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改革用餐方式

山河里客栈

中国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人们喜欢群集打堆凑热闹。这种文化在餐桌上体现为“共餐制”。与西方分食的“分餐制”不同,中国“共餐制”的就餐形式是多人围桌共食,不用公筷,大家反复用自己的筷子将同一碗盘里的食物夹起送入口中。 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就餐习惯被视为礼仪之举,有人情味,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气氛更加融洽和谐,因而一直被国人引以为傲。然而,这种就餐方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是当代最落后、最愚昧、最不文明的习惯之一,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众所周知,多人聚餐时,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夹食同一盘里的菜,有的人甚至用筷子捞食汤菜或给别人夹菜,而筷子上无疑都带有食者的唾液。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8个人聚餐,其中一个女士涂过口红。就餐完毕后,对除涂口红女士外的所有人的筷子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人的筷子上都染有口红成分。更有甚者,吃汤锅时,大家都用筷子在汤里捞取食物,有的还用筷子在锅里搅动,那简直就是在“洗筷子”,汤锅变成了浓浓的万人唾液汤,其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朋友、同学聚餐,难免大家兴奋,有道不完的情,说不完的话,喜欢边吃边聊天。殊不知,在众人高谈阔论,特别是在发爆破音时,唾沫满天飞,不自觉地把唾沫喷向桌上的菜肴和对方的碗筷甚至脸上。疾病传染需要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幽门螺杆菌、甲肝、乙肝、口腔溃疡、流感、肺结核、SARS、新型肺病等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我们的传统就餐方式无疑为上述病毒提供了极佳的传播途径。有数据显示,我国60%的人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这样大的感染比例与我国多人混食用餐密切相关。 欧美人实行分餐制,所以该病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由于正值春节,很多病毒感染者均通过聚餐或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人群往往是整个家庭、整个家族或朋友群。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早在1984年就指出了中国就餐陋习,提出要废除这种不卫生的吃饭方式,代之以“分餐制”,提倡“公筷公勺”。钟南山院士也深有体会地指出:“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夹来夹去,这在国外是没有的。过去家庭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少,但现在接触得非常频繁,建议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令人遗憾的是,有识之士的建议并未引起国人的重视。2003年SARS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共餐制”的弊端,很多家庭或聚餐人一度开始自动使用公筷公勺或实行“分餐制”。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由于传统饮食习惯的强大惯性力,人们逐渐忘记SARS带来的悲伤和痛苦,重拾陋习,“共餐制”卷土重来。同样是在2003年SARS过后,中国香港医学会和香港民政事务总署就开始联合实施“公筷公羹推广计划”,目前少年儿童和成人都有了良好的“公筷意识”。 在这次比SARS危害更为严重的新冠病毒肆虐之际,为了大家的健康,为切断各种病毒的传染途径,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摒弃或改革传统餐饮陋习,用餐必用公筷公勺,聚餐实行“分餐制”。为此,向全民提出以下用餐改革倡议:<strong>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包括家庭用餐);</strong><strong>聚餐实行“分餐制”(若使用公筷公勺,则不必实行“分餐”);</strong><br></br><strong>聚餐不能高声喧哗,必须说话时应用手将嘴遮挡,以免食物和唾沫喷出;</strong><strong>养成餐前洗手习惯;</strong><strong>餐具必须消毒;</strong><strong>政府引导,媒体宣传,提高市民意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传统用餐陋习的严重性以及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的优越性;</strong><strong>由卫建委和文明办牵头,开展“公筷分餐”行动,将“公筷分餐”纳入文明评测体系,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助推社会文明活动的深入开展。</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倪清泉2020年2月14日于重庆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acCObot7G2DowZqhES897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