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郑州,寻那鸟中“大熊猫”大鸨(原创)

海阔天空(刘佳)

<h3>  元旦期间,我与拍友驱车来到了郑州中牟黄河湿地,这里是野生鸟类自然保护区,广阔的河面、丰富的鱼虾资源,吸引了大批南迁候鸟在此落户。野鸡成群,大雁成阵,鹭鸟立于河中央,野鸭悠然戏水,那个美啊。</h3> <h3>  据了解,去年秋末至冬季来此过冬的候鸟种类由2012年的169钟增长到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0余种,灰鹤和雁达20000只左右。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和东北虎、大熊猫一样珍贵,目前世界上仅有1000只左右,在中牟黄河滩大约有50只左右。</h3> <h3>  大鸨,又名地鵬,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栖鸟类。大鸨也人们称为“鸟中大熊猫”,体形略似驼鸟,但能飞翔。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身有少量的羽瓣。</h3> <h3>  大鸨是世界上比较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的多,平均体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大鸨是草原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h3> <h3>  中牟黄河湿地,是鸟类的乐园。每年的十月下旬至来年的3月份是冬候鸟迁徙和越冬的重要时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东方白鹳、黑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雀、白琵鹭及多种猛禽,以及大种群的雁鸭、鸬鹚、银鸥、苍鹭等等在这里觅食、越冬。据保护区科研人员讲,还多次监测到白头鹤、白枕鹤、卷羽鹈鹕、白颊黑雁、雪雁等珍稀鸟种。</h3> <h3>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郑州市采取得力措施,强化环境的改善,加大对野生动物、鸟类的保护力度,野生鸟类数量、品种不断增加,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也不断地迁徙到郑州,甚至长期驻留当地。尤其可喜的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惊现中牟黄河湿地。</h3> <h3>  大鸨在世界范围内的种群数量普遍处于快速下降趋势,在欧洲和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消失了。中国的种群数量曾经相当丰富,过去经常可见到数十只的大群,但现在已经变的相当稀少,估计总数仅有300至500只左右,处于极度濒危鸟种。</h3> <h3>  大鸨能在中牟黄河湿地现身实属难得。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强化了对野生动物、鸟类的保护力度。据这里的工作人员讲,郑州到开封黄河湿地是候鸟的主要迁徙地,郑州市森林公安局为保护候鸟,加大了对向鸟类投毒者的打击,在湿地专门设置了警点,从帐篷、板房到现在的固定警点,民警们每天顶着冬天凛冽的寒风去巡逻,及时打击了犯罪。</h3> <h3>  大鸨属杂食鸟类,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是匈牙利的国鸟。中牟黄河湿地为了大鸨的生存,在黄河滩区种植了5000亩小麦,保证了鸟类的食物。下雪后,每年都要撒食上万斤玉米喂养鸟类,为大鸨、灰鹤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迁徙栖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h3> <h3>  那么为什么这种鸟叫大鸨呢?鸨名来自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鸟,它们成群生活在一起,每群的数量总是七十只,形成了一个小家族,于是人们就把它的集群个数联系在一起,在鸟左边加上一个“七十”字样,就构成了“鸨”。</h3> <h3>  大鸨,是鸟类的大“熊猫”,如今却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走向灭亡。它们远道而来只为寻获些食物喂饱自己和幼崽,却不知那一粒粒玉米正是夺走它们生命的毒药(有些不法分子用玉米泡毒药毒害大鸨鸟)。大鸨原本是中华大地常见的鸟类,而今却离我们越来越远。</h3> <h3>  大鸨性耐寒、机警,很难靠近,善奔走、不鸣叫,非迁徙时的飞行高度不超过200米。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集群活动,形成由同性别和同年龄个体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社群中,雌群和雄群相隔一定的距离。受惊时头下低、弓背,尾羽向上展开呈扇状,双翅半张开,腕关节向下,嘴里发出“哈哈”的喘气声,其目的是想吓退来犯者,不让来犯者靠近。</h3> <h3>  大鸨,由于体重较大,平常起飞时需要在地上小跑几步,助跑时头部抬起,嘴向前伸水平位,颈稍弓向前上方倾斜,双翅展开,重心前倾,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大步跨出,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其煽动双翅的频率也加快,直至双脚离开地面飞起。</h3> <h3>  大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飞起。飞行时颈、腿伸直,两翅平展,两腿向后伸直于尾羽的下面,翅膀煽动缓慢而有力,飞行高度不算太高,但飞行能力很强,在迁徙的途中常采用翱翔的方式,所以它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约飞行鸟类之一。</h3> <h3>  大鸨,如果有其它同类进入领地或争夺配偶时,双方就会发生争斗,先是缓慢地接近,彼此以颈交握,用胸部互相推挤对抗,如果有一方退却,另一方便紧随其后,继续驱赶,直至将其赶出领地。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就双双将头低下,靠近地面,双翅半展,肩部放低,肩羽和覆羽耸立,尾羽上翘,并向前立起呈扇状,露出白色羽毛,彼此靠近之后互相啄咬对方的嘴。</h3> <h3>  大鸨从前在中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鸟,《诗经.鸨羽》中有“肃肃鸨羽,集于苞棘”、“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的诗句,用大鸨在栎树、酸枣丛以及桑树丛中肃肃地抖动翅膀的样子,来形容人民生活的疾苦,其中对大鸨抖动翅膀的描述,是十分真切而生动的。</h3> <h3>  大鸨在中国现存大约有500只,比白天鹅还要珍贵,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已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II濒危物种;已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h3> <h3>  大鸨鸟是益鸟,它除素食外,还能大量捕食为害农作物的蝗虫、象鼻虫、金龟子和鳞翅目的幼虫,为农业丰收出了大力气。不爱鸣叫是大鸨鸟的一个特点,即使是繁殖季节,也从不鸣叫,保护沉默,这种沉默寡言好像是对人们给它冤枉的无言抗议。</h3> <h3>  黄河魂,黄河魅,走进黄河,寻那鸟中“大熊猫”大鸨。诗与远方,黄河,它浩浩荡荡,滚滚滔滔相接万里奔腾;天空是一首灿烂的诗,伴着精灵的飞翔,跃然天上;大鸨翱翔是它最真实的写照,扑扇翅膀是山谷的呼唤,就在这一刻,领略了大自然的奥义。</h3><h3> (全文完)</h3> <h3>摄 影:海阔天空(刘佳)</h3><h3>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h3><h3>插 曲:虽弓《国宝中华魂》</h3><h3>拍摄地:郑州市中牟黄河湿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