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额尔格图

吉祥草原

<p>&nbsp;&nbsp;&nbsp;&nbsp;额尔格图,汉语意为“有岸的地方”,位于美丽、富饶的科尔沁右翼前旗东部。在这6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蒙、汉、满、朝鲜等5个民族的2万名草原儿女。多少年来,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额尔格图人一直以泉水般清纯、质朴的品质,以草原人坚韧、不屈的毅力,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希望,将一首首勤劳果敢、脱贫致富的佳曲唱响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p> <p>“有岸的地方”出处:科尔沁右翼前旗志</p> <p>&nbsp;&nbsp;&nbsp;&nbsp;1981年,额尔格图镇政府被自治区命名为“全区首批文明单位”;1991年10月建成全盟农村第一个文化科技楼;1992年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全区文明苏木;2000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2001年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全区城镇建设先进集体;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镇和区级创建十星文明单位。</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nbsp;</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政区沿革</b></p><p>&nbsp;&nbsp;&nbsp;&nbsp; 1952年8月12日,原科尔沁右翼后旗额尔格图努图克划归科尔沁右翼前旗。1953年,全旗辖14个努图克、1个镇。1956年5月至1957年12月,陆续取消努图克建制,改设24个乡,额尔格图努图克改称额尔格图乡。1958年9月,取消乡的建制,全旗成立10个人民公社。额尔格图划入乌兰哈达。1962年,人民公社增至25个。1988年底,额尔格图公社改称额尔格图苏木。1999年1月20日,撤苏木建镇,额尔格图苏木改称额尔格图镇。</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nbsp;&nbsp;&nbsp;&nbsp;</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政区划分</b></p><p>&nbsp;&nbsp;&nbsp;&nbsp;辖兴牧、六合、努布企、白音浩特、白音塔拉、额尔敦、苏木吐、古恩、图门、北安、好田、兴隆、新艾里、扎格斯台,14个嘎查,1个社区。</p> <p>&nbsp;&nbsp;&nbsp;&nbsp;额尔格图镇党委政府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促发展、促和谐”为主线,加强基层党建、注重产业升级、强化民生保障、助力脱贫攻坚、推进和谐发展。</p> <p><br></p><p>&nbsp;&nbsp;“甜菜、玉米、谷子、生猪、肉牛(奶牛)”等“五大产业”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规模运营。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第一车间建设的产业链条。</p> <p>&nbsp;&nbsp;&nbsp;&nbsp;城乡统筹发展是额尔格镇另一道亮丽风景:生态移民楼、商业开发楼、居民住宅楼、宽阔的街道、别具一格的休闲公园、设施齐全的群众文化广场、不同特色的照明系统为额尔格图镇增添了城市的气息。</p> <p>&nbsp;&nbsp;&nbsp;&nbsp;&nbsp;团结、互助、和谐的额尔格图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意志坚定、步伐坚实... ...</p> <p>&nbsp;&nbsp;&nbsp;&nbsp;更多精彩图片见以下视频,视频中所有图片取于额尔格图境内。</p><p>&nbsp;&nbsp;&nbsp;&nbsp;摄影者:吉木斯、张猛、张明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