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审美,世界与你无关

王德成

<h3>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就审美而言,大多数国人都已病入膏肓。</h3><h3> </h3><h3>当读者惊悉黄宾虹画作拍出3.45亿天价后,纷纷留言回复,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怀疑——“黄宾虹的画好在哪里?”这让我们一时语塞。所以说,不懂审美,世界与你真的无关。</h3> <h3>黄宾虹在浙江美院执教时,毕业典礼上,教授们为毕业生当场作画送出,黄宾虹的桌前却颇为冷落,没有毕业生愿意求画,因为他们都觉得黄宾虹的画太难看了。诚如木心所言,这些美院学生已经毕业了,然而他们的审美却还在路上。</h3><h3>上世纪80年代,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到巴黎工作的第一个星期天,便迫不及待地去探访卢浮宫这座艺术圣殿。当时,有一群七八岁的法国孩子和他一起进去参观,孩子们由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领着去参观一间建筑模型展厅。</h3> <h3>进去时,他听到老师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要仔细看,然后,给我讲一讲,希腊罗马式建筑的美和哥特式建筑的美有什么不同?”当时给徐庆平的震撼非常大,在国内这是不可想象的。</h3><h3>他深切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而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审美,就不是一个完全的人,是一个有缺陷的人。</h3> <h3>在欧洲国家,孩子们从小就有去观赏艺术活动的习惯,每到周末和假日,他们总是去看展览、听音乐会、欣赏演出。他们到任何一个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余总是首选参观博物馆,而且是美术博物馆,他们对美的认知从小就根植骨髓。</h3><h3> </h3><h3>同样是欣赏欧洲文明,蒋勋带着宏碁电脑创始人施振荣,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走了几小时山路,很辛苦。到达目的地,施振荣一脸错愕:“我们走了这么多山路,难道就是来看六根柱子,还有三根是断的?”</h3> <h3>蒋勋说:“施先生,你一路上说,要创造自己的品牌,什么叫品牌?如果阿玛尼是品牌,香奈儿是品牌,那么这个柱子就是希腊两千年的品牌。你在台北、莫斯科、纽约、北京,都可以找到这个柱子,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国会大厦,都依循希腊柱式。”</h3><h3>但施振荣说:“走几小时山路,难道就为了拍张照?”振荣觉得这“太不划算了”,这次,蒋勋笑而不语。</h3> <h3>请问施先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意境之美你懂吗?苏轼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你能理解吗?</h3><h3> </h3><h3>谈及企业家的审美修养,全球都用真金白银为乔布斯的审美点赞!乔布斯虽然大学休学,但一直坚持上书写课,对于艺术字痴迷,因为迷恋禅宗,他曾多次到印度寻迹,汲取灵感。后来在最初苹果产品的设计上注入了东方的美学思想,所以我们看到苹果产品的简洁大方的产品设计在乔布斯生前和去世后一以贯之。</h3> <h3>因为审美能力,乔布斯登上世界之巅,走上封神之路:苹果之所以赶超IBM,吞噬华硕宏碁和联想的市场,很大程度是因为苹果有着优秀的审美基因。宏碁创始人乃至万千中国企业家被苹果这样的巨头打得晕头转向,根源在于这些企业里没有审美基因!</h3><h3>技术落后可以高薪聘人,没有审美基因,只能抄袭外国的产品设计,拉低自己档次,市场份额一再缩水。这真是最鲜活的例子:没有审美,你将失去整个世界,你将彻底变得平庸。</h3> <h3>让我们把视线从国际聚焦回中国,且不说在在文人画徒有其名的今天,黄宾虹会因为大众庸常的审美而遭到冷落,即使在文风盛行的晋代,也同样如此。</h3><h3>孙过庭在《书谱》中记载过一个故事:王羲之在绍兴任会稽内史时,在一桥上见一位老婆婆卖竹扇,直到中午老婆婆还是没有卖出去几把,于是王羲之怜悯之心顿起,问老婆婆多少钱一把。</h3> <h3>老婆婆见有人问价,目光里充满希望地回答:“二十文钱一把,少几文也卖你。”王羲之就向老婆婆借了五把扇子,跑到附近一家酒肆里,又向伙计借来笔墨,在这几把扇子上写下“清风徐来”四个行书大字,并落款署名,然后又把扇子送还给老婆婆。老婆婆见本来雪白的扇面被涂鸦得“黑里糊漆”,就扯住王羲之的衣襟不放他走,并说:“我全靠这几把扇子过生活,你在扇面上胡乱写了这些字,谁还肯买”。</h3><h3>王羲之见老婆婆不理自己的用意,就笑着安慰老人家道:“老婆婆别着急,谁再来买扇子,你对他说,这是王羲之亲题的字,售价一百文钱”。老婆婆将信将疑,按照王羲之说的去做,果不其然,不一会儿桥上就挤满了买扇的人,倾刻抢购一空,老婆婆多赚了许多钱,对王羲之感激不尽。</h3> <h3>另有一个门生获得王羲之的床几题字,高兴得不得了,但被粗俗的父亲看到,觉得王羲之毁坏了床第,竟生生被刮掉,使儿子懊恼不已。</h3><h3> </h3><h3>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不懂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所以有人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h3> <h3>在审美缺失审美错乱的当下,我们常常会追慕民国的审美格调。民国人物,无论是杜月笙那样的枭雄,或是黄宾虹这样的斯文人,无论富有与否,无一不透露着贵族的精致气质。这种贵族的气质就是“‘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尽其可能地保留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精致的生活艺术。”</h3><h3>所以说,没有审美,世界与你无关!没有审美,你终将陷入平庸。唯有审美,可以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延续。成就这种永生境界的,无疑是我们在审美中表现的那种强大的精神意蕴与旺盛的生命力。</h3> <p class="ql-block">王德成,字禹轩、垚力,号泰山小石,出生于1972年4月,山东泰安人,师从于著名书法家崔胜辉先生,现为山东省书协会员,泰安市书协监事会主席,岱岳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幼承家学,酷爱书法,初师颜、柳,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临习历代行草名品,尤对王羲之、米芾、王铎的行书研习最勤,后又专习汉隶,临池不辍,书法作品既有帖学的灵动飘逸又有碑刻的古拙雄强,在研习过程中努力继承传统,既遵循书法的中庸之道,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作品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p><p class="ql-block">作品入展获奖情况:</p><p class="ql-block">2017、8作品入展“纪念泰山世界双遗产三十周年”书画展</p><p class="ql-block">2017、9作品入展“泰安市书协第四届书法临创展”</p><p class="ql-block">2017、10作品入展“文化即墨杯”全国书法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17、11“济南出版杯”山东省学校师生书法篆刻展优秀奖</p><p class="ql-block">2017、12作品入展“荣宝斋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p><p class="ql-block">2018、4入展首届“华山杯”全国榜书展</p><p class="ql-block">2018、9入展“关晓峰杯”全国小品书法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18、11入展“全国第三届册页展”(国展)</p><p class="ql-block">2019、9入展首届文笔光华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p><p class="ql-block">2022、10入展信仰的力量—纪念“四五”英烈书画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24、3入展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书法作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