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译文】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争先。安居于人所厌恶的低处,因此它的行为最接近于道。居处趋下让人,心如深渊包容万物,交往真诚而友善,诺言诚实而有信,为政顺道而善治,办事有条而不紊,举动应时而有节。因为他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就能避免失误。</span></p> <h1><b>【故事】善行若水,不贪天功</b></h1><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一位名叫重耳的公子为了逃避这种互相残害的局面,带着五个贴身近臣逃出晋国。重耳在其他国家流亡了近19年,在这个国家待些日子,在那个国家待些日子,看尽人间冷暖。因为各国对他的接待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国家势利眼,对重耳很冷淡,有的国家则很热情。重耳在这19年中,经历了人生各种起伏,最后有幸回到晋国继承了王位,成了晋国国君,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晋文公,这时他已经62岁了。</span></p><p> </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重耳在四处流亡的时候,那五个贴身近臣对他一直都忠心耿耿,跟着他流亡各国,不离不弃,看尽了别人的眼色,受尽了各式各样的苦难。重耳成为一国之君后,立马封赏了这些近臣,赐给他们官爵和封地。可是当初的五个人只有四个人接受了封赏,还有一个人没来,他就是介子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重耳的五个贴身近臣中,介子推是最忠心的。有一次,重耳的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四处找吃的都找不着,介子推居然割下一块大腿肉来给重耳做汤喝。可是,当重耳回到晋国继承王位之后。介子推对重耳说: “我忠于您既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受封赏。您现在已经平安回到晋国,可以继承王位当一国之君了。那么,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我要回家好好服侍我的母亲。”就这样,介子推就回老家去了。</span></p><p> </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介子推的母亲很不理解,她知道儿子这些年来一直忠心耿耿地跟着重耳吃苦受累。现在重耳成了国君,儿子怎么反而回来了?介子推跟母亲说:“我尽忠已经尽完了,现在我该尽孝了。”“尽孝倒是可以,可是重耳现在当了国君,跟你一起的那些大臣都接受了封地和赏赐,你怎么就回家了?”介子推的母亲问道。介子推回答说:“我不追求赏赐,也不需要赏赐,更不需要当官。”介子推的母亲说:“你跟了他这么多年,你也有功绩啊。是因为你一直保护着他,最后他才能成为国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对,他成为晋国国君,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上天的力量,是上天让他当上国君的,我决不能贪天之功,把上天的功劳据为己有。”介子推这样跟他的母亲说道,说的他母亲也没有一点办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知道,水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能够滋养万物,使万物自由生长,却不和世间万物争抢什么,始终保持着平静祥和的状态,毫无所求,甘居人下。在老子看来,这才是“求道”的关键。</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水的流动受到阻碍时,水能够很自然地绕开继续向前流去。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学习水的这种谦虚容忍的德行,与世无争地活着,活的洒脱率性,不图回报,不居功自傲。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能力特长都不一样,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自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刚过易折,人只有像水一样温润地活着,才能够有机会找到自己想做且能做的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这样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有所成就。介子推的这种做法无疑就是“水”的处世态度。“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介子推的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已经近乎老子口中的“道”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介子推认准自己的定位,不贪图名利,方能成就自己的百世善名,流传千古。可以设想一下,若是介子推像其他四人一样接受了封赏,那他也必定是泯然众人了吧。</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今社会也是如此,一个人若想要取得较大的成就,就必须认准自己的定位,看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然后有计划地取长补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而不是盲目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掉进火坑也不自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