让我们跟随他分享视频,一块学习用面粉制作凉皮吧。</h3> <h3>第一步:准备材料<br></h3><h3> 面粉,盐,水,不锈钢盘子等等</h3> <h3>第二步:和面</h3><h3> 准备500克普通面粉,放入少量的盐,用260毫升的冷水搅拌成棉絮状揉成光滑面团,盖上保鲜膜,松弛30-40分钟。</h3> <h3>第三步:洗面</h3><h3> 正宗的凉皮都是从洗面开始的,洗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面团散开,这是正常现象,我们把淀粉洗出来,剩下的就是面筋了。</h3> <h3>看,面筋初步形成,但是我们还需要加水洗到水清澈。只有这样,蒸出来的面筋干爽不黏。</h3> <h3>第四步:做面筋</h3><h3> 面筋中放一点泡打粉,抓均匀,开水上锅蒸15分钟。这样我们做出的面筋更松软。放凉后切条,切块。
<br></h3> <h3>第五步:做凉皮
洗好的面水,静置3-4小时,把表面的水倒掉。把剩下的搅拌均匀。准备一个不锈钢平底盘,刷一层油,倒入适量的面水,水开后放入蒸2-3分钟,看到面皮变色,并且起大泡就可以了。拿出盘子,放入凉水中,这样冷热的反差可以让我们更方便把凉皮取下来。看我们做出了一张劲道,透亮的凉皮。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多做几张。<br></h3> <h3>第六步:拌凉皮</h3><h3> 将做好的凉皮切好,并放入面筋,根据自己口味加入适量的黄瓜丝,大蒜水,生抽,醋,辣椒油、食盐、花生碎、麻汁等等。搅拌均匀就可以装盘食用。</h3> 传承中华经典味道 <h3> 高档的食材可以做出难得的美味,平价的食材,一样可以做出经典美食。看我们的孩子们已经做出了他们满意的凉皮。</h3> 失败中汲取经验 <h3> 看似平凡而又简单的凉皮,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我们驾驭的。就像人生一样,一个不注意就会导致失败,这也是中华美食低调中的神秘。</h3> <h3>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专门请教学生家长中做凉皮的高手。他们给出的解释是面筋要洗净,不然太黏。面水沉淀的时间要3——4小时,放盘蒸的时候不要太厚,一定要等到有大泡冒再取出,不然凉皮不熟,也揭不下来。</h3> <h3> 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经数千载,各地饮食风味多样,四季有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天下之事唯美食与文化不可辜负,作为新时代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中华传统美食传承。希望崇文街小学的孩子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更多了解我国饮食文化,学做传统美食,做个小小美食文化传承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