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灿灿

漫步笑林

<p><br></p><p>文:漫步笑林</p><p>图:网络</p><p><br></p> <p>中原大地,时令进入农历九月,不管是马路两边隔离带上,还是公园的花圃里,除了偶尔还可以看见零星开败了的月季花以外,百花几乎都已藏匿,皆无踪影,唯一可以看见秋菊盛开,各色秋菊把枝枯叶黄的秋季点缀得颇有生气。</p><p><br></p><p>近日看了李清照的词《醉花阴》,有“东篱把酒黄昏后……人比黄花瘦。”顿生赏菊的雅兴,并约好了几个朋友一起到公园赏菊。</p><p><br></p><p>不料腰疾突发,必须住院治疗。住院不仅要忍受卧床休息的寂寞,而且待到病愈出院,肯定秋菊也已凋残,那么赏菊的愿望只得等待来年。这样一想心里便添了一种难于排解的遗憾。</p> <p>办完各种住院手续已接近中午,乘电梯到14层来到骨科护士站,交上住院证跟随护士到病房。</p><p><br></p><p>推门进入,眼前突然一亮,一盆盛开的秋菊竟摆放在窗台上,稀疏的绿叶衬托着枝头硕大的花团,柳叶似的花瓣整齐致密地排列着,黄黄的圆圆的,格外喜人。</p><p><br></p><p>护士铺好被褥,示意卧床休息。接着便是医生询问病史、家族病史等一连串的“答医生问”,随后又是一连串的“答护士问”。接下来是输液体,一直输到夜里12点多才睡下。</p> <p>第二天清晨,清洁工开门进来打扫病房把我吵醒。正睡眼惺忪地望着天花板,这时鼻子里闻到了一阵清香。我突然想到了那盆菊花,转侧望去,窗外天色尚未大亮,朦胧中只见秋菊依然挺立在那里。它不分黑夜还是白天,也不管人们是注视它,还是在酣睡中离开它,都静静地释放着浓浓的花香。</p><p><br></p><p>早餐毕,我自觉地躺在床上等待输液。眼光却不由自主地又落到了那盆秋菊上,看到它,烦躁的心平静了许多。</p><p><br></p><p>黄黄的秋菊像美丽的天使,静静地含笑地陪伴着病友,把那一身的娇艳妩媚展示给他们,让病友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让他们那因病而脆弱的心灵感到些许抚慰。</p> <p>输液完毕,病房里的病友及陪护们互相闲聊着。我初来乍到与他们还不很熟悉,只是看着听着。</p><p><br></p><p>我的对面是个足有八十岁的老人,右手裹着石膏,脖子上挂着绷带,右脸侧有明显的瘀血,显然是位骨折患者。别人在聊天,她总是睁着不是很大但仍很有神的眼睛看着,从不插话。</p><p><br></p><p>起初我还以为她因病的折腾不愿多说。之后又看她输完液后总是面带微笑一言不发地在病房里走动着,步履稳健,看上去她的身体还比较硬朗。</p><p><br></p><p>后来才知道,她是个聋哑人,几天前在去养老院看望她继母时不慎滑倒摔伤。虽然请了护工帮忙,但每天仍有个七十多岁的白发老人给她送饭送汤。</p> <p>病友说那是聋哑老人的娘家弟弟媳妇。这位老人银发盖顶,白皙的脸庞,只是额头和眼角上有些许极浅的皱纹,加上得体的着装打扮和言谈中略带的吴音语调,猜得出是个典型的苏杭籍老人。病友又告诉我,她原籍江苏无锡。</p><p><br></p><p>由七十多岁满头银发的弟媳妇照顾八十岁的哑巴大姑姐,这让我增加了几许敬意,并着意了解这个老人。</p> <p>原来老人姓郝,退休前在郑州国棉五厂工作,丈夫是该厂的副总设计师,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和继母婆婆以及哑巴姐姐生活在一起,工作虽忙日子却过得快乐、美满幸福。</p><p><br></p><p>可万万没想到,在郝大姐五十岁时,只有五十四岁的丈夫在北京出差,因脑溢血突然去世。突如其来的灾难,没有把她击倒。她选择了坚强,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儿子抚养大成了家。</p><p><br></p><p>如今七十多岁的郝大姐仍和哑巴老姐姐生活在一起,负责她的全部起居饮食,同时还照顾着住在养老院的高寿老婆婆。</p><p>……</p> <p>夕阳西照,照在病房里那盆黄黄的菊花花瓣上,如染上一层金色,秋菊金黄,秋菊娇艳。</p><p><br></p><p>在我的心里,郝大姐正是那秋天里金黄灿灿的菊花,她的坚强和善良如同秋菊浓郁的芳香令人赞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