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假期•疫情•儿童•共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撰稿/摄像/摄影:WZH</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span><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2qom8ol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5px;">口 罩</a></p></font></h3> <p><br></p><p><b>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全民防疫、学校延长假期。</b></p><p><br></p><p><b> 孙女只能宅在家,不能接受幼儿园、学而思算术、瑞思英语、钢琴、绘画、芭蕾舞……老师面对面的教育指导,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只能通过家长这个中间环节,而父母又要上班,这重任只能由爷爷奶奶来担当,如何把握好这专业的幼儿教育非常重要。</b></p><p><br></p><p><b> 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育儿教育观念、育儿教书能力、小孩对长辈教育的信任程度和配合程度,长辈的教育经验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程度,十分重要。</b></p><p><br></p> <p><br></p><p><b> 目前,很多幼儿园和课外辅导班给家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线上教育内容,家长也从不同渠道找来了各类的育儿教育资料,内容不缺。</b></p><p><br></p><p><b> 疫情期间孩子不焦虑,长辈们充分享受了亲子互动与高质量的陪伴,幼儿园又及时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的教案,实现了特殊时期的家园共育,这个十分欣慰。</b></p><p><br></p><p><b> 然而,幼儿园提供和家长选择的家庭育儿信息,多而繁杂、同质化程度高,大人家庭教育选择较为困难。</b></p><p><br></p> <p><br></p><p><b> 其实,家庭与教育机构不一样,应更加注重生活化、个性化教育,每个家庭、每个小孩的情况不同,他们更需要个别化、精细化指导,而不是信息的狂轰滥炸。当信息过载时,家长不容易选择到可靠的信息和专业的指导。所以,要有“共育”意识,面向家长既给“鱼”也给“渔”的素材。</b></p><p><br></p><p><b> 线上教育材料颇多,有面向家长的,也有面向孩子的;有注重疫情教育的,也有注重原课程体系的;有系列推进的,也有零敲碎打的。但不管何种内容和形式,都应该具备“假期”、“疫情”、“儿童”、“共育”意识,否则就没有了及时性、特殊性和有效性。</b></p><p><br></p><p><b> 我认为要有“假期”意识,就要为防疫期间孩子长时间生活在家庭狭小空间着想;有“疫情”意识,就要及时传递新冠病毒的科学防控知识;有“儿童”意识,就要考虑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与年龄特点;有“共育”意识,就要以父母为读者群,既给“鱼”也给“渔”。</b></p><p><br></p> <p><br></p><p><b> 我欣喜地看到,适合孩子居家游戏与活动的资源库愈加丰富,“鱼”越来越多。线上教育的路径、策略、方法更加多样,“渔”也丰富多彩。线上教育一方面要给家长信息资源,让家长习得特殊时期亲子互动的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家长的信息转换,让孩子对新冠病毒有初步的认识,对敬畏自热、尊重生命有粗浅的价值判断,对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冲锋陷阵的志愿者有崇拜敬仰之情。</b></p><p><br></p><p><b> 教育自然地渗透在生活中,注重游戏化趣味性,生活即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良好习惯养成,这一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从一日生活的点滴中发展起来的,而当下,则主要蕴含在家庭生活中。</b></p><p><br></p><p><b> 教育内容要自然地渗透在生活中,注重情境性、游戏化、趣味性。我认为制定一日生活学习计划很重要,一天活动要动静交替、劳逸结合、任务式和自主式交织等。并且,客观评价全家人的一日活动,注重描述事件进行的过程,要给予归因式鼓励。比如,“你今天遵守规则,看电视的时间控制住了,值得夸奖。”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记录,也可以用拥抱、微笑、手势等非正式的方式进行评价。</b></p><p><br></p> <p><br></p><p><b> 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家长陪伴孩子也有疲惫的时候,难免自己和孩子都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甚至导致依赖。此时,全家一起培养自控力显得格外重要。</b></p><p><br></p><p><b> 培养孩子自控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群体影响,现在隔离居家时期,家庭就是一个重要群体,可以借助群体影响的力量,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育人育己。大人要用同理心去倾听、去沟通,用一起做游戏的办法来提高自控力。比如做一个缓解情绪的游戏:坐下,闭眼,慢慢从1数到20,然后表达情绪。</b></p><p><br></p><p><b> 孩子的所见所闻,蕴含教育契机,此次疫情是危机,也是一次教育契机。除了向孩子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还可以借此培养孩子很多方面的意识和能力。</b></p><p><br></p> <p><br></p><p><b> 疫情给孩子的居家生活带来很多信息和变化,大人可以跟孩子探讨很多问题,由此培养其各方面能力和素养。</b></p><p><br></p><p><b> 比如,谈论病毒传播、防护及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孩子对生活环境和客观世界的科学态度、理解生活习惯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关注国家防控措施及抗疫英雄,帮孩子构建从个体小我到集体国家的系统思维;聊聊病毒来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孩子萌发敬畏自然和行有所止的生态意识;说说辟谣及人们盲目抢购的行为,帮孩子提升道德价值和自主判断的素养;关心武汉小朋友和身边小伙伴的健康状况,帮孩子发展友爱团结与尊重协同的行为品质。</b></p><p><br></p><p><b> 总之,假期延期、疫情防疫、家园共育,是个新课题,也是独立、锻炼和培养、考验大人、小孩的一个机会。</b></p><p><br></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仅个人观点和体会信手涂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根据资料和感悟编撰侵权即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