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漈

深深蓝

<p>  浙江温州文成县,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故里。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佳话。</p><p><br></p><p>  文成山多水多瀑布多。据粗略统计,全县有名或无名的大小瀑布有一百多条,文成因而号称“百瀑县”。其中百丈漈飞瀑最为壮观,号称“中华第一高瀑”。</p><p>  “漈”是当地人对“瀑布”的一种称呼,“百丈漈”顾名思义就是高达百丈的瀑布。</p><p><br></p><p>  百丈漈风景区距文成县城不远,距温州市区也只有百余公里。</p><p>  </p><p>  我们选择了节省体力的线路,从山顶的景区大门出发,自上而下,沿着蜿蜒的山路,从一漈开始慢慢游览。</p><p>  </p><p>  作为没文化没见识的游客,游览从边走路边上网查攻略开始。其实,边学边卖也算是一种学习吧。</p><p>  </p><p>  网上的资料说,历史上曾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过咏叹百丈漈的诗篇。如: </p><p><br></p><p>  </p><p>  《百丈漈》</p><p>   方翥(宋)&nbsp;</p><p>  断崖日夕自撞舂,</p><p>  未近先看气象雄。</p><p>  万壑不停雷隐隐,</p><p>  一川长觉雨蒙蒙。</p><p><br></p><p>  刘基游百丈漈《观瀑》诗曰:</p><p>  悬崖峭壁使人惊,</p><p>  百斛长空抛水晶。</p><p>  六月不辞飞霜雪,</p><p>  三冬更有怒雷鸣。</p><p><br></p><p>  </p><p>  </p><p>  </p><p>  百丈飞瀑景区为“V”字形深壑巨涧,涧长1200米,落差达353米,从而形成一漈、二漈、三漈三折瀑布,呈阶梯式分布,自古有“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之说。</p><p><br></p><p>  </p><p>  </p><p>  百丈一漈高207米,它从高山平台边陡削的崖壁上冲下来,气势磅礴,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很是贴切,云端飞瀑,银河垂地,咆哮如雷,誉称天下第一瀑。</p><p><br></p><p>  百丈二漈高68米,分上下二折,当中有一条高2.7米、深8米、长50余米的岩廊,如腰带一般横嵌在峭壁上。行人从廊中观瀑,犹如进了花果山水帘洞。出得岩廊,有一个宽敞的石坪,石坪中间,有一口“龙井”。石坪观瀑,更是震撼:瀑声如雷,彩虹当练,让人流连忘返。</p><p><br></p><p>  百丈三漈高12米,漈口宽达80余米,犹如长纱白练,流过长长的秀谷。</p><p><br></p><p>  走出景区大门,回首望去,大门上方“神州第一瀑”牌匾高悬,左右两侧对联不知是哪位高人所写:瀑悬一二三排江倒海,峰峙左中右扑地张天。</p><p><br></p><p>  百丈漈之于文成,如同西湖之于杭州。百丈漈不仅风景独特,景区内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少严寒,也是当地难得的避暑胜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然而如此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只是近年才得以示人。原因在于,1958年在瀑布源头建造百丈漈一级电站以后,百丈漈断流了。直到半个多世纪以后,随着旅游业兴起,文成县提出改造百丈漈引水工程。此后,通过开挖隧道,引百丈漈电厂水库里的水“回归”百丈一漈。</p><p>  到2013年,取水工程调试成功,因建电站而消失的“雷鸣峡谷,银河倒泄”胜景得以重现,中断50多年的百丈漈以飞瀑雄姿重出江湖。</p><p>  落差高达207米的百丈一漈,同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为“中国单体落差最高的瀑布(常年流水)”。</p><p>  </p><p>  引水工程的成功,虽然使水电站收益减少,但是擦亮了文成旅游至关重要的一张金名片。这张名片为文成吸引来无数游客,不仅直接带来门票收入,更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难怪咱们的大统领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提法还是挺科学的。</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