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2月24日,我依然没有数我到武汉多少天了。这是我进入方舱医院后的第一个通宵夜班,心里有点打鼓,毕竟也有一些年月没有上过这样的班了。坚持下去肯定是可以的,这一点我对自己有信心,可是过程会不会很辛苦?心里却也忐忑。</p> <p>因为我从来没有带大家参观过方舱医院,那就先从环境说起吧。这是阅读区,让我非常的惊艳,因为里面好书非常的多,其中有很多让我爱不释手的。我本以为在这个电子信息时代,这样的书本鲜被翻阅,可是当我随手拿起一本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时,发现居然有两张书签夹在书中,是两个不同的人留下的阅读痕迹。这本书我也有,看过无数次,仍是大爱。</p> <p>饮水机,微波炉是舱里面生活区里的标配,足够病人用的,就算吃饭高峰期也没有见过排队等着使用的现象,看到这些配套设施,真的很温暖有木有。</p> <p>值得一提的还有这个充电站,这么久了虽然我没有见病友去用过,可是它就默默的守候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在这个离了手机就好像丢了魂魄的年代,看到它,总是让人安心。</p> <p>自动制氧机,我们进舱后陆续入舱的,目前非常充足,管理也是井井有条。</p> <p>这是饮用水存放点之一。水为生命之源嘛,非常充足,无需担心。</p> <p>这个氧气桶专为抢救时所用,平常我们只用自动制氧机的。所有的护士都经过培训,运转,使用,不在话下。</p> <p>抢救室,虽然方舱医院里收治的是轻症,可是抢救室和急救用物是必不可少的。后面大家会看到我们非常认真的学习哈。</p> <p>抢救室,地上标示清晰明朗,一路到床边,不怕找不到。</p> <p>病房里,这样的标语围着四周的墙绕了一圈,每一个都不一样,相同的是不变的中国红。</p> <p>那上面有很多互相鼓励的话,本来想展示一部分给大家看的,但第一次做这个编辑,还不会组图,那就摘几句给亲们解解馋吧:祝愿医护和患者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早日回家;特殊时期,背后有我们仰仗和依赖的国家,中国加油,武汉加油……</p> <p>这一句让我们很鼓舞,忍不住想要分享,打印出来的黑白字体表达不出来那种情愫。</p> <p>这是病人最爱去的地方,每次出结果,有人欢喜有人愁,人生清欢与无奈,尽显脸上。</p> <p>这是病人使用的卫生间,也是长明的。</p> <p>病人都睡了,方舱里很安静。白天和夜晚的方舱都是灯火通明的,每个病人都发了眼罩,所以对睡眠影响不大。</p> <p>才04:00,这个阿姨就起床了。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阿姨,她说大家都醒了后要排队洗漱,所以她要错峰行动,然后再睡个回笼觉。估计生活中,阿姨也是个有筹谋的睿智的人呢。</p> <p>持续吸氧的病人睡着了,有规律的呼吸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p> <p>巡完房,看到医生们在那里时而小声的讨论病情,时而又在探讨药物和仪器的使用,我饶有兴趣的坐下参与其中。</p> <p>办公室也很简易,整个舱只有四台电脑。用肯定是不够用的,可大家都非常有序使用,困难肯定有,医护一起克服。</p> <p>培训是护理人永恒不变的主题。充分利用夜班的时间,给菇凉们培训考核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p> <p>电动吸痰机,虽然简单,还是要人人过关的。</p> <p>心电图的使用,大家也是一学就会了,关键在于正确使用导联,菇凉们擦掌磨拳,学得可认真了。</p> <p>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没在呼吸科和ICU待过的美眉都不会,不会不要紧,我们都是好学的宝宝。</p> <p>除颤仪,如何评估,使用注意事项都很关键,高大男护面前的我是不是很“迷你“呢。</p> <p>每天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这里,心情却是雀跃的。墙上贴着“请一个都不能少”,那是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我们都知道,脱下防护服的过程非常的关键,我们静心,严谨,定不负党的信任,不负武汉人民的性命相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