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编者按:疫情就是试金石,我是干部我出战。临渭区委组织部坚持在疫情一线考察、识别和评判干部,成立六个联络考察组下沉基层,深入一线暗访旁听,了解识别发现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战疫情•临渭干部在行动》已连续编发七期,上一期编发了以刘军勇为代表的五名扶贫“第一书记”冲在第一线,“战”在最前沿的先进事迹,今天推出第八期。</b>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一)“铁娘子”战“疫”线</b></font></div> <b> 人物档案:</b>张瑞斌,中共党员,向阳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向阳街道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b> 人物故事:</b>张瑞斌,向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疫情发生后,她临危受命,担任街道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h3><font color="#010101"> 看到肺炎疫情向各地迅速蔓延,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一时间组织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细化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由分管领导和科室主任包联村、社区,科室干部包联小区、小组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街道130余名干部分配到辖区各交通点和社区值守点,切实做到人尽其用。她认真细致,化身“处女座”,组织街道工作人员深入村组、小区开展地毯式排查4次,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她坚守一线,每天坚持到各村、社区检查点,当宣传员、战斗员、服务员,查找问题、指导工作、送去慰问、叮嘱做好防护,足迹踏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村组。辖区的孟家村贫困户张某去世,她带领村组干部第一时间送去慰问金、消杀用品,并劝告家人按照要求“白事简办”。分管街道人大工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带头表率作用,她率先在向阳街道人大工作群发起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的倡议,区住建局雷鹏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号召,辖区人大代表纷纷响应,彰显担当作为的人大代表风采。</font></h3> “女汉子”、“铁娘子”、“拼命三郎”,张瑞斌身上有很多标签,但她却说:“对这些标签,我都看的很淡,能被居民群众尊重认可,这才是我最看重的。”<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二)这块“硬骨头”,再难也得啃</font></b></h3> <b> 人物档案:</b>郗向院,中共党员,杜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b> 人物故事:</b>2016年6月,郗向院到杜桥街道担任副主任,考虑到他工作经验丰富、能干会干,街道党工委决定由他包联辖区三贤社区和铁二十局社区。两个社区面积大,占整个街道面积的四分之一多,下辖62个小区(家属院),占辖区小区(家属院)总数三分之一多。接到任务,郗向院意识到这会是个难啃的“硬骨头”。<div> 临危受命,摸清外来人员底数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尤其是包联的三贤社区,面积大、户数多,新建小区、无人管理小区多,人户分离严重,要想做到全面摸排,不遗漏一户,仅靠20多人的社区干部和机关包联干部,摸排力量明显不足,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面对困难,他积极想办法、找措施,分类施策,建立了“包联干部+物业+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的联防联控队伍。摸排中,针对干部提出的困难,他主动解决不回避。有的物业有畏难情绪,他主动联系物业经理,摆形势、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对无人管理的小区入户摸排;对排查力量薄弱的小区,他多方奔走,调配社会志愿者力量,组织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对两个社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做到了全覆盖、无遗漏。</div> <h3><font color="#010101"> 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后,落实门禁制度又是摆在面前的另一个难题。包联社区辖区的62个小区,近一半是无人管理或门卫年龄偏大小区,现有人员力量无法保证门禁制度有效落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只能想办法逐一克服。经过他的努力,小区封闭管理第三天,16个社会志愿者到位,水产楼、联运公司家属院党员、志愿者到岗值守,副食公司临街三个单元进户修缮落锁。一通电话,一声老哥,物业经理逐渐重视起来,增加门卫,强化值守力量。人员落实了,夜晚的门禁值守又出现漏洞,有些小区门卫为图方便,夜里会留上一人宽的门缝,让业主自由出入。怎么办?只能暗访督促。“大爷,您咋不挡我,门咋没上锁”, “锁,马上锁”。连续三晚,夜间门禁制度总算落实到位。</font></h3> “关键时刻,人命关天,千万不能马虎”,这是他常对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说的。凌晨2点多还在和需要隔离的亲密接触人员沟通,一遍一遍的打电话协调联系是他工作的常态。顾不上吃饭,多数时候,一碗泡面成了他的美味。胃病常犯,他就一直暖贴取热止疼;血压高,他就加大降压药量……<br> 这块“硬骨头”,再难也要啃。郗向院用自己能攻关、能克难的执着和坚守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三)忙碌身影里的党员初心</font></b></h3> <b> 人物档案:</b>张博,中共党员,区委政法委综治督导室主任,区级突击队员 <b> 人物故事:</b>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2月5日,为增加社区疫情防控力量,区委决定选派突击队员下沉一线开展工作。消息一出,区委政法委干部张博就积极报名,响应号召,成为区级党员突击队的成员。 <h3><font color="#010101"> 按照安排,张博被分配到双王街道丰荫社区,全天候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值守依林园和由紫御观邸、金盛花苑和金桂园三个小区组成的丰荫社区联合小区,他把好了社区防疫的第一道关口。他还与市区十余名党员突击队员和志愿者克服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每天早上7点半到金盛花苑小区集中汇合,巡查小区周边情况。为确保返渭人员信息准确无误,对他主要负责的紫御观邸小区,他多次加班加点,和物业工作人员、小区党员志愿者一个个核查外地返渭人员;他还积极向小区业主宣讲防控政策措施,告诫返渭人员居家隔离观察14天,要求居家隔离人员每天至少2次报告自己及家人体温情况,并提醒居民做好自我防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测温、登记、值守、劝返……每个岗位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这次参加突击队,也算是对我入党初心的检验,从政法干部到突击队员,岗位在变,不变的是初心。”他说。</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四)一声号令上“战场”</font></b></h3> <b> 人物档案:</b>朱星宪,中共党员,团区委干部 <b> 人物故事:</b>1月26日,团区委干部朱星宪接到电话,电话那头不是新年的祝福,也不是朋友的寒暄,而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工作“召回令”。<div> 一声号令, 朱星宪立即返岗,即刻进入战时状态。负责组织全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他第一时间在渭南青年网、“青春临渭”公众号等网上平台发起应急储备青年志愿者招募,短短两天时间网上报名的青年志愿者就达630余名。</div> <h3><font color="#010101"> 单位人员少,工作量大。为尽快将招募的志愿者分配到岗服务,他自愿做起志愿者们的“组织员”,划分志愿者作战图,每天百余个电话沟通协调志愿者分配工作,不到两天时间就为六个街道办事处、14个作战区分配212名志愿者。每天巡回各个作战区为志愿者发放口罩、手套、宣传小喇叭,叮嘱志愿者做好自身防护,一整天下来,他常常顾不上吃饭、喝水。晚上,他化身志愿者“宣传员”,整理图片、撰写信息、编辑工作号、形成动态,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先进事迹先后在渭南日报、渭南青年网、临渭频道等多家媒体上刊登报道。遇到困难,他又充当起了“服务员”。防疫一线防护物资运输出现问题,他积极联系社会爱心组织,迅速组建起40人的“雷锋出租车志愿服务队”,运输防消物资的同时,还为医护人员提供上下班通勤及其他紧急任务出行保障服务。“二月二”龙抬头来临之际,各个理发店尚未营业,理发这件平常小事成了一线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面临的共同“难题”。他又在“青春临渭”公众号发出爱心义剪理发师招募令,在全区召集到爱心义剪理发师51人,为5个单位、13小区共1500余人解决了理发难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一声号令到岗至今,他都不曾停下脚步也不曾休息。1995年出生的他,在父母眼里可能还是个孩子,可他却说:“带上志愿服务的袖章,我就和这些志愿者一样,我们都是战斗者。”</font></h3> <b> 结语:战疫一个月来,全区疫情在无数白衣天使和像张瑞斌、郗向院、张博、朱星宪一样的党员干部的执着和坚守下逐渐趋于好转。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复工复产在即,但疫情防控绝不能松劲和“掉链子”。面对疫情大考,让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