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长征”——红九团征战闽粤边

阳明问道

<p class="ql-block">序言:1935年4月至11月间,红九团第一、第三营约四五百人南征闽粤边,历经半年多时间,经过了永定、南靖、大埔、饶平、平和、诏安、云霄、漳浦八县,转战千里,于1935年8月中下旬在平和县文峰镇三坪寺与闽粤边特委领导的红三团胜利会师,这是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长征”。今天小编就来介绍下这段历史及其战略意图。</p> <p class="ql-block">  1935年2、3月间,红九团第一、三营及明光独立营在朱森(<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绝境铸剑》诸三木原型,任闽西南军政委参谋长,后叛变)</span>、罗忠毅、吴胜、方方、赖荣传、谢育才等领导人的带领下,从岩连宁根据地转移到杭永边芒荡洋大山,与张鼎丞取得联系。在张鼎丞的指示下,转移到了永定下洋的月流长岭下,与红八团胜利会师。</p> <h1><b>“南征闽粤边”——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战略布署</b></h1><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下旬,在永定下洋召开了两个团的主要领导人会议——月流会议。决定成立闽西军政委员会,以统一领导闽西的游击战争。闽西军政委员会委员有:张鼎丞、方方、罗忠毅、吴胜、谢育才、朱森、郭义为、廖海涛、邱金声、邱织云、魏金水等。</p><p class="ql-block">会议决定:</p><p class="ql-block">1.方方、罗忠毅率明光独立营回岩连宁根据地,与红九团第二营刘汉部会合,开展游击战争。 </p><p class="ql-block">2. 红九团第一、第三营主力以永和埔边为中心,积极向南发展,相机与饶和埔游击队联系。 </p><p class="ql-block">3. 红八团与龙岩游击队回到岩南漳、岩永靖游击区开展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底,陈潭秋、邓子恢、谭震林从江西突围到永定,带回了党中央给中央分局的“二月来电”指示,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各游击区之间要建立交通线。</b>4月12日,在陈潭秋的主持下召开了赤寨会议,听取了张鼎丞关于月流会议的报告后,建议把原来的领导机构闽西军政委员会改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建议把闽南也纳入统一领导。</p><p class="ql-block"> 并划分了四大作战分区。 其中第二分区兵力以吴胜、谢育才、赖荣传领导的红九团第一、第三营及永东游击队组成。第二作战分区的作战任务仍是向闽南发展,打通与闽粤边区特委领导的红三团、红三大队、饶和埔游击队的联系,把闽西游击区与闽粤边游击区连成一片,并重新建立红色交通线。<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任命上杭人雷德兴为武装交通站站长,负责整个交通线的建设。</b></p><p class="ql-block"> 赤寨会议四大作战分区的划分,特别是布置第二作战分区的作战任务,小编认为陈潭秋、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他们在如此危急时刻,仍能临危不惧,能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二月来电”指示精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进行游击战争的战略布局,展现出他们具有领袖、大将的素养和眼光。</p><p class="ql-block"><br></p> <h1><b>红九团征战闽粤边</b></h1><p class="ql-block"> 赤寨会议后,1935年5、6月间按照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布署,第二作战分区的红九团主力部队在吴胜、谢育才、赖荣传的率领下,转战于闽粤边的饶和埔地区,与饶和埔游击队取得联系。在饶和埔游击队的帮助下,于1935年8月中下旬在平和县三坪寺与红三团胜利会师。这次红九团南征,历经半年多时间,经过了永定、南靖、大埔、饶平、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八个县,转战千里,实现了与闽粤边特委及红三团的会师,打通了闽西南与闽粤边两个游击区的联系,并于会师后回师闽西。在回师途中,红三团有派一个排跟着红九团行动,红九团也有留守一些干部在闽南,以相互建立交通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三年游击战争中建立交通线的历史意义</b></h1><p class="ql-block"> 这红色交通线的建立,使闽西南游击区能通过厦门、汕头、香港、上海等地的交通站,及时得知国际国内形势和党中央的信息,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政策和行动总是能紧跟党中央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1936年1月1日双髻山会议的召开,就是因为通过上海交通站获知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已转为“反蒋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从而及时召开会议,制定相应政策,转变战略战术,来执行党中央的方针,从而开创了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抗日反蒋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因红九团的失利,导致千幸万苦建立的交通线中断,导致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在1936年5月后从“反蒋抗日”转向“联蒋抗日”情况下,而我闽西南红军游击队仍执行落后于局势发展的“反蒋抗日”的路线方针。</p><p class="ql-block"> 1937年年初重新打通与红三团的联系后,发现了这一落后局面,及时召开科岭会议,落实党中央的“联蒋抗日”方针。</p><p class="ql-block"> 科岭会议后,张鼎丞、邓子恢他们赶紧加强国共合作抗日的呼吁和谈判,1937年7月29日率先在闽西南地区签订国共和平协议,实现国共合作抗日。</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线的历史意义。也就可以看出红九团南征闽粤边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这跟很多南方游击区消息相对闭塞(包括项英、陈毅领导的赣粤边游击区)是有最大区别的地方。因此,交通线的建立,这也是使闽西南游击区能成为南方八省十五个游击区中最成功的游击区之一的重要原因。</p> <h1><b>红九团回师途中失利原因分析</b></h1><p class="ql-block"> 这次南征,红九团英勇善战,取得了很多战斗的胜利,威震闽粤边,扩大了红军游击队的影响力,坚定了闽粤边群众的革命信心,建立了饶和埔根据地,打通了与闽粤边特委的联系。可惜的是,正是因为其英勇善战,一方面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使敌人一直尾追不放,对红九团进行围追堵截;另一方面也使红九团指战员产生了麻痹大意轻敌思想,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仍采用猛冲猛打的错误打法,导致在回师闽西中,在金丰大山遭叛徒朱森所带的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又因朱森叛变,金丰大山根据地遭到敌人破坏,红军游击队没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又饿又困,最后弹尽粮绝,吴胜团长及赖荣传主任英勇牺牲,红九团兵力损失过半,其余部改编为特务大队,活动在永东及饶和埔地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红九团仍存在“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思想余毒是红九团失利的根本原因。红九团失利后,闽西南红军领导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加注重根据地的建设和分兵游击。</b></p> <p class="ql-block">  备注: 在这次南征中,红九团宣传干事张全福(上杭县溪口人,后曾任粤东地委书记等职,1948年牺牲)及王长胜同志留在平和、大埔地区从事交通站等革命活动,未随红九团回师闽西。</p><p class="ql-block"> 王直将军(上杭人)和熊兆仁将军(永定人)随军参与了这次南征,后都有写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王直将军回忆录《红九团征战平和》、《红九团三进诏安》</p><p class="ql-block">2.谢育才回忆录《关于漳浦事变和红九团下闽南》</p><p class="ql-block">3.曾一石著《红九团与红三团三坪会师战略意图探析》</p><p class="ql-block">4.赖建安著《红三团与红九团三坪会师时间考》</p><p class="ql-block">5.网络上党中央给中央分局的“二月来电”内容。</p><p class="ql-block">6.吴升辉著《红色印痕——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述评》</p><p class="ql-block">7.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合著回忆录《三年游击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