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陶王庄

向阳花开自媒体

<h3>陶王庄</h3><h3>文/熊向阳</h3><h3><br></h3><h3>故乡陶王庄,犹如一颗王母娘娘遗落人间的璀璨珍珠,镶嵌在广袤的豫西南平原上。这里没有丘陵,没有高山,放眼过去,一马平川。勤劳善良的人们,已在这里披风沐雨600余载。</h3><h3><br></h3><h3>陶王庄村大队下辖五个自然村。前王庄村,后王庄村,陈庄,苏庄,岁庄。在我小时候,村子人口总计有近3000人。这里像一个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各种传统手工艺在这里得到发展,手艺人把村庄的烟火气,用工匠之心点缀了艺术的气息。</h3><h3><br></h3><h3>农耕是乡村最重要的生存保证,故乡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高粱,花生,芝麻,红薯为主。近些年由于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村中剩下了老人和小孩儿,土地也大部分被承包去,所以现在以小麦,玉米,红薯,花生为主,其他的经济作物都被淘汰了。</h3><h3><br></h3><h3>陶王庄村最有地标性的实体物件,有后王庄村的王庄小学,在我小时候有王庄联中。王庄联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达到鼎盛。影响非常之深远,生源辐射面积广,周边二三十里乡镇的学生都有,成绩卓著,从这里走出的大学生很多,师资力量也很雄厚,人才众多。现在王庄小学在王庄联中旧址新建了教学楼,被评为南阳市示范教育学校。</h3><h3><br></h3><h3>小时候的王庄大舞台,惊动四周。每年春上都会有,省市剧团的戏班子来唱大戏。那时候场面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戏场子建在一个空场子,其建筑风格和建筑面积,在市县乡村里实属罕见,里面能容纳500余人。十里八里的人子不必说,连周边邓县,潦河乡,青华乡,瓦店镇,黄台冈乡都跑来看。丰富了人们贫瘠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戏院子被改成了大理石加工场。以生产大理石桌面和乡村石料为主,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现在在旁边建了新的乡村生活大舞台,是大队支部所在地,也是老年人活动中心。</h3><h3><br></h3><h3>水是乡村的灵魂,滋养了田地,滋润了树木,滋养了人的生命。陆官营镇潦河位于陶王庄村东八里处,我们都习惯称它为沙河。是潦河冲积平原,里边的黄沙堆积,水波荡漾,细沙非常光亮。它从陆营镇的马湾村入境,流经大卜吉王,刘南河,小不卜吉王,西鲜河,东鲜河,徐营,陆营,王宅,岗坡,岗庄,后宋营,黄营,经楼王村流入英庄乡。这一段总长为8公里。是土地灌溉的主要来源,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挖掘出土的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石器等,证明了几千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王宅村有明朝南京户部尚书王鸿儒及山东右布政使王鸿渐之墓,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方营村是明代万历进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方九功和其孙崇祯进士,南京国子监博士方广德故里。</h3><h3><br></h3><h3>北大沟位于王庄村的北面,因此而得名。东西走向。从杨庄营向东流淌,经王庄进入沙河。河沟两岸水草肥沃,是牛羊的天地。小时候经常在这里嬉笑摸鱼,割草,挖毛根儿。现在气候干旱,水基本断流。在北大沟的北面,现在是一大片的荷塘。去年回老家的时候,荷花飘香,荷叶连连,形成了新的一大景观。今年回去上坟,见到荷茎枯叶,三两飞鸟,犹如一副自然雕琢的山水禅画。</h3><h3><br></h3><h3>蓄雨池,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庄村人战天斗地的智慧结晶,像一个巨大的碗举向天空迎接雨水,为灌溉良田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个时候有鱼,有虾,有老鳖,夏天热的时候,大人小孩子们在里面洗澡。那个时候不会游泳,我还喝过里面的水,呛得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再想喝也没有了,它慢慢的缩小了。但是在记忆里它会被永远放大。</h3><h3><br></h3><h3>陶王庄村分为前王庄村和后王庄村。大致以王庄小学为界,而夹河沟将后王庄村一分为二。先说前王庄村,地形大致为长方形,119户,500余人,村民以农为主。饲养业比较发达,有吴姓,陶姓,王姓等。有吴群堂诊所,现吴哲子承父业,悬壶济世,服务村民。画师吴文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主画中堂画,四扇屏为主,名噪一时。曲艺人吴文忠,爱好拉弦子,早年与笔者父亲组班子演出。前王庄是改革开放后外出打工最早的村子,很多人都混出了名堂。</h3><h3><br></h3><h3>后王庄地形像一个碗,夹河沟包了一圈儿。四周高,中间凹。碗沿儿东北角第一家是三爷熊士云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个有名的铁匠,现在为红白喜事当大厨。碗沿儿北边大致是李连申家,挨着的还有几家。李连申和李连恩现在是部队里的官儿。碗沿儿东边一溜子都是李家户的,李念一,李连苗,李连志,李玉,李方等等。一到吃饭的点儿,都端着碗蹲在夹河沟的边上。一边吃,一边说些家长里短,交流一下新闻,议论下天下大事,互相品尝着饭菜,那时候水很清,水上是一圈人,水下也是一圈人。碗沿上的东南角是剃头爷的场子,他有一个好手艺。推的溜光溜光的,对于小孩子的发型,我敢说他超前了30年,下面这张我小时候的照片就能证实了。</h3><h3><br></h3><h3>碗沿儿南边是魏家户,有句顺口溜说:王庄姓李的人多,姓魏的房子多,姓熊的钱多。那时候,房子盖得最好的,最多的都是姓魏的。碗沿儿的西边大概也姓魏,或者姓李。那里我们叫的是西坡,那里的地最好,土地肥沃,庄稼很容易高产。再往西就是潘庄了,张李庄了。为什么大多数熊姓人在碗的外面?并且基本是在魏家坟园一带。当然在碗外边的还有姓李的,姓高的,姓王的。大概是原来王庄在被夹河沟包围,由于发展人口的繁衍,人们越过夹河沟往外迁。反正那个时候外围地也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历史上看,每一个村落大概都是围绕在水系的周边,水都从村子的外围走。这是人们迁居到一个地方,首先要看重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存的基础条件。</h3><h3><br></h3><h3>我们村有历史记载,可考证的有600多年。熊姓到此有400多年。后王庄的熊氏是从黄营熊庄迁支过来的。熊庄是始祖弟兄三人,从宛北熊营迁来。宛北熊氏是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始祖以通公从江西南昌迁来。自西周初年熊姓始祖鬻熊,至今逾三千年,谱系排列有序。至今熊家小孩子都会唱谱序:士运传祖德,仁信延泽长。金玉启元惠,锡庆乐荣光。我是东门熊谦支系百祥后世15世传字辈。因为熊家有魏家联姻,所以迁在魏家坟园一带。魏家坟园的东面是菜园子,南面就是王庄小学,王庄小学的一部分还占了熊家的地,我爷奶的坟茔还在小学里头西南角。熊氏祠堂位于黄营熊庄,自2015年来,每年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2019年举行了隆重的族谱颁发仪式。9月份,«陆营熊氏族谱»主编熊运彬携家谱参加中华第五届家谱大赛,一举获得最佳编修一等奖,被中华家谱馆永久收藏,这是熊姓人的骄傲。</h3><h3><br></h3><h3>苏庄村地形聚落,松散,成散点状,占地4万平方米,59户283人。都是汉族,村民,以农为主兼养殖业,耕地37公顷。苏庄村有一大片竹林,从北大沟过来的路一直通到苏庄。村民有编织草帽,草帽辫的,也有泥巴匠,木匠等。岁庄村以岁姓建村聚落略为三角形,占地4万平方米,84户354人,汉族,以农为主,兼顾养殖业,有编草毡子的,牛笼嘴的,编簸席的,发小岁吉强的父亲就是剃头匠,手艺高超。这里饲养以牛羊鸡为主。实际上大部分村落都是这样的,农耕时代少不了这些帮手。陈庄以陈姓建村,成集团式占地6.5万平方米,174户688人,汉族,土地是砂江黑土,村民以农为主,也是建养殖业,以陈姓,吴姓居多,吴学敏,陈更青成立有唢呐班子,传承传统曲艺,现湖北省襄阳市发展。南阳是曲艺之乡,大大小小的村落都会有戏班子,在这些曲种中,流行最广,最受群众欢迎的就是鼓儿亨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h3><h3><br></h3><h3>王庄勤劳的人们,勤俭持家,耕读两行,礼义,孝道,世代传承。这里有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儿,有悠闲的牛羊,有麻雀小虫的欢唱。有乡村新型的房屋,有青葱苍翠的树木,有高大的自来水塔,有说不完的春秋故事。岁月的风霜改变了人们的容颜,但永远改变不了王庄在人们心中的思念。无论游子们走向何方,这里始终有一束灯火,照亮回家的路。</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