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忘茶香浓

袁海祥

<p>——小记余天祥的种茶情怀</p> <h3>初临天祥茶园,我惊㤞她的美!</h3><h3><br></h3><h3>  无法想象,在大山深处,居然隐藏着一座“世外桃源”:四周阡陌交错,青山环绕,苍翠欲滴。起伏有致的茶树,像大地铺了一层绿地毡;微风过处,发出阵阵的沙鸣,一如大自然弹奏的田园交响,超凡脱俗,美妙动听。</h3> <h3>真是藏在深闺无人识,撩开面纱现芳华。<br></h3> <h3>天祥茶园座落在郁南县千官镇大全村委云尾村一座海拔700米的雁鹰山上。相传以前这里十分荒凉,因雁鹰经常在这里驻足而得名。直至2000年,茶园的主人在这片苍凉的山地建起了茶园,才逐渐展露它翠绿的山色和俏丽的花影。<br></h3> <h3>“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历经霜打的茶树扬起了不屈的头颅,枝条忘情地伸展着腰枝,枝头慢慢地缀满了嫩芽。<br></h3> <h3>沐浴着温润的茶树,生机勃勃,漫山遍野,雁鹰山仿佛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层嫩绿。 春之茶韵,丰盈富足。<br></h3> <h3>盛夏是生命的季节,考验生存的魅力。烈日烤炙的茶树,即便走到生命的另一端,也要绽放出生如夏花的绚丽<br></h3> <h3>山丘蜿蜒,山峦层叠,分明是茶树坚贞的脊梁撑起的一片墨绿,仿如卧龙,蓄势待发。 夏之炽热,生生不息。<br></h3> <h3>秋天的茶园,犹如多情的少女。 清晨,薄雾轻轻掠过茶林,像是蒙上了一层面纱,时隐时现,幻化为仙。<br></h3> <h3>露珠挂满了匍匐的小草,晶莹剔透,像给茶园披上了一层圣洁的白雪。<br></h3> <h3>和风逐渐吹散了晨雾,茶园显露她特有的妆容:远处茂密的树木,仿佛为梯田般的茶林镶了一道花边,像少女的裙摆迎风招展;白云在山顶上空蹁蹁起舞,在蓝天的衬托下更加迷人。<br></h3> <h3>置身茶海,感受无边的绿 韵,世间的一切,都是浮云…… 秋之瑰丽,金风飒飒<br></h3> <h3>茶园之冬,异常寂静。 茶树停止了发芽,偶尔还要历经一场寒霜雪,霜打茶树并没泯灭它顽强的生命力,在霜雪的笼罩下,养精蓄锐,来年春天将喷薄而发。 冬之严寒,傲骨挺拔。<br></h3> <h3>20载春夏秋冬,历尽兴衰荣辱,这就是天祥茶园骨子里透出的傲气和美艳<br></h3> <h3>于是,饱受城市喧嚣繁杂的纷扰,笔者经常驱车上百里,翔漾心中的圣地,在慢斟浅酌的情怀里,滤掉心间的凡尘,享受片刻的香纯,感悟大自然的馈赠。<br></h3> <h3>坐在笔者面前的,是园主余天祥,土生土长的云尾人。时光的流逝,在他脸上留下了过多的记印,眼角的皱纹和花白的头髮,明显苍老于同龄人。在他朴实弱小的身上,笔者完全感受不到蕴含的潜能。<br></h3> <h3>余先生七、八十年代在公社的茶厂工作,后来因茶厂改制下了岗。2000年,余先生不想荒废在茶厂练就的手艺,投资30万在雁鹰山上以自己的名字开辟了近60亩的天祥茶园。当时的想法十分简单:只要能采茶养家糊口就行<br></h3> <h3>雁鹰山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湿润,极其适宜种植茶树。余先生在20年的植茶生涯里,不断尝试,边干边摸索,没有技术就请教同行,存优汰劣,孕育了一批精华品种。当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能够回寻。<br></h3> <h3>依靠勤奋和务实,余先生茶园的规模越做越大:由原来的60亩发展到现在的320亩;年产量从原来的几百斤增加到现在的上万斤;产值平均每年150万元。<br></h3> <h3>注册的品牌“雁鹰山”香槟红茶和绿茶,远销珠三角等地,供不应求,成为郁南县驰名的农业龙头企业。 茶叶收了一茬又一茬,就是没把心收住。余先生彻底改变了初衷,反复投资超过两百万,愣是没有节余到当初投资的30万。<br></h3> <h3>余先生坚持打造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主要理念是尊崇茶树的自然生长,不施农药和化肥,采用物理除虫的方式,保证了茶叶的品质。<br></h3> <h3>余先生的理念获得农业主管部门的认同和支持,茶园安装了大气候农业的“农眼”智能监测系统,有效地防范了环境和空气的污染。<br></h3> <h3>他积极践行党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立足本地,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成为郁南县农业绿色生态的品牌企业。<br></h3> <h3>去年,余先生斥资近百万,建设占地250平方共两层的茶叶加工工场,引进先进的生产系统,形成种植、采摘、杀青、揉捻、干燥等一系列制作工艺的产业链,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目标。 这是这位农民企业家的茶园情结。<br></h3> <h3>  在打造绿色品牌的同时,余先生注重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采茶季节,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他将目光眷顾在周边年近半百、70岁以下的弱势群体:这群人是青壮年外出打工后留守照顾家庭的剩余劳动力。 茶园采用弹性工作制度:工人可以工作两三天后回家休息两三天,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获得劳动报酬,一举两得。这个举措吸引了周边一批村民,有空就来茶园兼职,高峰期工人也有60人。采茶,成为农民有吸引力的职业,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解决就业,共同建设绿水青山美丽家园,是这位农民企业家的家国情怀。<br></h3> <h3>笔者偶遇一群采茶的茶农,都是白髮苍苍的老者。他们身背茶篓,穿梭在茶园的山脊、旮旯,饱经风霜的双手在茶树尖上上下拂过,恍如钢琴家在弹奏一首动听的采茶曲,享受着丰收的喜悦。<br></h3> <h3> 这种融入自然的欢悦,令笔者也跃跃欲试,体验采茶的美妙。<br></h3> <h3>余先生的奋斗史,印证了“茶如人生”的哲理:第一泡茶苦中带涩,创业维艰;第二泡茶清香扑鼻,偶有所获;第三泡茶淡若如初,回归自然………<br></h3> <h3>在天祥茶园的示范下,目前有十多户原来外出务工的邻里已逐步回乡就业,走适合自己致富的道路。云尾村也掀起了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共筑中国梦。 袁海祥</h3><h3> 创作于郁南县千官镇大全 2020年3月1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