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本该忙碌的开学季却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延期开学。疫情当前,梧州市龙圩第一实验小学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按照上级部署认真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相关工作。学生在学,教师也在学,每一天的线上防疫、线上教学、线上自主研修已经成为特殊时期一实小教师队伍的一道美丽风景。</h3> <h3> 活到老,学到老,为了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广西师范大学教育部主办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h3> <h3> 2月19日是网络研修的第一天,我们有幸聆听了由广西师大教育学部袁磊教授讲授的《人工智能+教育面面观》一课以及广西师大教育技术学系朱敬教授讲授的《慕课资源学习与运用》一课。袁教授围绕“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演变”“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五大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让我们明白了人工智能与现代化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h3> <h3> 朱教授则从“理解慕课”“如何开展慕课资源学习和应用”“慕课资源推荐”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慕课”这一新的课堂模式,让我们感受到了慕课的魅力所在。</h3> <h3> 学无止境。瞧,我们的老师听得多么认真!</h3> <h3> 学习笔记将会成为今后指导我们教学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h3> <h3> 一课尽,激起心中千层涟漪。一起聆听一下我们老师的所思、所感、所悟吧――</h3><h3> 🌸️李金梅:我听了袁磊老师的课后,感触颇多。袁老师从“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演变”、“正在发生的教育改革”、“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四个方面陈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和要求。袁老师说:“虽然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但是不使用技术的教师会被取代。”作为信息时代教师的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不断学习,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h3><h3> 🌸️杨希:我学习了袁磊老师的《人工智能+教育面面观》课程后,我觉得收获很大。袁磊老师在讲解“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时,说到教师能力的变化,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在教学中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更高,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学。我会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h3><h3> 🌸️黄雪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袁磊的《人工智能+教育面面观》课程中,讲解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演变”、“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和“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这五个方面内容。让我思考最深的是在人工智能教育时代老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学。比如在教学评价和个性化学习方面,教师可能无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但是如果通过人工智能辅助,通过个性化的分析,教师就可以对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改善和优化。</h3><h3> 🌸️陈桂婵:学习了袁磊老师关于《人工智能+教育面面观》的课程后,让我受益匪浅。了解了人工智能正快速进入教育领域,并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非常核心的作用,它既是教育改革新工具,也是课程教学新内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教师的知识能力领域不仅仅是单一的学科教学知识,而是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转变。</h3><h3> 🌸️陈桂菲:今天,我有幸学习了袁老师的课。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现在的信息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教师的知识能力领域从学科知识+教学法到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懂得了技术素养将成为教师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h3><h3> 🌸️何映雪:袁磊教授讲授的《人工智能+教育面面观》一课,让我对“人工智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对教育的变革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我们的教育,因为人工智能的融入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慕课、翻转课堂、在线学习……这些较为新鲜的名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弄潮儿”,教育已进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那怎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想,这是每一位老师都迫切希望知道与解决的问题。纵观我们的课堂,许多老师还在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乏,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就要把自己融入信息化的大潮,除了要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我们还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并能做到熟练用这种能力来驾驭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同时兼备“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素养”两者并存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领航者。</h3><h3> 🌸️魏洢凝:今天有幸聆听了袁磊老师的《人工智能+教学面面观》一课,对人工智能与教学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袁磊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教学技术的发展与演变从原始社会的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正是教育教学发生的重大变革时期,教师能力、学习者、学习理论、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等都进入了与人工智能接轨的阶段。人工智能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普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工技术产品作为辅助出现在教学领域。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对信息化高效能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对我们的新式课堂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我会抓住每次受教育的机会,永不停止地学习。</h3><h3> 🌸️莫锦秋:我学习《人工智能+教育面面观》课程,通过袁磊老师的讲解,我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些简单的感性认识,我知道了人工智能从诞生,发展到今天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觉得这门课真的是一门言有挑战性的料学,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仅要道得计算机知识,还必须懂得心理学和哲学。明白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和所处的地位,它始终处于计算机发展的最前沿。我相信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更深一步的实现,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世界。<br></h3><h3> 🌸️陆静文:mooc(慕课)是一种课堂模式,有较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协调人、讨论话题、课程进度、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考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时反馈系统;mooc(慕课)将知识传授课程放到教室外,可以说是翻转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内完成作业讨论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先教后练,课内讲授课外练习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其优势就是能够因材施教,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10分钟微视频可以防止学生“走神”现象的发生,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线练习,差生是差的积累形成的,用练习来消除这种积累。而教师可以从后台评估检测系统知道每一位学生看了什么内容、看了几遍、多长时间、作业怎么样。通过这种辩证教学模式,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讨论对课程材料进行辨证地评估,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自己想法和解决方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的目的。</h3><h3> 🌸️程馨莹:本人在学习了朱敬老师的慕课资源学习与应用之后,了解了慕课的由来、特征和作用。它与普通的网络课程发生了差异,慕课具有自己的个性化,它是一个网状规模,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路径来达到学习目的。朱敬教授在解释慕课的个性化时还提到:希望慕课不是传递信息传递技能,而是希望学习者通过慕课提升能力,提升素质和素养。慕课的出现使大众学习者,甚至贫困地区的学习者也能看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以后,无论在备课,做课件,或者做微课,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多路径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达到我们成功的课堂效果。</h3><h3><br></h3> <h3> 研修路漫漫,学习不停歇。梧州市龙圩第一实验小学的全体教师一直都在研修的路上不停地努力进取。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我们期待重返校园,我们期待遇见更美的自己!</h3><h3><br></h3><h3> 组稿:一年级教研组全体教师</h3><h3> 图片:一年级教研组全体教师</h3><h3> 编辑:何映雪</h3><h3> 审核:梁伟宗 李金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