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周记(一)

MaChJ

<h1>  这是一段非常的时期,无论对个人、对国家还是整个世界,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遇上的时期。非常时期,非常事件,必有非常的感受,记录下来,多年之后算是一份珍贵的记忆。</h1> <h1>  周日难得的晴好天气,天空蓝蓝,气温回升,让连续几天足不出户的人们心情大好。和孩子一起在小区楼下的小路上散步,大家都是戴着口罩,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虽然在病毒尚未入侵的小城,大家还是慎之又慎,这不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而是对全国抗疫的响应,有备而战才会临危而不乱。</h1> <h1>  路边的桃树已经开始萌芽了。这个春天的天气阴阴晴晴,变化不定,几天艳阳高照,接下来雨雪飘飘,伴着绵绵的疫情,人们的心情总在忧郁中徘徊,春天也是迟迟看不到身影。伸展出的桃枝吸引了踏青者的目光,若在往常,在人们的注目中,桃花会更跃跃欲试的绽放,花开少人赏,这个春天让新冠病毒折磨得少了应有的灿烂。</h1> <h1>  周一上班,单位大门口依然是需对每人测体温,完成正常的检查后,工作人员给了一张彩色的确认卡,说这张卡片一天有效,再进入大院,持这张卡片就不需要测体温,这样可以让大家出入方便,检查高效。非常时期,大家想出各种办法,有些很朴素,但却很有效。在这张卡片写下日期和姓名,忽然想到这小小卡片倒是有些保存价值,多年之后也算是这段非常时期的一片记忆。人过中年了,懂得了珍惜的道理,想想年青时那么多的与同学朋友的信件等物品,都视之为废纸在毕业之际弃掉了,而今只能是越来越越模糊的记忆,精致的细节全随时光而去了。写写文字,即使浮浅的感受,保存物品,即便是非常琐碎之物,终归这是难得的经历。</h1> <h1>  办公桌上排放着半个月前摘下的石莲花叶片,多肉这种叶生的植物,在春天最容易繁殖。看着这些由青绿转为暗黄色的叶片,生机悦目少了些,但我知道其内部正在转化力量,等长出小叶、发出须根时,就可以把它们放在盆中,任它们沐浴着春光生长了。变化是困难的,何况是重生,当前我们很多人也如这叶片,你要放弃舒适、承受痛苦,才能迎来另一片生机盎然。</h1> <h1>  阳台上的长寿花开始绽放了,春天的阳光下,花朵更显艳丽。去年秋天从室外搬到室内的这盆长寿花,一开始不适应不甚流通的环境,变得发蔫,没料到一个冬天竟长得绿油油的,花蕾也三三两两的冒出了不少,在这个沉闷的春天,看到这耀目的红花一朵朵开放,多少让人感受到些许春光的美丽。</h1> <h1>  周三看到朋友圈里研究院同事的感慨之言,心中不禁一惊,猜想可能是年前突然发病住院的一位研究院的同事,和同事打电话确认果然是这样。这世界真的是无常有时近乎惨忍,去世同事的丈夫比我早一年毕业,人非常开朗热情,虽然不在一个研究室但很熟识,他们的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如此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们可能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了。亲人的逝去,尤其是这种尚在中年就忽然离去的情况,对一个丈夫,对一个刚成年的年青人,是无比惨痛的,但生活需要直面,希望他们能够尽早迎来春天。</h1> <h1>  从上周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听加缪的经典之作《鼠疫》,一部话题沉重的名著,而今我们都要面对,虽然病毒的种类不同,但从莫名而至的疫情、人们的惊慌恐惧到绝望,这些是何等的相似,从小说中我看到了疫情笼罩下的武汉,比那些只言片语的报道更深入。这个时间点读如此契合的名著,显得有些太随大流,对小说的理解可能也仅会停留在疫情的层面,不会有更多的延伸,但这又何妨呢,读书要随心性,不必想太多收获。</h1> <h1>  书中的人物平凡但深刻,里厄医生忘我的投入救治病人,那些被鼠疫摧残的人和城市,让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当下看不到的场景。微信读书上有电子版《鼠疫》,书不能只是听,还得一字一句的读,特别是真正的经典。听到疫情结束的章节,忽然想,我们面对的疫情也应快结束了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