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王三胜

竹子

<h3>  王三胜人物的设定应是一个纽带作用,他把孙老者和沙子龙串联在一起并丰富了二人的形象。假设没有王三胜,那么孙老者与沙子龙的碰遇,应是高人之间的狭路相逢或是知音相觅,不然就太没有看头了。但无论哪一种都没有把作者的意图给显露出来,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起到警世作用。作者前期塑造沙子龙这一形象都是通过第三人称描写,而谁又是沙子龙威名的信仰者和传播者的具体代表呢?我们知道要使一个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特别是他的个性特征突出的话只有空白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对比人物,而最好的对比人物就是孙老者,那如何使这两个人之间有联系,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中间纽带,也就是一个引导者或者一个泊船人,而那人是谁呢?――那个人就是王三胜。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学徒,早些年跟着沙子龙走南闯北,二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王三胜又是沙子龙的大徒弟,由他做这个中间人再合适不过了。</h3><h3> 王三胜人物形象的特征就是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他在土地庙前打着是枪神徒弟的名号设擂台,与孙老者比武结果却输得一塌糊涂,让王三胜丢尽了脸面,性格好胜的他肯定是打心底不服气,可自己的武术又不如他,这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师傅沙子龙,就提出让孙老者与沙子龙比武,想让自己的师傅替自己出一口恶气。他也相信沙子龙会答应的,打狗也得看主人呀他可是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觉着以他们俩的交情沙子龙就应该出手教训一下孙老者,就算不为自己出气,那为了枪神沙子龙这个名头他都应该答应。不然,他如何在江湖中立足,如何对得起人们尊称他为“枪神”。</h3><h3>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王三胜即便说出了“枪”被打掉两次,沙老师也不为所动,甚至提出要宴请孙老者,这不仅使孙老者惊讶,更是让王三胜大吃一惊,本来王三胜就愤愤不平后面直接转变成恼怒。但敢怒不敢言,只好说了一句“是啦”,撅着嘴走了。</h3><h3> 我们试想一下王三胜的愤怒。本来比武输了心中就不快,想着让老师来帮自己出一口恶气,结果气没出成还要陪孙老者一起吃饭,顿时就怒火中烧,自己以前可是大力的吹嘘和吹捧你,可你倒好现在不但不帮忙还要请别人吃饭,真叫人羞愧和愤怒,但偏偏敢怒不敢言又想起以前屡次请假枪法都被老师给糊弄过去,真是心里堵得慌,还号称是枪神呢!什么枪神!扯淡!!</h3><h3> 我们说过王三胜起纽带作用,但他也是沙子龙形象的对比者,对突出其他两个人物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丰富了其他人物的个性特点。作者刻画王三胜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