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商子龙鼎,商代末期青铜圆鼎,国家一级文物,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据传,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h3> <h3>商子龙鼎通高103厘米,鼎宽37厘米,腹深43厘米,保存品相完整,造型雄伟,器身饱满,体型硕大,是已发现的所有商代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一件,同时也是迄今所知带有“龙”字的最早青铜器。高出鼎身22厘米的双耳,为整个大鼎增添了威严的气势。器颈部和三足的兽面纹饰雄浑庄重,显示出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技术。</h3> <h3>作为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瑰宝,子龙鼎与最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相映成辉,一圆一方,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问鼎中原”,从这些包含“鼎”字的成语中,可以看出鼎是国家权力、地位的象征。</h3> <h3>“子龙”二字铭文铸刻在鼎的内壁近口缘处。铭文中的“子”字居左上角,字较小,实笔阴刻。“龙”字在右下,系双钩而成,很像一条竖立而尾向右卷的龙。张口,圆目,头上硕大的瓶形角突出,与龙头并不连笔。</h3> <h3>子龙鼎方唇、宽沿、立耳,垂腹圜底,下置三足,已接近蹄足,鼎高103厘米,口径80厘米,重230公斤。该鼎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兽面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兽面纹,下衬三周凸弦纹。</h3> <h3>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最大圆鼎,象征着商代王室贵族鼎礼制度的森严。作为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瑰宝,它与最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相映成辉,一圆一方,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br>子龙鼎上出现的铭文“龙”,被证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青铜圆鼎铭文中,最早出现的“龙”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