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弹子石之背街小巷篇

李叔

<h1>  呼归石</h1> <h3>  话说弹子石,就是弹子石的人,用图片和文字述说弹子石的街道、企事业的现状;述说弹子石的人和发生的事。</h3><h3> 近两年,李叔的美篇《话说弹子石》上、下、续及《弹子石大佛段街市》视频等,陸续在微信、微愽中发表,流传很广,反响强烈。特别是《话说弾子石(上)》,阅读量最大,据今美篇统计,仅在微信上阅读的人数已达到七万余人次。</h3> <h3>  图为,对弹子石大佛段背街小巷情有独钟的李叔。</h3> <h3>  李叔《 话说弹子 (续)轶闻趣事篇 》落笔后,便急切地钻进弹子石、大佛段的背街小巷,去倾听、去感受,去拍摄,用了近半年时间,拍摄了数百张照片。现经分类整理,公诸于世,好让弹子石人通过李叔的视觉,真正了解弹子石、大佛段背街小巷的无奈与呼唤,古老与苍凉......</h3> <h1><i>  一、弹子石背街小巷</i></h1> <h1>  弹新街</h1> <h3>  弹子石横街之一。</h3> <h3>  弹子石横街之二。</h3> <p>  弹子石横街之三。</p> <p>  弹子石正街水池子(一)。</p> <p>  弹子石正街水池子(二)。</p> <p>  弹子石正街水池子(三)。</p> <p>  学堂巷一。</p> <p>  学堂巷二。</p> <p>  东山街1。</p> <p>  东山街2.</p> <p>  泰昌街(一)。</p> <p>  泰昌街(二)。</p> <h3>  西南制药二厂职工家属宿舍。</h3> <h3>  西南制药二厂技校。</h3> <h3>  南岸文化馆合作社旧址。</h3> <h3>  弹子石变电站。</h3> <h3>  小石垻附近民居。</h3> <h3>  大石坝背街民居。</h3> <h1>  裕华街</h1> <h3>  重棉三厂职工子弟一校围墙。</h3> <h3>  七星里照片五则。</h3> <h3>  七星里小巷—。</h3> <h3>  七星里小巷二。</h3> <h3>  七星里小巷三。 </h3> <h3>  七星里小巷四。</h3> <h3>  七星里巷子小路边,一排苍老的树根引人注目。</h3> <h3>  弹子石老街委住址。</h3> <h3>  由此路直下可到操坝子。</h3> <p>  弹子石操坝子。</p> <h3>  上凉水井的小路。</h3> <h3>  弹子石凉水井民居(一)。</h3> <p>  弹子石凉水井民居(二)。</p> <p>  弹子石凉水井民居(三)。</p> <p>  弹子石凉水井民居(四)。</p> <p>  弹子石麻井村民居1 。</p> <p>  弹子石麻井村民居2 。</p> <h3>  原38中大门旧址。</h3> <h3>  原38中足球场。</h3> <h3>  南岸制裘厂旧址。</h3> <p>  图为, 弹子石苗圃一角。那儿童乐园,那飞机、转飞马,儿时的记忆犹存!</p> <p>  1995年4月,李叔的同学与其窍中班主任老师在弹子石苗圃的留影。苗圃优美的风景,供游人划船的池塘,清晰可见。   看看她们身边的故事,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占据了她们满满的空间。情意绵绵,涛声依旧。</p> <h3>  野猫溪小学旧址。</h3> <h1>  石桥</h1> <h3>  弹子石民居。</h3> <h3>  弹子石河街图一。</h3> <h3>  弹子石河街图二。</h3> <h3>  图为,弹子石百货商店。</h3> <h3>  弹子石石桥粮店。</h3> <h3>  弹子石小学。</h3> <h3>  弹子石光彩楼底下层,阴暗潮湿,九十年代初,这条背街曾热腾过、喧闹过,当时小有名气的“大世界”娱乐中心就座落在这里。弹子石不知有多少嗜赌的玩客将钱袋子和地契砸向这里。</h3> <h3>  石桥下窍角沱的石板路。</h3> <h3>  石桥安全二村</h3> <h3>  安二村照片一。</h3> <h3>  安二村照片二。</h3> <h3>  安二村照片三。</h3> <h3>  安二村照片四。</h3> <h1>  王家沱</h1> <h3>  弹子石谦泰巷。</h3> <h3>  弹子石王家大院旧址。王家大院建于19世纪20年代,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南岸弹子石辖区的谦泰巷42号,是重庆公布的52个消失历史记忆点之一,它被誉为重庆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门户第一家”。</h3> <h3>  法国水师兵营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弹子石谦泰巷142号,是在1902根据法国远东舰队司令波特尔的命令,由印度支那总督杜梅尔捐款10万法郎,由“奥利”号舰长休斯特·南希负责修建的极具中世纪城堡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h3><h3> 它是模仿百年古堡水兵营、欧洲中世纪城堡式为主体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是一栋带内庭和回廊的合院室建筑。建筑风格上可以说是中西合璧,西式的拱形柱廊,配以中国传统建筑、雕刻艺术,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失艺术的历久弥新。 法国水师兵营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当时法国水师兵营是法国设在长江上的控制站和物质补给站,担负着长江航道上的水上警察任务。辛亥革命后,法国水师兵营逐渐作为法国住重庆领事馆使用。这座历史建筑物是重庆开埠的重要见证,2000年9月被确定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  此房屋后面就是乌龟凼。</h3> <h3>  该王家沱民居对面就是窍角沱煤店。</h3> <h1>  窍角沱</h1> <h3>  窍角沱老搬运站。</h3> <h3>  重庆轻技校大门。</h3> <h3>  从窍角沱上到大佛段的路口。</h3> <h3>  大有巷照片三则。</h3> <h3>  窍角沱百货商店旧址。</h3> <h3>  图为,窍角沱糖果店。面对糖果店右转二十米左转为窍角沱菜市场;不转直走然后下石梯大约三十多米左右就是窍角沱茶馆及开水供站,再左转下坡就到窍角沱轮渡码头。</h3> <h3>  图为,重棉三厂厂大门。该厂于1938年由武汉迁来重庆,当时名叫裕华纱厂;文革时期改名红卫纺织厂;文革后更名为重庆第三棉纺织厂。</h3> <h3>  重棉三厂运输门。</h3> <h3>  重棉三厂新办公大楼。</h3> <h3>  图为,该厂2000年后,新建的厂大门。</h3> <h1>  卫国路</h1> <p>  重庆南岸线路厂大门。</p> <h3>  纺配厂职工家属区。</h3> <p>  弹子石柿子沟农贸市场。</p> <h3>  卫国路段,朝武警医院方向右边的杂货铺,现已拆除。</h3> <h3>  卫国路上大佛段半边街的老路。</h3> <h3>  图为,卫国路公路右边的地坑屋。</h3><h3> </h3><h3> 所谓地坑屋,就是在公路边屋门前或左或右留一坑,入坑下石梯进的屋。卫国路农贸市场公路对面的那排民房,背后约三、四十米的一段,是三至五米高的徒坎,为了增加居住面积,有人就将徒坎改建成屋,后面进出不便,(因为背后还有一排房屋,两排房之间只有约三、四十公分间距)于是就在路边自己屋门左或右挖坑为门,下地下屋,这就是地坑屋。地坑屋下坑入一屋或两屋,上面屋有多大面积,下面地坑屋就有多大。目前这样的地坑屋宜不多见,过几天拆迁,就绝迹了,还不赶快去看看!!.</h3> <h3>  卫国路下巷照片两则</h3> <h1><i>  二、大佛段背街小巷</i></h1> <h1>  大佛段正街重要路口:</h1> <h3>  图为大佛段正街街口。</h3><h3>  大佛段正街街口(弹子石街道东山坪社区卫生服务站门口)到正街下卫国路菜市场路口,约百米路段,就是闻名全市的弹子石烧烤一条街。</h3><h3> 前两年,这里每天下午五点钟左右,就有人陸续将塑料坐凳摆在路边,抢站烧烤摊位。每当夜幕降临时,你就能领略到烧烤一条街的风采。这儿菜品新鲜、味美价廉,吃客爆满。</h3> <h3>  图为,大佛段下卫国路农贸市场的路口。</h3><h3> 此路口下到卫国路农贸市场。而路口对面上坡直走1O多米有一三岔路口,左上石梯到重棉三厂幼儿园,再走几步左转到劳动村,右转20多米下坡右边就是弹子石老电影院。现今,此路囗对面房屋全无,已成为弹子石泽科•星泽汇商圈。</h3> <h3>  大佛段正街180号路口,是到窍角沱中学、大佛段小学及裕华纺织厂职工回新四村家属区必経之路。</h3> <h3>  从大佛段下庆新村的路口,顺水沟而下到底,就是庆新村裕华纺织厂职工家属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此路口右侧流水沟处,曾经有过青少年在此吸毒,令行人反感且惧怕。</h3><h3>  </h3><h3>  </h3> <h3>  庆新二村凹凼凼职工家属房。</h3> <h3>  图片中,庆新二村凹凼凼住房是裕华纱厂的职工家属房。右上面那排家属房曾经住过一个姚氏老红军。红军长征时,姚老年纪尚幼,属军中红小鬼之列。后来的若干战事中姚老英勇善战,立过不少战功。曾任过连、营长,团长等职务。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转业后到裕华纱厂时在准备车间当了一名车间主任。他热情肯干,喜欢同工人打成一片,和蔼可亲,深受职工爱戴。工人们特别喜欢听他讲关于他的打仗的故事,他称毛泽东为老毛,他没有官架子,担任了十多年的车间主任后离休,于2014年去世,他那老顽童的精气神、总是微笑的面容长存人们的心中。</h3> <p>  左边有四扇红窗门的房子就是姚老红军曾经的宅居。该房地址为庆新二村17号,系独栋二层楼的房子,卧室是实木地板。</p> <h3>  从此路口上右转可到裕华纺织厂职工家属区——新四村。左转顺公路可走"红星洒家"、碉堡村;若不顺公路走而左下顺公路遇岔道不右转走大弯道,可去重庆麻纺总厂、二染厂及物资局;若遇岔道右转可到川威厂、大佛寺。</h3><h3> </h3> <p>  站在大佛段街尾处,面对江北可眺望重庆麻纺厂水塔及该厂厂大门和物资局。</p> <p>  图为,重麻厂水塔。</p> <h1>  胜利街</h1> <h3>  胜利街下巷一。</h3> <h3>  胜利街下巷二。</h3> <h1>  劳动巷</h1> <h3>  从大佛段街上到大佛段派出所的石板路。</h3> <h3>  图为,大佛段派出所旧址。右边小路可到重棉三厂职工家属区劳动村、建设村。</h3> <p>  劳动村——裕华纱厂职工家属住宅。</p> <h3>  爬在大佛段老派出所围墙上的黄角树树根。</h3> <h3>  此小路直走可到窍中,右边围墙内是大佛段派出所的家属院。</h3> <h3>  此路右边这排民居,曾产生过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李叔的《话说弹子石(上)》已有详细叙述。)</h3><h3> 据统计,1979年2月17日至1989年10月13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十年来,烈士有11536人,重庆籍烈士约319人。</h3><h3> 对越反击战至今已四十一年,我们从来沒有忘记过他们,也不可能忘记他们!我们深知,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捍卫了国家利益。我们永远缅怀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在此,我们向牺牲的所有革命烈士致敬黙哀,向参战的所有英雄老兵致敬敬礼!</h3> <h3>  此路是建设村居民经大佛段派出所上大佛段正街的老路。</h3> <h3>  建设村、劳动村的居民经此道去大佛段老街。裕华纱厂的职工从此道下街,横穿街道后走小路经惠工村二里入后山门上班。</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五十年代,由此路道下街左转有一小池塘,时不时的还有人在此垂钓休闲,于是,嘴馋的魚儿就会成为垂钓者的下酒菜。此道正对的惠工村路口左边有一家布店,生意兴隆,老板姓黄,人称"黄布客"。</h3> <h1>  惠工村</h1> <h3>  从大佛段派出所直走下到街口,过街进惠工村。直走十米左右有三条路,右转可去惠工村几十户私房,那里曾经住过李叔的彭姓小学老师;对直走上几十步石梯可去惠工村上公房;左转直走十米左右,左边有一排吊脚楼公房,李叔有三个小学同学曾住在那里。她们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不同的人生轨迹,却谱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许姓同学六十年代末与老公相识相知相恋,1970年步入婚姻殿堂。他们有着广泛的社会资源:老公的姑父邓子华,13岁参加红军长征,从兴国出发到达延安,经过党培养成为中央机关的一名医生,后跟随周恩来总理到重庆,住红岩村八路军办亊处与国民党特务斗争,现在红岩村革命历史博物馆还有他姑父与敌斗争的英勇事跡介绍,解放后任江西省卫生厅厅长;姑母黄杰文,重庆知名小报童,少年参加地下革命,后来,共产党送她到延安中央医院任护士,并与其姑父认识结婚,解放后任江西省中医院院长;二爸黄友凡,早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二妈也是地下党,解放后任重庆卫生厅组织部部长;三爸三妈及表哥表嫂都是党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后都任过党的领导职务,有的是四川省石油局局长,还有的任省银行行长等职务。</h3><h3> 然而,许同学两口子,历来为人低调,有这么好的社会资源,这么多当官的亲戚,从未攀过高枝,也未借力己用,总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品行,赢得厂领导信任,他夫妻俩都曾在重棉三厂当过中层干部,工作业绩可圈可点。&nbsp;&nbsp;</h3><h3> 还有一位张同学,提起她们张家,还得从俩位母亲说起,一个是同学的母亲李时芝,另一个是同学母亲的母亲——外婆,她们是孩子们心中崇拜的女神和偶像。</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母亲李时芝是裕华纱厂小学教师,也是一位慈祥的心地善良的女人。张母1953年调入裕华纱厂华实小学任教师。她一生平凡而伟大,经历坎坷,磨难重重,身躯瘦小,内心却十分强大。1949年她丧夫,1950年她父親病逝,1951年她小姨妈又病逝,留下一女两男。张母心地善良,承担了表姐为母的重任,把两个表弟一个表妹从农村接回弹子石领养,从此,张家除了外婆,一儿一女再加小姨家的一女两男,张母挑起了负担七口人的生活重担。平时,张母上班,几个孩子就由外婆照看。<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张家外婆,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中国妇女。邻居们都叫她李婆婆。她是一个缠过脚的尖尖脚老太婆,没有文化,但是家里的大小事及孩子的生活都由她操心管理。七口人的生计仅靠小学教师的工资岂能维持,于是,外婆顶起了张家的半边天。无论多苦多累,只要有挣钱的活她都去干:上山捞柴、修弹子石公路捶石子、挑砖建制药二厂、到红土地制革厂背松果、帮人背蜂窝煤,外婆还替人洗衣服带小孩,有时还领着五个孩子去干。她一辈子任劳任怨,从不吭声,一心为了这个家。</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家境贫寒,孩子们上高中多是中专或师范,生活费不足政府补贴,学费杂费学校减免,就这样,张家靠两个母亲硬撑着,春秋冬夏,一年又一年,孩子们逐渐长大,两位母亲也逐年衰老,姐姐退休了,不是子女顶替,而是弟弟顶替,这个关系复杂亲情至上的家庭,坚持不离不弃,深受社会称道,满满的正能量!</h3><h3> 另外,还有一位张姓小学同学住那里。她可是属于糠箩筐跳到米箩筐的幸运人物。据说她的本家也有姊妹多人,为生活所迫,只好将其送人,她就是这样被抱养到张家来的。两人挣钱,三人用,你说这样的家庭多富足!</h3><h3> 张同学长得水灵,人又乖巧,十分惹人喜爱,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苦,什么累与她无缘,人家是“灰姑娘”,她就是“白雪公主”,吃得好,穿得好,整天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就是一个字:乐!两个字:幸福!</h3><h3> 她没有当过“知青”,不知扎根农村是啥滋味!很早就参加了工作,平平凡凡的一辈子她很滿足。如今,她儿孙绕膝,享尽天伦之乐!</h3><h3> 有趣的是,李叔的三个小学女同学住的那排吊脚楼公房,房屋背后是一片耕地。初夏傍晚,一群小丫头结伴在包谷地里捉迷藏,有时还顺手牵羊掰几个包谷,摘几条絲瓜,捡一个南瓜回家改善生活,其乐融融!</h3> <h3>  这是大佛段惠工村上公房一角,遇难的出租车司机罗运洪就住在这里。</h3><h3>  2000年6月19日,重庆市渝中区陕西路重庆商业银行发生抢劫案。张君等3名歹徒打死1名银行职员,打伤2名保安,打死出租车司机1名,抢得现金十几万元。</h3><h3> 2000年9月19日,张君在渝中区观音岩枣子岚垭巷口,被公安干警抓获。不久,张君持枪抢劫、杀人团伙其他罪犯陆续被抓获。2001年5月20日,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张君、李泽军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中的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湖南常德市被执行死刑。( 李叔的话说大佛段老街有详细记载。)</h3> <h3>  此门是大佛段惠工村进裕华二里到裕华纱厂的第一个石墙门。第二个石墙门是进三里到裕华纱厂的门,现已拆除。</h3> <p>  图为,惠工村二里大仙庙水塔。</p><p>  裕华纱厂原来有两个水塔,一个在建设村高坡塔山上;一个在大佛段惠工村二里大仙庙,因旧城改造建设村高坡上的水塔已拆除。</p><p> 二里大仙庙水塔始建于1937年,至今80余年。民国时期直至解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此水塔的蓄水除裕华纱厂自己生产用外,还供周边的弹子石、大佛段、庆新村、王家沱、窍角沱等地区的家庭和小厂矿生产、生活用水。它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全国解放、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全民防空等历史时期,见证了裕华纱厂——红卫纺织厂——重棉三厂的兴衰。</p> <p>  惠工村二里水塔。</p> <h3>  窍纺厂职工宿舍。原建有两幢,己拆除一幢。</h3> <h3>  上图,从水塔顺着围墙进后山门上班的石板路。此图是从上向下拍摄的照片。</h3><h3> 下图,也是从水塔顺着围墙进后山门上班的路。此图是从下向上拍摄的照片。</h3> <h3>  进石门直走的这条路,是裕华纱厂华实校师生和职工经裕华二里到华实校上学或进后山门上班的石板路。</h3> <h3>  图为,裕华纱厂华实校大门。后因工厂扩大,职工增加,职工子弟增多,又新建了子弟一校、二校,华实校改为三校,即后来的重棉三厂子弟中学。</h3> <h3>  从裕华二里出此石门左转上大佛段正街,右转下大有巷。出石门对面有一排私宅,李叔有位姓郭的小学同学曾经住在那里。郭家极富传奇色彩,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同学原来居住在南岸大石垻旁一个叫小石垻的地方。郭父先在小石垻被服厂上班,四十年代末,又来到裕华纱厂理发室工作。这样,一家三口又从小石垻搬到裕华纱厂后门惠工村寄居在姨妈家里。后因人口增多,姨妈家住不下,郭父东拼西凑借了点钱在裕华厂后门大仙庙外建了一栋简易的穿逗房,至此,郭家四口就有自己的窩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56年郭父得胃癌去逝,那时郭同学刚8岁,最小的弟弟只有1岁,母亲也才36岁。父亲走了,母亲没有工作,郭家五口怎么过?无奈之下母亲把小妹和弟弟送回涪陵农村外婆家带养,留下郭同学和她大妹在家,靠母亲帮人洗衣维持生计。</h3><h3> 那些年,郭母每天带着大妹到窍角沱江边去洗衣服,然后,将洗好的衣服揹在背上,从窍角沱河边爬两公里左右的坡道回惠工村的家晾晒,多苦,多累啊!当时,苦命的郭同学才读小学二年级,中午放学回家就搭着小方櫈做饭;有时还要揹着小背篼去帮助母亲揹点衣物。有一次,郭母在洗衣时一件衣服被浪冲走,她慌忙去抓衣服,结果掉进了河里,幸好被拉船的船夫救了上来。听完母亲的述说,母女抱头痛哭了一宿!</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母帮人洗衣做了两年,后来又去鸡冠石炮石厂做临时工,每天早上天不亮从家里出发,翻越汪山到鸡冠石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已经九、十点钟了,还要给弟妹缝补衣服和收拾屋子。这时郭同学9岁,她大妹7岁,懂事的姐妹俩每天还要邦邻居挑水,抬煤球,倒尿罐,换点钱邦母亲减轻负担。</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年自然灾害,外婆把小妹和弟弟送回弹子石惠工村,并留下来带四个孩子,五亇人的口粮六个人吃,这时郭母还在鸡冠石上班,她自己经常不吃或少吃饭,把节约下来的馒头和粮票拿回家给孩子们。为了生活,郭母到过许多地方打工,也曾当过保姆,后来才到裕华纱厂清花车间落棉工段做临时工,落棉除地洞花是纺纱厂最苦最累的工作,就象煤矿的“煤黑子”,不过是一黑一白,从地洞出来全身白毛只有两只眼睛再转动,就这样,郭母钻洞除尘七、八年,直到在裕华转为正式工,1976年退休。</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李叔的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们喜爱。初三毕业时,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在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建议下她报考了师范,因为考师范吃饭不要钱啊!最终她成了一名教师,还走上了领导岗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贤惠善良的郭母36岁守寡,辛苦一生,受尽了苦难,不过因子女孝顺,后半生幸福快乐,享年97岁。</h3> <h3>  由此路直下百米左右,有一十字路口,左下石梯路可到三九医院;右转进石门到裕华三里;若直走再右转下坡就是大有巷。</h3> <h3>  从大有巷直上,从三里、二里出石墙门左转上大佛段老街的石板路。</h3> <h1>  东坪村</h1> <h3>  东坪村民居(一)。</h3> <h3>  东坪村民居(二)。</h3> <h3>  顺着石板路直上可到建设村。据说左边院子内住着一唐姓人家,养有三女,貌美如花。大女名樊,二女名素,小女名清,三个女儿的名加在一起也就是她仨人母亲的姓名,有趣吧!可谓母女名连名,更加心连心啊!</h3> <h3>  东坪村小巷。</h3> <h1>  东坪一村</h1> <h3>  大佛段小学。</h3> <h3>  重棉三厂职工家属区(火灾房)。</h3> <h3>  一排歪脖子大榕树大饱眼福。</h3> <h3>  东坪一村小巷一。</h3> <h3>  东坪一村小巷二。</h3> <h1>  东坪二村</h1> <h3>  东坪二村小巷一。</h3> <h3>  东坪二村小巷二。</h3> <h3>  东坪二村小巷三。</h3> <h3>  东坪二村小巷四。</h3> <h1>  东坪坡</h1> <h3>  东坪坡小巷(一)。</h3> <h3>  东坪坡小巷(二)。</h3> <h3>  东坪坡小巷(三)。</h3> <h3>  从石板路直走可到大佛段街上。</h3> <p>  大佛段正街182号对面坎下是大佛段东坪坡,房管所有五栋三楼一底的房屋建在这里,人们称之为"301",现已全部拆除。 </p><p><br></p> <p>  大佛段正街182号对面坎下是大佛段东坪坡。裕华纱厂的职工穿过十八滩,下到厂围墙,沿围墙有一条小路直下可从裕华厂庆新门进厂上班。</p> <p>  此图凹陷处与绿地交界处有一条山脊梁路,这就是从大佛段直下过十八滩沿裕华纱厂围墙走到庆新厂门的小路。右下边是岩坎,原来是裕华厂吊脚楼家属房及凹凼凼职工家属住宅;左边绿地原来有一道围墙围着,围墙内早先是厂肺病房,后演变成厂修建科及人武部办公室。</p> <h1>  庆新一村</h1> <h3>  庆新一村民居。</h3> <h3>  直走左转下石梯到重棉三厂庆新村凹凼凼家属区;直走右转是重棉三厂84家职工家属住宅。</h3> <h3>  由此石板路直上可到大佛段正街,左边是名小吃店“ 叶小包 ”;右边是原大佛段街道办事处。</h3> <h1>  大佛寺</h1> <h3>  弹子石摩崖大佛(释逃牟尼石刻雕像)</h3><h3> 五佛殿下临江石崖中凿有一高约8.5米,宽约5.5米,深约2.5米的石龛,内有一座7.5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以及1.5高的迦叶、阿难两尊者站像。弹子石摩崖造像石刻佛像大致在公元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雕成,距今六百四十多年。</h3> <h3>  大佛寺民居与休闲亭。</h3> <h3>  大佛寺小学旧址。</h3> <h3>  大佛寺集萃村照片(一)。</h3> <h3>  大佛寺集萃村照片(二)。</h3> <p><i style="font-size: 20px;">  三、精彩视频</i></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女话说弹子石</span></p> <h1><i>  四、 尾 声</i></h1><p><br></p> <p>  弹子石大佛段地区的每条背街、每条小巷,都经历过苍伤与凄凉,也见证过的繁华与喧闹。顺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最终他们将放弃无奈与呼唤,告别古老与苍凉,迎来新时代的曙光与辉煌!!</p><p> 下面,就用我裕华纺织厂同事的老公的一首《弹子石之歌》来作为该篇的结尾吧!</p><p><i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i></p><p><i style="font-size: 20px;"> 弹子石之歌</i></p><p> 杨延贵</p><p> 长江从脚下绕过,</p><p> 涂山留下美丽的传说,</p><p> 古老的弹子石,</p><p> 一手流动的歌;</p><p> 曾经的水码头,</p><p> 曾经的街坡坡,</p><p> 曾经的王家沱;</p><p> 这里有历史的伤痛,</p><p> 有百姓的艰辛,</p><p> 有解放后的欢乐。</p><p> 长江从脚下绕过,</p><p> 涂山留下美丽的传说,</p><p> 古老的弹子石,</p><p> 一幅新时代的画作;</p><p> 诱人的两江汇,</p><p> 市区商务的金三角,</p><p> 大桥情系两江,</p><p> 洋人街红红火火,</p><p> 这里有开犮者的脚步,</p><p> 有温馨的家园,</p><p> 有放飞梦想的你和我。</p><p> 啊,弹子石,</p><p> 请听我真情诉说,</p><p> 你是我的爱恋,</p><p> 你是我心中的歌。</p><p> </p><p> 衷心感谢同学、朋友提供的文字、视频及图片资料!让我们通过回忆,将弹子石的过往铭记在心,世代不忘。 </p><p> 2020年3月5日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