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月

山子

<p>  今天,公元2020年2月25日二月初三,于我们全身心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报道整整一个月,共31天!</p> <h3>  事实上,抗击疫情的报道,不是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才开始的,早在1月20日,鼠年春节的年味渐起喜气渐浓时,我们六盘水日报社有关疫情的新闻报道就有了。只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作还没紧张起来。</h3><h3> 在安排春节期间值班带班领导名单时,我把自己安排了3天,从除夕至正月初二,我还告诉其他5名班子这员,难得春节休假,大家都可以轻松一点,有我在市区守着,大家尽可放心。报社不是一类单位,带班领导无需在办公室盯着,只要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即可。不过,我多年的习惯,都是尽量去办公室守着的,这样心里踏实。</h3><h3> 除夕之夜,年夜饭后,气温骤降,约晚上10点钟左右,一场六盘水难见的大雪纷纷扬扬洒下来,只短短几小时,便让凉都大地披上厚厚的银妆。感叹于瑞雪兆丰年的同时,我心中也在想,今年的这场雪怎么这么大!</h3> <h3>  正月初一一大早,望着满眼的雪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确保手机电量充足且带上充电宝后,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开车去了荷城花园和水城古镇,拍了几张自己还比较满意的雪景照片,也在银妆素裹的大街上“酷”了一回。</h3> <h3>  中午,回到办公室,处理手里的工作,巡查了春节期间报社仍保持新闻信息发布的几个新媒体平台,接近傍晚正打算回家时,宣传部通知明天上午9点会议室开会。心里想,大过年的喊开会,任务来了!</h3><h3> 1月26日正月初二上午9点,市委宣传部会议室,宣传部领导安排部署了有关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工作,我也说了自己个人的建议,心里顿时紧紧的、沉沉的,“文军”战“疫”,该我们上了!</h3><h3>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给春节休假未在市中心的总编辑通电话,商量决定在“今日凉都”“六盘水日报微博”“微凉都”“凉都快报”等各新媒体平台加大报道力度的同时,从1月27日正月初三起,立即提前恢复才休刊3天的《六盘水日报》。</h3><h3> 我们艰苦的战“疫”,从1月26日正月初二这一天正式打响!</h3> <h3>  1月27日,正月初三,上午,我早早赶到办公室,用手机调度审发当天各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信息。党委班子6名成员,只有我和另一名副职在市区,其他都在外地过年。作为单位负总责的人,对新闻业务工作我平时不会管得太细,主要由总编辑抓。可现在是特殊时期,事关重大,加上总编辑不在本地,选稿审稿,我便一杆子插到底了。电话请总编辑通知下午紧急召开业务会,具体时间以她从外地赶到单位的时间为准。并告诉各位在外地的副职抓紧回来归位,准备集全社之力打一场史无前例的抗击疫情宣传战。</h3><h3> 下午5点,紧急业务工作调度安排会召开,第一次戴着口罩开会的同事们,给别人一种别样的“不适应”。参会的同志,有的在市区没有出门,有的从省内几百公里外赶回。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我们大显身手、展现使命担当的时候到了!</h3><h3> </h3> <h3>  网络新闻部迅速行动起来,回家过年散居在省内各地的5个编辑各抓一块,通过网络调度,线上办公,今日凉都、微凉都、凉都快报、六盘水日报微博、中国六盘水网全速运转。春节值班记者、未值班的记者、从外地赶回的记者,纷纷冲上抗疫采访一线。从早晨7点半到晚上24点甚至凌晨两三点,我与每一期、每一个值班组的同志同甘共苦,为抢发一条好新闻信息,以分秒倒计时,紧张得如同打仗!</h3><h3> 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宣传报道中,央媒、省媒、市媒、县媒,各级各类媒体大显神通,加上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可以说信息海量、铺天盖地,受众的选择太多太多,一条新闻信息,可能你晚发1分钟,你的阅读量和影响力便大大降低了。所以,我对全社各媒体的要求是:分秒必争,寸土不让!</h3> <h3>  一个月,31天,党委班子成员全都冲到抗疫报道的第一线,统筹策划、亲自釆访、细致编辑、审稿把关,个个以身示范。</h3><h3> 一个月,31天,所有干部职工全部动起来,一线采编的,后勤保障的,没日没夜干着!就是远在外地因交通封闭回不来的,也随时把手机拿在手中,及时转发,把报社发布的新闻信息推广到更多受众手里。</h3><h3> 一个月,31天,感谢组织的关心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支持,市委领导率队到报社慰问一线记者代表,市委组织部表彰了报社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爱心企业和人士为我们送来了口罩和洗手液消毒液。</h3><h3> ……</h3> <p>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战“疫”一月,成果丰硕。</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六盘水日报所属各媒体平台,共发布新闻信息3600多条,总阅读量5500多万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日凉都”客户端大显身手,充分展示了主力军作用,平均每天发稿30条以上,单条新闻信息阅读量屡屡上万,最高突破20万,这是以前没想过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凉都快报”微信公号异军突起,最高阅读量冲上21万,并如愿申请到每天3次以上新闻信息发布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微凉都”微信公号稳住本报新媒体矩阵阵脚,依靠自己近13万粉丝的优势,往往一条锁定便超过众多媒体,阅读量过万的新闻信息条数太多已记不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值得称道的是“六盘水日报微博”,这个六盘水日报社最强的新媒体杀手锏,在勇夺2019年度贵州省新媒体排行榜媒体微博第二名的基础上,2月4日至2月25日的21天时间里,连续18天阅读量100万+,最高1天的阅读量为1197万,最高的1条稿的阅读量是1069万!</p> <h3>  另外,还值得一记的是,这一个月,六盘水日报社记者釆写的稿件和报社推荐的稿件,被新华社釆用和转载70条,阅读量多次冲上50万,其中单条最高阅读量突破100万。</h3> <p>  1月26日至2月25日,战“疫”一个月,31天时间里,我没有休息过一天,天天盯在单位,手机时刻不离手,随时调度指挥,和大家一起编稿审稿,说不累是假的。但我想,这是我的岗位职责所在。作为报社的主要负责人,我必须身先士卒守在一线、冲在一线,我必须做到竭尽全力、问心无愧、不留遗憾。25年前选择走上新闻从业岗位,至今从未后悔!</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坚信,再过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乃至终我一生,我会为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自己的辛苦努力而自豪!我也会一直认为,我这张戴着口罩深夜从单位走回家的照片最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