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太游晋(城)之湘峪古堡

芒芒

<h3><b>五太游晋(城)的最后一天(19.10.13),行程是游览位于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的<span style="color: inherit;">湘峪古堡。</span></b></h3> <h3><b>很多古村落门口都会矗立着一座大大的牌坊,彰显主人的名望和贡献。湘峪古堡门前也立着一座牌坊,宣示着明朝户部尚书孙居湘、御史都堂孙可湘、四部首司孙鼎湘三兄弟同朝为官的辉煌。</b><br></h3> <b>湘峪古堡建于明崇祯初年,距今已有400多年了。古堡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远远望去,一排气势恢宏的古堡矗立在山上, 城墙、城楼、城角堡错落有致,依山傍水,地势险要,位置也很优越,这样洞洞相连的城墙确实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b><div><br></div> <h3><b>据导游说,湘峪古堡是咱们山西沁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防御式古村落,这座城堡城墙高大厚重,城内生活设施齐全,主要是独特的防御系统及功能极具特色。</b></h3><h3><b>古堡历经岁月洗礼,保留至今,工程质量也很厉害啊!都说是我国北方乡村 第一明代古城堡。</b></h3> <b>沁河流域建成的一大批堡垒式村落在《明史》上的记载有五十余座。历经三百余年的变迁,时至今日,仍然可见的还有二三十座。看看这幅沁河流域古堡群的分布图,沁河沿线的古堡是星罗棋布,足见当时的规模与雄伟。</b> <br><b>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沁河,一说发源于平遥,一说发源于沁源,甭管发源哪里,反正都是蜿蜒游弋在雄伟的太行山间,是山西省第二大河流。沁河长485公里,山西省境内长360余公里,河南省境内长100余公里,流经晋城市后出山西省进河南省,一支流入河南省境内平原,一支流经沁阳武陟县注入黄河。</b> <b>沁河沿岸的润城、郭峪等地,自古以来就是晋东南名镇名村,自然条件优越、繁荣富足,文风鼎盛,方圆几十里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个个名震一时的才子。明清之际科举人数冠于全省,尤其是明代以来,文人才子井喷。</b><b style="font-size: 17px;">当地有句家喻户晓的民谚“郭峪上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湘峪七进士,砥洎城三进士,屯城村张家一门三进士,皇城陈氏一门九进士,郭峪一村十五进士。真乃才子之乡。</b> <h3><b>皇城村大清相国陈廷敬家族和湘峪村同朝为大官的孙氏三兄弟是杰出代表。</b></h3><h3><b>沁河在沁水县端氏镇至阳城县润城镇之间长不过30多华里,但400里沁河所有的钟灵毓秀与文运才思似乎都集中到了这里。真不知道是文人名仕改变了这里的山水,还是这里的山水滋润培育了他们的文采。只能说,好风水好人文相得益彰!</b></h3><h3><b>借用这张简图看看盛产才子村的分布。</b></h3><h3></h3> <h3><b>太行山西面的山西省多为山地,据险扼要,自古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频发的战乱和匪患遂使达官显贵们建筑家园时就要考虑防患兵匪。</b></h3><h3><b>沁河流域的名流名臣们富甲一方,名震遐迩,更是兵匪们剪羊毛的首选目标,所以他们回乡修建的家园不仅具有建筑美学特色,更突出的是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优质城堡。</b></h3><h3></h3> <b>在裴院长的悉心安排下,五太这次非常荣幸的游览了汾河流域古堡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古堡:皇城相府和湘峪古堡。<br>湘峪古堡在整体建筑布局和建筑风格上很是考究:层楼叠院、下洞上房、群体建筑高低纵横错落,与自然山体的环境融为一体。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如磐石挺立坚强不屈。</b> <b>湘峪古堡南边离皇城相府6公里,西边离赵树理故居5公里。风水上说的挺复杂,简单说吧,就是背山临河,其“山”二龙戏蛛,其“水”五龙相会,故名湘峪。我还琢磨呢,怎么会是“湘峪“,湖南才叫湘啊!<br></b><h3><b>不过想想,旅游去过的名府名宅无一不是风水宝地......</b></h3> <h3><b>依山傍水建堡,就有了天然的护城河,导游说原来城堡门口确实有条河,是沁河的支流,后来早已干涸,现在的水系是人工引来的。唉,也别较真了,岁月峥嵘,哪里能有不变......。</b><br></h3><h3></h3> <h3><b>不过心里挺感慨,山西的才子怎么那么不容易,本来北方就比不过南方,人家江南才子文人辈出,那么多名流家族活得就很安逸,就不用修建这样的防御古堡。或许南方的土匪还是温婉一些,没那么凶?</b><br></h3> <b>晋中一带的晋商大院与汾河流域的古堡相比,前者是院,后者是村,格局不一样,可能这边的土匪更凶恶,富贾和村民共同防御力量更大?</b><div><b>沿河的城墙加上房屋的高度,足有20米以上,整个村子都被这种城墙再叠加房屋后团团围住,构成了一道铁壁铜墙,冷兵器时代还是很管用的。</b></div> <h3><b>这个墙砖够结实,够粗旷。</b><br></h3> <b>高高的城墙两边就是古堡内外。</b> <h3><b>回过头来留个影儿,潘校什么表情😄</b><br></h3> <h3><b>古堡外是围堡墙,建筑厚重高大,鲜明的军事防御特征。</b></h3> <div><br></div> <b>古堡内就是一个小社会,民居、官宦宅邸、庙院宗祠、书院学堂、防御工事俱全。</b> <b>好像还有四合院,导游说叫棋盘式院落。</b> <b>城墙上布满的一排排洞口又像窗户又像窑洞门,就是湘峪古堡的兵洞连城防御特色----藏兵洞 这种兵洞连城的建筑被专家称为冷兵器时代民间军事防御工程的杰作。</b> <h3><b>进入古堡就进了藏兵洞,每个藏兵洞内都设有一个拱形或圆形窗户,居高临下直面城外瞭望敌情。山西境内的许多堡垒式村落几乎都有藏兵洞,而湘峪古堡的藏兵洞独一无二,其具瞭望、防御、兵营、军需等多种功能,洞体和城墙联为一体成为“兵洞连城”。</b></h3><h3><b>真可谓 设计原创,品质优良。👍😄</b></h3> <b>走廊式兵洞</b> <h3><b>还有这样式儿的藏兵洞,珠串式兵洞。</b></h3> <h3><b>藏兵洞中藏美女</b><br></h3> <h3><br></h3> <b>钻出迷宫般的藏兵洞。</b> <b>除了钻洞出来看到的这一片开阔之地外,古堡内的村里都是窄巷。</b> <b>据说古堡内的街巷原为“五纵三横”棋盘式格局,由于后世村民改建和缺乏维护,目前城堡内已很难看出来了。我们不太懂,只是觉得这些街巷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弯来弯去,这个坡也够陡的。</b> <h3><b>这地儿够窄的</b></h3> <b>这个胡同的路面是石磨盘铺地,可不是井盖😊,是当地一道罕见的独特景观。也不知道为什么,导游讲解时没有听到。我觉得可能是一种标志,只有古堡里的人才知道,看到这个磨盘巷就知道自己身处古堡到位置,敌人进来了就晕头转向?</b> <b>从军事防御目的考虑。</b> <b>过街楼是院落防御的“天桥”,除了防御功能,也给幽深的街巷增添了别样风韵。</b> <b>中国政史上亲兄弟三人同朝为官的少之又少。古堡的主人孙居相、孙可相、孙鼎相三兄弟同朝为官还是为大官,因此,四部首司孙鼎相的宅第“三都堂”是我们要游览的重点之一。看到“四部首司“和”文武衡鉴“的匾额,就知道我们已到孙鼎相的宅第,匾额毕竟经过数百年风雨,孙鼎相的历任官职也看不清了。</b> <b>惭愧得很,文武衡鉴还是没太弄明白。度娘上也没说清楚哈😊</b> <b>这就是孙鼎相的“三都堂”了。五层楼的正房得有30多米高吧,很有气势,高层可以瞭望,也可以放箭防御,像皇城相府的河山楼。不让上去,看照片上那些裂缝这个楼也需要好好修缮了,</b> <b>三都堂附近的墙裙石雕,估计也是明代的。是不是官宦人家的墙才用这种,村里好像不多见。</b> <div><b>这是古城内又一著名的院落“双插花院”。</b></div><div><b>北方居民正房的高度一般是一致或中间高两侧低,这种耳房高出正房一层的“双插花院”,据说是古堡的主人学习借鉴了欧洲建筑风格。</b></div> <b>中式的解释是,这种外观形似中国古代双插花官帽,寓意官运亨通。哈哈哈,中西结合<br>据导游说这是崇祯11年建成的。</b> <b>村里还有表演,唱的是晋东南地区的上党梆子。</b> <h3><b>豪放高亢,乡土艺术特色浓郁。声情并茂,唱非常投入。</b><br></h3> <div><b>窄窄的街巷两侧是座座明清大院,见证着时光流逝与历史沧桑。</b></div> <h3><b>明代的巷子里留张影......淑女范儿十足</b></h3> <b>古堡内现存的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建筑和遗物,记录了古堡近三百年的历史变迁。</b><br> <div><b>还清晰的“耕读”二字,不经意间透出苍凉,真有种时空穿越、时光倒流的感觉......</b></div> <b>岁月的时光</b> <b>不知是马车还是花轿</b> <h3><b>村里石磨、石碾子、石鼓、石墩子随处可见。</b><br></h3> <h3><b>碾子旁边留个影</b></h3> <b>这是村里原来的私塾</b> <b>摩托车可能是上班族的。</b> <b>据导游说,这个古堡2015年还有村民居住在里面,2019年十一才开放为旅游景点的。估计有的村民没有迁走,故土难离啊,古墙下还种着菜。</b> <b>墙上还挂着老玉米</b> <b>走马观花浏览结束出城,留影纪念。</b><div><h3><b>都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艺术的结晶、文化的积淀。</b><b>沁河流域的古堡群落承载着深邃的历史记忆和人文传奇,厚重而充满灵性,湘峪古堡真是中国古村落建筑的经典之作。</b></h3></div> <h3><br></h3> <h3><b>但建筑也不是永恒的,原始的东西很脆弱,随时会面目全非甚至毁坏消失。</b></h3> <h3><b>目前沁河流域晋城市范围内,除了湘峪古堡、皇城相府外,保存相对完整的堡寨还有,窦庄古堡、郭壁古堡、砥洎城和上庄古堡(天官王府)。</b></h3><h3><b>还有很多古堡村落未能修复,形制犹存。还有十几处院落性古堡值得探访。看图似乎距离河南更近,但是从太原往南走G55高速可能更好走。</b><br></h3><div><br></div><h3><br></h3><h3></h3> <h3><b>山西这个地方真的会让人上瘾。还是那句话:老东西还是要看快看,晚了就看不到正经东西了。<span style="font-size: 17px;">五太相约明年,期盼着再游山西,这个随时能带来震撼的地方......</span></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