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太白县黄凤山小学 周林</h3> <h3>亲爱的同学们:</h3><h3> 大家好!今年春节,我们都过了一个特殊的年,同时,也拥有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今天我们在网上见面,开启空中课堂。这第一课,它不是语文课,不是数学课,不是英语课……也不是班会课,那它是什么课呢?是生命教育的课。</h3><h3> 有这么三句话: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这三句话,实际上是围绕着生命的长、宽、高来展开的。</h3><h3> 今天我不讲这么深奥,我讲四句话: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身在隔离,心向世界;直面人性,审视自我;致敬英雄,牢记担当。</h3> <h3> 法国作家雨果有一句话:“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br></h3><h3>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想,它说的是:如果我们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亲,给予阳光雨露;反之,则可能引来晴天霹雳、灾难危机。</h3><h3> 一位现代生态学家说:人类是作为绿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这个说法加以扩展,我们便可以说,人是地球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甚至,对地球这个特别的主人,我们还要心存敬畏。</h3><h3> 日前,国家卫健委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体内看到了,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那些摊位上,也分离到了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来自野生动物,似乎确信无疑。事实上,包括SARS在内,当今78%人类新发传染病都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说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有人呼吁,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严格执行;中央高层表示,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h3><h3> 那么,是因为发生了疫情我们才需要保护野生动物吗?除了野生动物,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上的其他动物,以及植物,包括一切生命?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h3><h3>100多年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特•史怀哲提出了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他在文章中讲述过童年的一段难忘的经历:</h3><h3> 一个春天的早晨,他被他的同学拉去打鸟,但弹弓装上小石头并拉紧之后,他却无法瞄准小鸟,因为有一个神秘的命令来自内心深处:“我面对的是一只活生生的小鸟,它是一条生命,绝不能伤害它!”于是,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h3><h3>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伦理认为,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那些人看来显得低微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它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h3><h3> 史怀哲敬畏生命的伦理还认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人类应该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们不可分割。</h3> <h3> 因为疫情,你们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并且体会到了什么叫“隔离”;因为疫情,你们有了一个意料之外漫长并且难熬的假期;因为疫情,你们开始想念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课堂,你的校园……但我想说的是,隔离的是病毒,阻断的是疫情。在社会中,在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每个家庭也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仍和世界有着关联。<br></h3><h3> 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曾有这样的诗歌片断:“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个片段后来还被美国作家海明威引用了去,印在《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h3><h3> 现在,请你踏上通往你外部世界的旅程——首先,重新感受一下你的家庭。趁着居家隔离的时光,品味一下家的味道,品味一下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品味一下饭桌上爸爸叮嘱的话语,品味一下爷爷奶奶花白的头发,品味一下外公外婆深刻的皱纹,你或许会品味到,家是生命的驿站,也是避风的港湾;家是一份关怀,更是一份责任。</h3><h3> 其次,重新思考一下你的学校。在这特殊的时刻,学校把课堂搬到空中,把教室架在网上,你能一如往常地投入学习吗?以此联想,如果离开了学校、没有了学校,你还能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吗?</h3><h3> 再次,重新审视一下你的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些显著制度优势正在发挥出空前效应、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成为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之源。我们的国家也许还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她变得更好,不是吗?</h3><h3> 最后,重新打量一下你的世界。在疫情面前,全人类都是“当事人”。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结成联盟,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研发有效的疫苗,以挽救更多患者。各国民众除了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各种物质帮助之外,还以横幅、信函、视频等为载体,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h3> <h3> 因为疫情,你们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并且体会到了什么叫“隔离”;因为疫情,你们有了一个意料之外漫长并且难熬的假期;因为疫情,你们开始想念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课堂,你的校园……但我想说的是,隔离的是病毒,阻断的是疫情。在社会中,在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每个家庭也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仍和世界有着关联。</h3><h3>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曾有这样的诗歌片断:“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这个片段后来还被美国作家海明威引用了去,印在《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h3><h3> 现在,请你踏上通往你外部世界的旅程——首先,重新感受一下你的家庭。趁着居家隔离的时光,品味一下家的味道,品味一下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品味一下饭桌上爸爸叮嘱的话语,品味一下爷爷奶奶花白的头发,品味一下外公外婆深刻的皱纹,你或许会品味到,家是生命的驿站,也是避风的港湾;家是一份关怀,更是一份责任。</h3><h3> 其次,重新思考一下你的学校。在这特殊的时刻,学校把课堂搬到空中,把教室架在网上,你能一如往常地投入学习吗?以此联想,如果离开了学校、没有了学校,你还能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吗?</h3><h3> 再次,重新审视一下你的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些显著制度优势正在发挥出空前效应、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成为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之源。我们的国家也许还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她变得更好,不是吗?</h3><h3> 最后,重新打量一下你的世界。在疫情面前,全人类都是“当事人”。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结成联盟,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研发有效的疫苗,以挽救更多患者。各国民众除了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各种物质帮助之外,还以横幅、信函、视频等为载体,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h3> <h3> 22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流域大洪水,席卷了我国多个地区。无数的“抗洪战士”奋不顾身、抢险救灾,用生命抵挡洪水的场景,在当时青涩的歌手祖海心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烙印。</h3><h3> 22年后的今天,武汉这座城市,因疫情而蒙难。来自全国各地的“逆行者”迎难而上、前赴后继,奔赴抗击战“疫”最前线。这样的画面令祖海感慨万千,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h3><h3> 在那首《武汉,加油!》最新改编的歌曲中,祖海含泪而歌、为爱而唱,真实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引发了我们的共鸣。而MV画面中,“抗疫战士”们的行动、话语更是令人潸然泪下。</h3><h3> 22年过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还在,医护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的使命依然。</h3><h3> 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医护人员成了“最美逆行者”,成了时代英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每天拖着一双不方便的腿脚,带领医护人员“保卫武汉”,连续三十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线。</h3><h3> 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告诉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以最快速度上了“战场”。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写下请战书,“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而另外一些人,他们没有防护服,没有护目镜,仅靠着一只口罩,一张村民、居民熟悉的脸,一颗为民服务的心,奔走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用沙哑的声音、忙碌的背影在疫情防控战场上构筑起了一道道“防疫墙”,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不是英雄,胜似英雄。</h3><h3>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为了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承担自己班级即将推出网课的老师们,每天都在想尽办法为接下去的网课,辛苦的作着准备。每天来校值守的老师们,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特别是面临退休的几位老教师,认为这是他们的“份内事”, 这让我想起责任,想起担当。责任就是做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担当是敢于承担责任,关键时刻敢挑担子,责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h3><h3> 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做英雄的机会,但所有人都应该且必须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h3><h3> 这一课就讲到这里。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疫情当下、人生未来,你的责任和担当是什么?</h3><h3> 我期待着同学们用行动做出答案!</h3><h3> </h3><h3> </h3><h3> 太白县黄凤山小学</h3><h3> 2020年2月25日</h3><h3><br></h3> <h3> 文章内容由袁卫星提供(袁卫星,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