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1日跟随上海摄友圈,重庆六日游记

何百鸣

<h3><font color="#010101"><p>2019年初,跟随上海摄友圈在南越拍摄,随后继续跟随摄友圈去了云南、去了南疆,去了枸杞岛,年末时刻,去了重庆,算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的铁杆粉丝来。😅</p><p>少年时代读过《红岩》小说,后来看过《烈火中永生》电影,再后来听过《绣红旗》歌曲,N年前又传闻过重庆的历史事件,因此,总想着去重庆走走看看。正巧,摄友圈有个双飞六日团,全包2680元,价廉物美,说走就走喽。</p><p>全程几乎未见阳光,也未撑雨伞☔️,就摄影来看,平淡无奇,从旅游而言,倒是最佳时段。摄影靠天吃饭,总归算是去过重庆了,我的旅游日记还是分享一下吧……</p><p>第一天早晨,上海虹桥机场出发,抵达湖北恩施,吃过中饭游摄开始,第一个景点“万寿古寨”土家第一寨。</p></font></h3> <p><br></p><p>万寿古寨地处渝东石柱,散发出浓郁的土司文化和土家风情,在这里不单单会被壮观土家吊脚楼所震撼,还可领略古朴、淳厚的民风人情,只有来过,才会了解到这里梦幻般的魅力。</p><p>游玩古村古寨,宜重大节日,也许我们来的时段不佳,时点不对,人气不足,天气不好,感觉不深呀。😰</p> <p><br></p><p>有位老汉,号称百岁人家,土司打扮,靠出镜贴补生活。</p> <p><br></p><p>摆个功架蛮有范儿的来👍</p> <p><br></p><p>说是被拍多了,要求加点费用噢😄……</p> <p><br></p><p>接着前往涪陵市区,晚餐还早,导游提议自费参观一下大名鼎鼎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p><p>博物馆在水下40米处,环境极为特殊。要进入水下博物馆,必须要经过一个和乘飞机类似的安检程序。之后踏上一条长88米的电梯,进入水深40米处。再通过一条约150米的平直交通走廊,在迈过一道宽约一米、厚约半米的钢制舱门后,进入到60多米长的环形参观走廊。</p><p>我拍摄了江底石刻“中流砥柱”,感觉就是一个字“值”!👏</p> <p><br></p><p>各位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到重庆的涪陵,一定要去参观工程浩大,气势宏伟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世界独一无二的景点哦!👍</p> <p><br></p><p>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北长江中,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p><p>2014年2月,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风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4A)级风景名胜区。</p><p>2015年12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p> <p><br></p><p>入住酒店后,放下行李,我就打的去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两江广场”拍摄夜景,城市建设真的不错哦。</p> <p><br></p><p>长江大桥,乌江大桥,双桥飞架两岸。</p> <p><br></p><p>涪陵大剧院金碧辉煌。</p> <h3><font color="#010101"><p>有个学校正在举办自己的音乐会,剧场保安不让我进场拍摄。✋</p></font></h3> <p><br></p><p>将迎来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p> <p><br></p><p>第二天一早游览涪陵大裂谷,感觉“震撼”!👍</p><p>导游说:这是五A级的游客中心,真的不错。</p> <p><br></p><p>难得看到揽车传动齿轮的光影,拍一张。</p> <p><br></p><p>坐揽车到山顶,然后一路往下走,游览线路是个“C”型。</p> <p><br></p><p>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涪陵区城东南约40公里的武陵山乡境内。属著名的武陵山脉西北段,以峭壁、奇峰和地缝奇观闻名。</p> <p><br></p><p>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等景观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谷底至峰巅间的落差达700多米,山势奇峻多姿,极具壮观之美。</p> <p><br></p><p>景区核心区为一条长约10公里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裂谷。整个裂谷雄阔壮美、气势磅礴,两岸层峦叠嶂、峭壁如削,瀑布直挂绝岭、飞泻而下,河谷迂回婉转、幽深迷离,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p><p>不巧,当时枯水期……</p> <p><br></p><p>景区集山、峡、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缝于一体,特别是其状如薄刀、连绵上千米的绝壁石峰国内罕见,一段长约1500米的裂谷地缝冠绝天下。在绿荫葱茏的主游道上,分布着一处处奇观异景:刀削斧劈,薄如纸翼的五座石峰,突兀而起,名之薄刀岭;绝壁相对,仅数尺狭缝。一路行来,别有洞天,移步换景,数不胜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p> <p><br></p><p>穿越时空,告别了2亿5千万年形成的天坑地缝,穿过隧道后,犹如重回人间之感觉。</p> <p><br></p><p>傍晚前,急急忙忙赶到了磁器口古镇,抓紧时间走了一圈,商业模式大同小异,拍了一组人文照片。</p> <p><br></p><p>随后赶到大名鼎鼎的重庆李子坝轻轨站头,观赏一下:轨道交通穿越居民楼宇的奇景。</p><p>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单轨高架车站,于2004年3月建成,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该站位于嘉陵江南畔的李子坝正街39号商住楼6-7层,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p> <p><br></p><p>第二天的行程相当紧凑,接着观赏重庆的夜景。</p><p>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古重庆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是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的旅游区。以其巴渝传统建筑和民俗风貌特色而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总投资3.85亿元兴建而成。</p> <p><br></p><p>洪崖洞一共有11层,夜晚灯光是从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可望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形成了“一态、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形态,体现了巴渝文化休闲业态。</p><p>那天空气通透,难得的夜景拍摄机会。由于时间紧张,就在洪崖洞对面,拉伸拉伸镜头,旋转旋转角度拍摄。</p> <p><br></p><p>导游小匡调换了行程,节约了时间,再带我们去南滨路江边拍摄,这里是冷色调风格。重庆白天总是雾茫茫,灰蒙蒙,夜景却是梦幻一般的迷人,非常适合自由行,慢慢悠悠,吃喝玩乐的游客天堂。</p> <p><br></p><p>第三天上午参观湖广会馆。</p> <p><br></p><p>明清时期,由于长江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地理条件,这里八省通衢、商贾云集。湖广会馆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皋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p><p>湖广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br></p><p>接着赶往松溉古镇。这是一个故事连篇的小镇,受到行程的限制,只能走马观花啦。</p> <p><br></p><p>历史上的松溉,是永川、荣昌、隆昌、泸州、铜梁、大足、内江一带商贾来往重庆贩运和做生意的物资集散枢纽。陆路运输方式主要是马帮,为马帮服务的行业—马房也应运而生,昌盛时达20多家。随着公路的建成,马房逐步衰落,直至1978年,最后一家马房才关闭。松溉当年人口逾五万人,水路繁忙、商号林立、市场繁荣,故有“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之说。</p> <p><br></p><p>走过一户沿街的好客人家,与阿公聊了起来。</p> <p><br></p><p>阿婆70多岁,耳聪目明,更善于聊天,土生土长在这间屋里,子女四个都去城里了,过着优雅体面的生活。</p> <p><br></p><p>特地请我屋里随便参观,独自走到北屋晒台,以长江北岸为背景,拍摄了充满生活气息的照片。</p> <p><br></p><p>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天然气清洁能源,黄色铁皮箱里是码表,政府主导的生活方式天翻地覆。青壮年都去城市打工,只留下老长辈驻守着古宅,悠闲悠静的实质是发展不均衡。</p> <p><br></p><p>农贸集市破旧了。</p> <p><br></p><p>镇民保持着朴素的和简陋的生活习性。</p> <p><br></p><p>老长辈保持着传统的交流方式,邻里街坊一家亲。</p> <p><br></p><p>午后返回重庆,天气不好就尝尝正宗的重庆火锅,锅大量足口味浓,味道好极了。</p> <p><br></p><p>第四天去武隆天生三桥游玩。</p> <p><br></p><p>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是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三座平均高度300米以上的天然石拱桥呈纵向排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成,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不足1.2千米的范围内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三座天然石拱桥之间有青龙天坑、神鹰天坑两个天坑,形成了“三硚夹两坑”的世界奇特景观。</p> <p><br></p><p>天坑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点。</p><p><br></p> <p><br></p><p>傍晚赶往濯水古镇,只能观赏夜了。</p> <p><br></p><p>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p> <p><br></p><p><br></p><p>风雨廊桥有“亚洲第一廊桥”之称,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横跨于阿蓬江上,长658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上建有层塔亭,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p> <p><br></p><p>2013年11月28日凌晨4时许,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也称风雨人行桥)发生火灾,桥面上的木质建筑被烧毁,桥墩、桥面钢筋混凝土建筑未毁。值得万幸的是,火灾并未造成人员伤亡2017年重建后廊桥竣工,全长658米。同年8月底荣获“世界第一风雨廊桥”称号</p> <p><br></p><p>我们入宿诚悦庄客栈,与濯水古镇一样,游客稀少。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捷,古镇古村留宿的游客日渐减少了。</p> <p><br></p><p>第五天上午游玩蒲花晚河,早晨离开了濯水古镇,一片晨雾茫茫,兴趣不大,幸好昨晚逛了圈。</p> <p><br></p><p>蒲花暗河位于重庆黔江区,地处渝湘调整濯水互通下道,经濯水古镇,逆蒲花河约3公里,暗河长1公里多,是阿蓬江旅游链上的关节点。</p><p>景区集2公里地下暗河、150米高3座水上天生三硚、10公里原始峡谷、1000余平方米赤穴溶洞等为一体的西部地质奇观。是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p> <p><br></p><p>坐小船进入暗河后,船老大叫大家闭上眼睛再张开,哇,一片寂静!足足体验了三分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感觉。绝对独一无二的特色!暗河部分长约2公里,河水最深处达20余米,主要由暗河、溶洞、峡谷组成。</p> <p><br></p><p>我仰望着天空,拍摄着天生桥。</p> <p><br></p><p>黔渝鄂一带,布满了天坑地缝。这个天坑四周绝壁,即使山羊掉入,估计也爬不出去的。</p> <p><br></p><p>午后,去一芭拉胡游玩。</p> <p><br></p><p>“芭拉胡”,土家语,语意“峡谷”。</p><p>“芭拉胡”是重庆黔江的形象符号,代表黔江的山水和文化,是一种人文理念,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旅游形象,是将所有的美好、所有的神秘、所有的人文聚集,形成的一个人格化、物格化的聚合体。</p> <p><br></p><p>黔江“芭拉胡”自然融合度高,气势宏大。登高远望,恰似一条绿色丝绦,将老城新城逢合在一起,绘就一幅名副其实的“城即景、景即城”的水墨丹青。</p><p>百度介绍得非常动听。不知是阴天的原因呢?还是审美疲劳的原因,基本没有感觉。</p> <h3><font color="#010101"><p>离开芭拉胡,最后一个景点是湖北思施的女儿城,10月份刚刚去过,再次重游兴趣不高呀。</p><p>明天(第六天,2019/12/26)上午从恩施飞回上海,连头带尾的重庆六天游很快结束了,天气一直不好,本来感觉很一般的,没有想到这几个月里都不能出游呀!回想起来,倒是十分幸运得来。实质上,心态特别重要。</p><p>在制作本美篇的时刻,回顾磁器口的人文照片,洪崖洞的江边夜景,蛮有知有味的,整个行程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p><p>幸亏有了美篇记录,可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三维回放快乐的过程,美篇工具真好!</p><p>万分感谢您的观赏!</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