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吊儿

世盛勇王景元

<p>作者简介:</p><p> 王景元 山西祁县来远人。从小就有一个绿色的梦,17岁高中毕业后头也不回走进了绿色的军营,在豆腐块加直线的网格化军营中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是这所大学校大熔炉让一个山里娃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实现了人生价值。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现已解甲归田,闲暇之余,执一支瘦笔,点缀生活丰富情感,力争使生活过得更有趣更有味。</p><p> 座右铭: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拥有你想要的!</p> <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母亲那个红色的扣箱里珍藏着一个枣红色的拨吊儿,它是姥姥陪给母亲的嫁妆。两头圆溜溜的,中间插着一根亮晶晶的铜丝,早让母亲磨的铮光发亮,像母亲的贴身丫鬟,年轻时经常陪在她身边。不论放那,一眼就能认出它是母亲的。</p><p><br></p> <p>&nbsp;&nbsp;&nbsp;&nbsp;十五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p><p>&nbsp;&nbsp;&nbsp;&nbsp;母亲,在这一年秋天,却要成为父亲的新娘。这一年是一九四七年。</p> <p>&nbsp;&nbsp;&nbsp;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姑娘要出嫁,姥爷姥姥应该办的热热闹闹才是,可那个年代被战争、贫困、饥饿困扰着,想给母亲办个体体面面的婚礼,真是心有余力不足。姑娘出嫁,好歹也得陪点东西吧,可陪什么呢?可怜的姥姥思来想去,把家里所有的箱箱柜柜,都翻遍了,可除了几件旧衣服外,再没有别的值钱东西能作嫁妆。姥姥灵机一动,就把她做针线活的家什给母亲备了一份,算是给母亲的嫁妆,姥爷还专门让村里的本匠,给母亲用枣木做了个拨吊儿,让她到婆家后拨丝丝纳鞋底,嫁妆就算齐了,然后姥姥用一块包袱把它们包起来,就这样把母亲嫁出了门。</p> <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拨丝丝做针线活是女人们的必修课,如果不会做营生,嫁到婆家后会被看不起或耻笑。因此,姥姥姥爷给母亲陪个拨吊儿,让她好好学做针线活,让婆家人看得起,堂堂正正做一个好媳妇和好母亲。母亲没有辜负姥姥她们的期望,做的一手干净利索的家务活,地上的、炕上的、灶上的都不在话下,这和母亲那种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有关,她就是那种“世上无难事”的女性,不算女中豪杰但绝对是一个女强人,不服输的女强人,一个不叫苦的女强人。</p> <p>&nbsp;&nbsp;&nbsp;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和拨吊儿、锥子、顶针打交道最多。年一过,母亲就到供销社称上几斤麻皮,回家把它捋成一捻一捻的,然后就用拨吊儿开始拨细麻绳。就这样,她会从春天一直拨到收秋,这期间不论天阴下雨,只要有空就坐那里拨几下,大概两米左右一根,拨好后缠绕成小把子放在袋子里备用,这是母亲为冬季纳鞋底做的前期准备。她平时把麻皮和拨吊儿装在一个包里挂在墙上,随时都可以把它很方便的带走。除了睡觉、吃饭、下地干活外,拨吊儿几乎没有闲过。</p> <p>&nbsp;&nbsp;&nbsp;&nbsp;粮食入仓,树叶落光,渐渐进入了冬季。每年这个时候,母亲就开始纳鞋底。除了睡觉、吃饭、下地干活外,母亲几乎没有闲过,不停的纳鞋底,大的小的、薄的厚的,一摞一摞的,外人看见都发愁,可母亲总嫌不够。大自然给了每个人一双手,让用手来创造财富,丰衣足食自食其力,可是,有些人不会用手也舍不得用手,母亲却把她那双手,用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她为家人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让全家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的整洁得体!</p> <p>&nbsp;&nbsp;&nbsp;我们家人口多,加上爷爷奶奶共十口比较费鞋,尤其是孩子们穿鞋比较费,有时刚穿了没几天,脚拇指就顶出了个洞,母亲看到后会很心疼的说,好好的鞋才穿几天就烂了,做都做不迭。那时总觉着是母亲做的鞋不耐穿,不结实。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全家十个人穿鞋就靠母亲一人做,真是难为她了。和那些经常露脚趾头的孩子相比,我们很幸福,最起码有个勤劳的母亲给我们不停的做鞋子。</p><p><br></p> <p>&nbsp;&nbsp;&nbsp;母亲心灵手巧,又特别能吃苦。她为全家人做鞋绞心费力,只要有空就寻鞋样、做鞋面。多少次,我在暖烘烘的被子里看到母亲戴着老花镜,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穿针引线,为了蹭点头油省点劲,不时地把锥子和引针在头发里划几下,真担心她把头划破,不过这都是妇女们纳鞋底的习惯动作。同样的动作,反复几百次才能把一双鞋底纳完,往往纳完一双鞋底鸡都叫三遍了。这时,母亲就和衣躺到天亮。太阳还没露脸,她又早早起床,开始了一天新的劳作。母亲冬天的夜晚大多数就是这样渡过的,一直要坚持到腊月二十几,保证每人有两双以上的鞋才鸣金收兵。真有一种"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的感觉。一个冬天下来,身体木来就单薄的母亲,因熬夜显得更加消瘦憔悴了。可母亲看到那一双双崭新的鞋子摆在那里,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做饭烧火都在哼着小曲儿。</p> <p>&nbsp;&nbsp;&nbsp;&nbsp;家里有个深洞洞的核桃木箱子,那是母亲专门用来放新鞋的。箱子里有夹鞋、有棉鞋、有单鞋,有松紧鞋、有平口鞋、有气眼眼鞋,有姐姐们穿的花布篓篓鞋,有比较轻秀的塑料底子鞋,还有比较耐磨的胶皮底子鞋,有爷爷放羊穿的靸(sa)鞋,还有奶奶穿的尖尖鞋,后来又增加了侄女侄儿和外甥们穿的小老虎鞋等等,品种全,做工细,看着母亲做的这些鞋,双双都是精品,每双都是她精彩的杰作,让人们爱不释手,真为她的心灵手巧骄傲,也为有这样持家的母亲而自豪。</p><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世穷。 鞋多但不能随便穿,母亲都有计划。我和姐姐有时把箱子打开偷偷的试着穿一穿,顺便走两下"丅"步,找点感觉臭美一番。那时年龄还小,不能真正从内心里体会母亲的那种艰辛,只觉得母亲是个能干的人,为我们做鞋是应该的。有时为了想穿一双新鞋,使劲在墙上蹭旧鞋,总想把小洞蹭大,加速让它烂了,好穿新鞋。可母亲精打细算,旧鞋破了洞先补补,底子磨薄了钉块皮,缝缝补补好多回,新三月旧三月缝缝补补又三月,只到穿的无法修补,成了鞋片片为止,这个时候才可以穿新鞋,可这也就该过年了。母亲除了给我们做鞋外,还总牵挂着姥姥姥爷舅舅姨姨他们,每年也要给他们做好几双鞋,作为外嫁女儿对娘家人的思念和报达吧!</p> <p>&nbsp;&nbsp;&nbsp;&nbsp;&nbsp;母亲,现已九旬挂零,想想母亲年轻时候凭她一双勤劳的双手,承担起了一大家的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从她身上,让我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力量和气度,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坚守,更让我感到了她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担当和责任。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只有用我的努力和所谓的成功…,去慰籍她那饱经沧桑的心灵,让她在晚年得到些许安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