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多糖的研究历史

雪枫

<h3>真菌多糖在中国的32年研究历程</h3><h3>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率先证实了香菇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从此食(药)用真菌多糖引起了生物学、医学、药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h3><h3>食(药)用真菌多糖由于其独特的生理活性,正成为国内国际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h3><h3>复合真菌多糖,是对不同种类的活性真菌多糖进行高度浓缩、提纯、复合而成的系统真菌多糖营养,各真菌多糖之间的营养、药理作用呈现协同性。</h3><h3>相比单一的真菌多糖,复合真菌多糖具有的生理活性和保健功能更全面,即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疲劳、抗辐射、延缓衰老等。</h3><h3>如今,复合真菌多糖已成为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医药科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h3><h3>在国内专注真菌多糖研究的专家和机构较多,在复合真菌多糖研究领域,又以中国科学院嵇汝运院士、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比较闻名。</h3><h3>1972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嵇汝运院士联合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真菌多糖。</h3><h3>科学家们从上万个菌种中,挑选出几百种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却有广泛药理活性的食用菌,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方法,高精细浓缩提纯,研制出的复方制剂。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真菌多糖。</h3><h3>1982年,开展冬虫夏草深层培养发酵工艺的研究,正式进入真菌多糖的研究领域。</h3><h3>1986年,成立真菌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室,成为北京市第一批高新技术研究室,开始系统、规范地开展香菇类真菌制剂的研究。</h3><h3>1989年,中国科学院嵇汝运院士,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历经17年,研制出14种复方制剂。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真菌多糖。</h3><h3>1991-1992年,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完成香菇营养制剂的产品开发,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991年,完成“茯苓发酵技术与产品开发”,取得了又一项真菌多糖制剂的研究成果。</h3><h3>1993年,完成北京市科委项目“生物营养品中试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批量生产香菇营养液。</h3><h3>1997年,利用深层培养发酵技术提取的香菇真菌菌丝体原浆开始批量出口日本,作为日本四家制药企业的重要原料。</h3><h3>2000年,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完成香菇营养液的工业化改型,同时完成灰树花营养液、灵芝营养液、冬虫夏草营养液等真菌多糖营养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开发,并于同年上市销售。</h3><h3>2003年,成功研发出香菇、灰树花复合真菌多糖营养制剂。</h3><h3>2004年,与卫生部指定的权威功能学评价机构联合,对复合真菌多糖营养剂对胃粘膜损伤保护功能进行研究,确定了复合真菌多糖营养液具有辅助修复胃粘膜损伤的作用。</h3><h3>2005年,复合真菌多糖营养剂——双菇口服液,通过卫生部指定机构检测卫生学稳定性检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学检测、免疫功能试验检测等,验证了其具有安全性,以及明确的免疫功能作用。</h3><h3>2006年,获得一种复合真菌多糖营养剂国家发明专利。</h3><h3>2007年,一种复合真菌多糖营养制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h3><h3>2008年,复合真菌多糖制剂已连续出口11年,国内销售实现连续6年增长的成果。</h3><h3>2009年,获得国家“增强免疫力”保健食品批准,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年度优秀科技成果奖。</h3><h3>2011年,获得一种具有双功能保健作用的复合真菌营养液国家发明专利,并荣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