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开学的节奏吗?

海 霞

<h3><br></h3><h3>图片:淘气包 文字:海霞</h3><h3><br></h3> <h3><br></h3><h3>昨天听说学校的行政人员今天开始上班,教师上班和学生开学等通知,那一瞬间心里感觉好不安。</h3><h3><br></h3><h3>这是开学的节奏吗?</h3><h3><br></h3><h3>疫情过去了吗?</h3><h3><br></h3><h3>我和朋友联系,朋友说近日教育部明确了中小学开学工作,要压实属地责任,省级教育部门可以统筹安排,以县为主,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研判评估。</h3><h3><br></h3><h3>虽然当地自2020年2月25日24时起也已经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但一种莫名的担心和恐惧还是充满了内心。</h3><h3><br></h3><h3>即使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三级又如何?疫情还不是没结束嘛。</h3><h3><br></h3><h3>女儿上高中,作为母亲那种感觉更是感同身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h3><h3><br></h3><h3>每每一想到“万一”,恐惧遍布全身。</h3><h3><br></h3><h3>作为母亲,此刻我宁愿孩子平安,也不要她上学。</h3><h3><br></h3><h3>别说多上一个月学不了多少知识,即使说学习的东西非常多,于我看来在一个“万一”面前,微如尘埃。</h3><h3><br></h3> <h3><br></h3><h3>年前那段时间去医院,就听说了新冠肺炎的疫情,感觉那么遥远,就像一股轻风吹过耳边一样。</h3><h3><br></h3><h3>当耳旁风了,如道听途说的人,听过后也就忘记了。</h3><h3><br></h3><h3>马上过年了,看到新闻说武汉禁城了,某种恐惧,让我的神经一直处于相对比较敏感的状态,出门就开始戴口罩了。</h3><h3><br></h3><h3>再去医院明显感到有种紧张在每个角落蔓延,直觉告诉我疫情非同一般。</h3><h3><br></h3><h3>于是,不由自主就上网搜索与疫情相关的内容,莫名的焦虑油然而生。</h3><h3><br></h3><h3>后来,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人民网的新闻,随时了解疫情的最新动态。</h3><h3><br></h3><h3>每天新增确诊多少例,累计确诊多少例,死亡多少例,重症多少例等,心里恐惧过,害怕过,也难受过,悲哀过……各种情绪感同身受都有过。</h3><h3><br></h3><h3>这次疫情来得措手不及,我们谁也没有做好对死亡的认知和心里准备。<br></h3><h3><br></h3><h3></h3><h3>再后来各个群里发的基本都是与疫情有关的内容,一种紧张感在每个细胞里游走。</h3><h3><br></h3><h3>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因为在这次疫情中没有旁观者。</h3><h3><br></h3> <p><br></p><p>疫情的严重性已经让我们领略,关键是它的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p><p><br></p><p>一是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到现在都没确定,短则一天,长则二十几天,潜伏期内可传染。</p><p><br></p><p>二是有的人感染病毒后不以生病的形式表现,一直存在体内,一直传染,零确诊不等于零感染。</p><p><br></p><p>三是易感人群不分年龄,不分老少。</p><p><br></p><p>四是传播途径多样,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p><p><br></p><p>五是说核酸检测是最好的方法,可病人依然出现时阴时阳。</p><p><br></p><p>六是假痊愈,几次核酸检测阴性,以为快好了的病人,突然病情迅猛发展,不幸病逝。</p><p><br></p><p>七是据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痊愈病例出院后“复阳”比例竟然高达14%。</p><p><br></p><p>八是现在疫情已经席卷全球,人员流动不可避免。</p><p><br></p><p>九是治疗没有特效药。通过“早发现,早隔离”和“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的方式,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p><p><br></p><p>这次疫情如此张狂,有种不经意间就席卷而来,来得猛烈,去时又不知期限。</p><p><br></p><p>对于学校来说,部分教师和学生还没有返回当地,针对这次疫情的复杂性,返回后到底隔离14天,还是更久?</p><p><br></p><p>还有多少不可控因素存在?或者说还有多少我们意料之外的问题存在?</p><p><br></p><p>全国每天确诊人数虽然减少,但依然不断上升,疫情没有结束。</p><p><br></p><p>地球都是一个村,别说一个国内,分分钟可能就没有距离了。</p><p><br></p><p>千万不要低估。</p><p><br></p> <h3><br></h3><h3>尽管当地已经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面对这么复杂的疫情,我依然认为如果这时开学还是为时过早。</h3><h3><br></h3><h3>源于疫情的复杂性和学校人群聚集的特殊性,还有未返程人员的未知性,以及当地医疗的实力水平。</h3><h3><br></h3><h3>生命大于一切。</h3><h3><br></h3><h3>“万一”有一个学生感染,面对的是一个学校所有人员的隔离不说,又会涉及到多少个家庭,每个家庭又会涉及到多少个人,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敢想象。</h3><h3><br></h3><h3>此刻更需要:冷静、理智、客观、谨慎。</h3><h3><br></h3><h3>作为一个母亲,或者说作为一个家长,一种直觉也好,还是一种认知也罢,认为不宜此时开学。</h3><h3><br></h3> <h3><br></h3><h3>有人会质疑我的多虑,因为我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h3><h3><br></h3><h3>也有人选择相信政府,认为毕竟涉及到人命关天,政府既然做出要开学的准备,一定是经过科学佐证的。</h3><h3><br></h3><h3>可是,武汉的官方最早宣布不也是说疫情可控,人不传人的吗?</h3><h3><br></h3><h3>在中央的一声令下,全民动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如今的可控。<br></h3><h3><br></h3><h3>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有多少家庭在这次疫情中成为了牺牲品。</h3><h3><br></h3><h3>在“小引诗歌”中看到:一个病人出院回家后看到家人在疫情中一个个离开了,选择自杀。<br></h3><h3><br></h3><h3>武汉封城日记中看到:一个女子在短短半个月父母先后去世,自己又被感染。</h3><h3><br></h3><h3>我们作为旁观者,又如何能感同身受那种烈痛,一个家庭全军覆没时的惨烈。</h3><h3><br></h3><h3></h3><h3>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抗疫人员,为了这次战役牺牲。</h3><h3><br></h3><h3>吹哨人李文亮,本来要正月初八结婚的医生,武汉医院院长,48个已经牺牲的辅警……不知名的又有多少?</h3><h3><br></h3><h3>最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天灾本可以避免的,是人祸,是当地政府的不作为,是个别专家为了一己之利。</h3><h3><br></h3><h3>其实,这样不作为的领导,不作为的政府,为个人利益的政客、专家一直存在,是这次疫情让他们曝光了。</h3><h3><br></h3> <h3><br></h3><h3>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h3><h3><br></h3><h3>也不是。</h3><h3><br></h3><h3>现在科技的发达,天罗地网,每个角落发生的情况让我们可以客观的进行综合感知、综合预判。</h3><h3><br></h3><h3>我记得有一年,也是春季,天气阴冷,天气预报要下大雪,谁都觉得不可能开学,当地市里学校却被要求上课。</h3><h3><br></h3><h3>好像那年除了我们市里学校开学,省里其它地方的学校都未开学。</h3><h3><br></h3><h3>刚上一天,大雪纷飞,雪厚路滑,女儿她们又停课休息了几天。</h3><h3><br></h3><h3>脑门一热,折腾!</h3><h3><br></h3><h3>针对这次疫情,我了解到当地另一个区就做了线上课堂学习一个月的安排,外地如上海教育局也制定了3月份的线上课堂计划。</h3><h3><br></h3><h3>深圳教育部门也说:“疫情不结束,坚决不开学。考试诚可贵,生命价更高。”</h3><h3><br></h3><h3>晚开学一个月,少学不了多少,早开学一个月,也多学不了多少。</h3><h3><br></h3><h3>晚开学一个月,早开学一个月,放在人生长河里看,只是个片段经历,或者说只是一段记忆。<br></h3><h3><br></h3><h3>我们都要往远看,往深处着眼,多一些敬畏。</h3><h3><br></h3><h3>在疫情面前,除了生命,什么都不足挂齿。</h3><h3><br></h3><h3>什么出了问题有人承担责任,对于人命关天,承担责任又有多大意义啊?</h3><h3><br></h3><h3><b>倡议:疫情不结束,坚决不开学。</b></h3><h3><br></h3><h3>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