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光王莽河,即胡苏河也,旱则涸,水则涨,每病涉焉。外舅马公周箓言雍正末,有丐妇一手抱儿,一手扶病姑,涉此水,至中流,姑蹶而仆,妇弃儿于水,努力负姑出,姑大诟曰:我七十老妪,死何害,张氏数世,待此儿延香火,尔胡弃儿以拯我,斩祖宗之祀者尔也。妇泣不敢语,长跪而已。越两日,姑竟以哭孙不食死,妇呜咽不成声,痴坐数日亦立槁。不知其何许人,但于其姑詈妇时,知为姓张耳。有著论者,谓儿与姑较,则姑重,姑与祖宗较,则祖宗重,使妇或有夫,或尚有兄弟,则弃儿是。既两世穷嫠,止一线之孤子,则姑所责者是。妇虽死有余悔焉。姚安公曰:讲学家责人无已时。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长计时哉。势不两全,弃儿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心之所安也。使姑死而儿存,终身宁不耿耿耶?不又有责以爱儿弃姑者耶?且儿方提抱,育不育未可知,使姑死而儿又不育,悔更何如耶?此妇所为,超出恒情已万万,不幸而其姑自殒,以死殉之,其亦可哀矣。犹沾沾焉而动其喙,以为精义之学,毋乃白骨衔冤,黄泉赍恨乎?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二百四十年内,有贬无褒。胡致堂作读史管见,三代以下无完人。辨则辨矣,非吾之所欲闻也。</h3><h3>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h3> <h3> (译文)东光王莽河,又名胡苏河。如果干旱,就见了河底。如果雨水大,河水暴涨。这时候,如果渡河,发生溺水,老百姓常常为过河心中感到恐惧。</h3> <h3> 岳父马公周菉说,雍正末年,有一个讨饭的妇女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拉着有病的婆婆涉水过胡苏河。到了河水中央,婆婆突然倒在水中。眼看公婆就要被洪水冲走,情急之下,妇女把儿子松手,奋力把婆婆背到岸上。婆婆得救了,而儿子却被洪水无情的冲走。</h3> <h3>婆婆大骂说:“我早过了七十,就是死了对我们家有什么伤害?我们张家几代人,等着孙子传香火。你为啥要抛弃孙子救我,你这是叫我断子绝孙呀!”那女人一句话也不敢说 一直跪在婆婆面前,默默的哭泣。只要设身处地的想想,母子连心,儿子没了,此时她心里有多难过。过了两天,婆婆竟然因为丧了孙孙绝食死去。那女人更是大声嚎啕大哭。到最后只剩下哽咽,没有了声音,整日痴痴呆坐着 ,日渐憔悴,简直成了木头人。最后,也死了。人们不知她是什么地方的人,只是在公婆责骂她的时候,知道婆家姓张。</h3> <h3> 理学家们开始评论了。他们说:儿子与婆婆比较,婆婆更重要;婆婆与祖宗比较,祖宗更重要;假如这个妇人或者有丈夫,或者丈夫还有兄弟活着,弃子救婆母是对的。现在家中只有这一个孤子一脉单传,而这寡妇弃子救婆,公婆骂的有理,这个妇女该死,也会悔恨不已。</h3> <h3>父亲姚安公说:道学家们以喋喋不休的责备别人为能事 !河流湍急汹涌,稍微把孩子放手,就被水流冲走!哪容女人像学者们一样细细思考?那种情况下不能两全,放弃儿子救下婆母,这在天理中属于正理,人心也得以安宁。如果婆母淹死,儿子活下来,她一生心里能得安宁?有人不又责怪她爱子弃婆?再说了,儿子还抱在怀中,以后能不能成人也不知道。要是婆母淹死儿子又夭折,妇女又会怎样悔恨自己?这个女人勇敢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人之常情,更不幸的是,公婆绝食死去,她也以死殉情,这也确实叫人可怜!而道学家们还悠然的张开他们的乌鸦嘴,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经义学说,这不让死人还含着冤情带着悔恨吗?孙复写《春秋尊王发微》,二百四十年历史,只有批评,没有赞美。宋朝胡致堂编著《读史管见》,夏商周三代之下没有完美的人。他们只是泛泛议论罢了,但他们的议论,并不是我愿意听的。</h3> <h3>(青山不语评)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给人看。东光嫠妇汹涌河水中弃子救婆的故事很简短,但却叫人感到可怜,可敬,可叹。公婆,儿媳和幼小的孙子靠乞讨为生,处境何其艰难。就是这样处境中的儿媳,却能够在公婆即将被洪水卷走的瞬间,强忍弃子之痛,和洪水搏斗,艰难的把公婆背负岸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是做人的善良,人间大爱。正像姚安公所言:“夫急流汹涌,少纵即逝,此岂能深思长计时哉。势不两全,弃儿救姑,此天理之正,而人心之正。”</h3><h3> 诚然,东光嫠妇是不幸的,但这种不幸不仅仅是来自汹涌洪水的自然的灾难,更大的不幸是人为的道德绑架。失子之痛已经让这位母亲悲痛欲绝,如果此时此刻,她如果能够得到暖心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也许他能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来到;不仅如此,她还有接受道德的审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是由于封建的伦理道德,她才不得不接受来自公婆喋喋不休的责骂,来自社会的指指点点,甚至一些理学家们茶余饭后的道德谴责。这无疑是在向上她在殤子之痛的伤口撒盐,让她在无奈中无助的死去。</h3><h3> 请大家记住东光胡苏河!请大家记住胡苏河渡河二嫠妇!因为正是从这里,从这个悲凄的故事,有了现代版的两难选择:你和老妈和媳妇一起渡河,船翻了,你先救你老妈,还是救你老婆?</h3><h3>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似乎真的很难选择。一个社会需要社会道德来规范,但千万不要用道德绑架个人行为,人无完人,只要他一心向真,一心向善,就值得赞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