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海南环岛行(第三站:三亚)

远方有约

<h3>2020 海南环岛行(第三站:三亚)<br></h3><h3> 开往南边三亚方向的车子慢慢启动了,很快就提速向前奔驰而去。我们去的目的地不是三亚,而是亚龙湾站。承蒙北京荒友波波的热心,这次海南环岛行的旅程自预订全部委托她操办了。她发现我们下榻三亚的地方离亚龙湾车站较近,于是在网上预订了去亚龙湾的车票。如今出行十分便捷,可直接在网上订飞机票、火车票和汽车票,也可在网上寻找适宜出行下榻的旅店。</h3><h3> 离开博鳌去三亚的高铁似乎人多了。车箱连接处站满无座的旅客,推销食品的乘务员只好将小推车搁在一旁,自己靠在车窗旁休息。小孙孙东张西望的没闲着,仿佛在等什么人似的。果然,当他听到叫卖货物的喊声时就要挤到靠走道的座位上,把兜里的十八元钱掏了出来。等推销员推车来到跟前,有点蹊跷地问道,“怎么不是以前的那位阿姨?”但还是将钱递了出去,说要买车上的那列复兴号高铁模型。小孙孙眼尖,老远就瞄准了这列红色的高铁模型。销售员没接钱,只是取出模型放在手上说:”钱不够。要三百五。”小孙孙望了望我,我耸了耸肩,示意没钱,当然嫌贵。小孙孙很失望,无奈地说:“爷爷没有那么多钱,那只好回家让妈妈在网上买了。”望着小孙孙失落的样子,奶奶笑了。</h3><h3> 到了亚龙湾站,打的只四个站头就到了我们下榻的住所。住所在三亚市吉阳区清平乐西郡小区。这是原海宁师范的弟子杨在三亚买下的公寓楼房,每年冬天过了年他们会来这里小住。来之前我把要到海南游览的打算告知了我的弟子,他就爽快地给了我住所钥匙。还认真地把进宅操作写在了一张纸上,连同钥匙,放在一个香包内,方便了我的使用。</h3><h3> 弟子杨是我在海宁师范教书时的83届学生。自幼生活在嘉北的农村,尝尽苦楚。藉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浙江普师招收民师生,力图跳出农门,发愤励志,终于考进海宁师范。师范毕业后与同班同学结为伉俪,相敬如宾。随即进入校办厂,后来下海走上了个体户道路。从经销纺织筒管开始,之后又经营纺丝生意,待获得一定资金后便办起了纺织实业。一路稳扎稳打,从喷絲纺识到无纺布织造,不断置地建厂,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记得当初弟子杨毕业后多年不见,第一次来师范看望我,便告诉我经商已积攒了两位数的资金,准备再有大的动作以谋发展。临别时我送他出校门,並以等积攒资金到三位数时再来看我作为约定以资鼓励。自那次別后,弟子杨夫妇发奋图強,继而几经发扬,多处置业,如今竟都发展成了有上亿资金的企业。平日里弟子杨力图创新,苦心经营。又自诩儒雅,同行内以杨老师相称,已在乡里纺织界稍有名气,当上了纺识协会会长。</h3><h3> 弟子杨在三亚的住宅是高层建筑,在十八楼,视野开阔。屋内三室一厅,十分宽敞。经打扫完毕、通水通电后,屋子里顿時亮堂了许多。祖孙仨烧水冲洗后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了一觉,有回到家中的感觉。</h3><h3> 晚饭是在社区的公共食堂解决的。这个社区很大,分东郡和西郡两部分,中间隔了一条马路。食堂在马路对过的东郡,进出饮用的人很多,都是社区居民,多为老人,或老夫妇俩带着一个小孩。有的买了十多个馒头,打包几个小莱就往外走,估计是拿回住所与家人一起用餐。偶有个别年轻保安自带个饭盒很快吃完便匆匆离去。还有孤身一人的老头老太,进门点个馒头,一碗稀粥和一份素菜在角落的桌前慢慢咀嚼着。</h3><h3> 饮用是点菜制,荤素搭配。烹饪不讲究,纯粹的大众莱,轮番着烧出来卖。主食除了馒头、米饭、稀粥、玉米棒,还有花卷、麻花等,但量少,一上桌便抢购一空。早餐供应的油条更是如此,有的食主特意排食队伍等着上条。估计社区离农贸市场较远,清晨在社区大门口停着停着几辆货车,货车前排着有序的队伍,分别卖着豆腐、蔬菜和水果。</h3><h3> 用完晚餐,祖孙仨回西郡,在社区內兜了一圈。社区矗立着七八栋二十层的高楼。楼下有个不大的广场,供居民娛乐活动用的。靠北围墙围着,又有十来栋高楼拔地而起。稍远一点还有一大片別墅群正在兴建。难怪这里的粉尘较大。</h3><h3> 天幕已黑,华灯初上,我们回到住处,小孙孙吵着要上床。我看时间尚早,又独自下得楼去信步来到广场。广场上已有许多人跳起了广场舞,场景与文昌、万安完全一样,被称之谓僵尸舞。就是规模显小了些,也许是社区仍在扩建中的缘故。</h3><h3> 在出来活动的人群中除了老人便是小孩了,三五成群,追逐打闹着。有的坐在小推车里咿呀学舌,或者在老人的搀扶下蹒跚学步。偶尔见得有个把年轻少妇,在路灯下抱着婴孩,裸露着粉嫩的乳房大大方方地喂奶。她们大多是带孩子的全职太太,家境比较富裕。</h3><h3> 一路走来,海南满眼尽是老人与小孩。他们对话着不同的方言,有东北的,有四川的,也有北京的,还有上海的,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大多是过来避寒的,一住两三个月的。听人说整个海南让外地人给占了,还抱怨物价飙升。也听人说,今年来海南的人少多了,至少少来了三分之二。</h3> <h3>  第二天一早决定进城寻访拜谒初中时的政治恩师朱绮馨老人。虽然来海南前联系了朱老师的女儿,並要了朱老师在三亚的具体住址,在网上也作了定位操作,但初来乍到,进城哪知东南西北,还是进城去探路吧。昨天下午特意去了公交站台查看公交车次。清平乐站台的车次还真不少,好几班是专门进城的。而且往西走上数百米即是吉阳区政府站台,也有进城的公车班次。</h3><h3> 我们选择离朱老师住处较近的去三亚大东海的公交车上车,心想今天时间充裕,先陪小孙孙去海边玩玩。小孙孙坐在我膝上张望窗外的景致,嚷嚷着要去海边玩沙子。去城里的公交车並不挤,上上下下最多的还是老人与小孩。</h3><h3> 记得初中时朱绮馨老师的政治课很吸引人。在印象中,当年的她是位年青干练的苗条女教师。浓发长辫,一副深度的近视眼镜,课堂上语言果断而铿锵有力,内容翔实而从不枯燥。有一次朱老师在课堂上讲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让同学们举例论证。同学们热情高涨,争相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发言质疑,为什么一分为二是唯物论的,而合二为一却是唯心的呢,两者不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的吗?比如刚才同学举例说妈妈生宝宝就是一分为二,那我说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不就是合二为一吗?朱老师正欲开口,可惜下课铃响了。朱老师让大家课余继续争论,等下节课大伙再一起讨论。下课了,同学们意犹未尽,争论不休,有同学竟搬出在高中就读的哥哥前来助阵,讲大道理。谁料想,第二周学校竟然宣布停课闹革命,让师生们文攻武斗去了。朱老师的哲学课也就这么结束了,同学们的争论便成了往日的回忆。</h3><h3> 公交车在一个大菠萝造型的建筑面前停了下来。小孙孙立马对大菠萝发生了兴趣,非得进去看看不可。这个大菠萝无论是大门门头,还是外墙装饰,都是清一色的菠萝元素。外墙乍一看呈浅绿色的,带点金色的感觉。细看是金色的底子,被一圈圈绿色棱线点缀着,显得是绿色的,很像菠萝皮。进门是麦当劳店铺,里边是个大商场,货物一般。小孙孙乐呵呵地乘了一回小火车,带轮子的小火车绕商场的店铺兜了一圈。</h3><h3> 问了去海边的路,一个拐弯,没几分钟就到了大东海海湾,穿过小商品市场便见到沙滩了。这里的沙子呈白色的,很细。沙滩上人很多,有泡在海水里游泳的,有在沙滩上追逐打闹的,有带着小孩挖沙筑城堡的,三五成群,熙熙攘攘。在这里第一次看到外国人来海南游览的。不少金发碧眼的帅哥靓妹,身着比基尼,大大方方地裸露着白皙肌肤在蓝天艳阳下享受日光浴。</h3><h3>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岸线很长。蓝天、碧海、青山、绿椰、白沙滩汇成独特的美,令人心旷神怡。这里被评为4A级景区,也是三亚首家零收费开放式景区,成为三亚的一处标志。</h3><h3> 穿过小商品市场, 小孙孙看好一艘小游艇玩具,这回奶奶爽快地买了下来。小孙孙在沙滩上一边玩沙子,一边玩小游艇,高兴得不得了。玩夠了,便嚷着饿了要吃东西,于是又回到大菠萝,在肯德基用了午餐。</h3><h3> 午饭后乘了几站公交车,按图索骥,很快就找到了朱老师的住处,终于又见到了多年不见的朱老师。朱老师不仅是我初中时的政治老师,而且又是我们嘉兴一中的老校友。记得八年前在我们嘉中举办的百二十年校庆上,我在校门口遇到了朱老师母女俩。她们母女都是嘉中校友,见面时格外亲热,同时也认识了小师妹,並建立了联系。朱老师在海南置房就是小师妹告知的,这次要来海南,小师妹获悉后便说近来她妈心境很差,特别想有人去看望。</h3><h3> 开门的是跟随朱老师夫妇多年的安徽籍保姆,现在已成为这对耄耋老人的生存依赖。接着师公许老师迎出来,开口便说怎么不打个电话过来。师公身材魁梧,声音中气十足。他是语言学家许国璋后人,在海宁的一所中学任教至退休。我说事先打电话怕打扰你们,让老师牵挂。师公说,也是,朱老师准会牵肠挂肚地整日唠叨。</h3><h3> 此时朱老师从房内出来,步履迟缓,有些摸索的样子。听小师妹说起,母亲眼睛不好,一米之内,仅见轮廓。而父亲耳朵失聪,会话时需要大声。今日见状,心想两位老人相濡以沫,正好互补。</h3><h3> 朱老师紧攥着我的手,挨得很近,试图能看清我的模样。她有些激动,眼眶里开始湿润起来,问道:“ 你们怎么才来,阿红早就说你要过来看我。”</h3><h3> 阿红是小师妹的乳名,我忙应道:“我们昨天下午才到三亚。见到您身体硬朗心里很高兴。” 她说眼睛看不见东西了,很痛苦。我说看不见东西可以省心许多事。平时看不清,还可以用耳朵听。内子在一旁笑着说,可以把许老师当拐杖使。小孙孙在一旁师太太、师太公的亲昵呼唤,惹得朱老师心花怒放地笑着。</h3><h3> 朱老师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话题不谈师生家常,却是说她在嘉兴一中读书任职时的一些往事。我应对着洗耳恭听,心想也许她对嘉中有着更深的情感。许老师在一旁陪着,不发一声。内子在阳台上与保姆聊天,小孙孙自顾自玩他的小快艇。</h3> <h3>  原本想在海南三亚能拜访到往昔的恩师,得以醍醐灌顶再次聆听她的教诲。不曾想,眼前的恩师一下变成了校友,在嘉中有过一段不能忘怀的经历。可巧竟连师公也是嘉中校友,于上世纪51年初与其他十二位学子一起参军入伍去了军校,在当年也算是嘉中一桩隆重的大事。也许我曾是嘉兴一中教师,恩师才诉说她在嘉中的那番经历。</h3><h3> 恩师在抗战胜利前后跟随工程师父亲辗转于江浙一带,没能正规地就读小学。等到了小学五年级学龄时,她便留在了嘉兴备学考嘉兴一中的前身浙江省立嘉兴中学。那时的她一边备考,一边通过寒暑假补习班进修完小学课程,如愿地进了嘉中初中部,初中毕业又进了嘉中高中部。所以她自信地说,她在嘉中读了六年书。</h3><h3> 她回忆,当年的她好舞文弄墨,且写了一些进步文章。结果被推荐在嘉兴市人民政府成立的万人大会上代表全体学生发言。高中期间,由于超强的活动能量和青春活力,她又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几乎成了同学们都青睐的校花。讲到此时,朱老师脸上绽满兴奋的激情。</h3><h3> 等高三毕业,正梦想考入名牌大学的她却被时任嘉中党支部书记王清兴校长约见,要求朱老师放弃高考,留校当团委书记。王书记还说了句劝告的话,现在留下即可工作,等你大学毕业你想来也来不了。于是朱老师又在嘉中工作了四年。她不无慨叹地说,她在嘉中足足呆了十年。直到后来在她的执着请求下,工作四年后得以参加高考,结果考进杭州大学政史系。末了,恩师语重声长地问了句,不知嘉兴一中还有人记得我否?我安慰道,肯定会有人记得的。不过年岁已久,人事也有了几番变动,学校的优秀校友也遍及五湖四海。她说,是呀,她离开嘉中时在任的是陈彬校长。</h3><h3> 临别时,我赠送给恩师两本与内子及徒儿共同撰写的游记《天之吻》和《西出阳关》。</h3><h3> 第二天计划去三亚的蜈支洲岛。原先波波安排好在三亚三日游的,包括了游蜈支洲岛,她说到三亚首选应该是蜈支洲岛。后来知道我们在三亚找到了住处,便建议我们自由行,或者到了三亚跟当地的一日游团队。考虑跟团游览要进商场购物,于是就决定乘公交车或打的自由行了。</h3><h3> 一大清早,我便去公交站找去蜈支洲岛的车次,但头出车时间较晚,于是招手了一辆的车就上路了。蜈支洲岛在三亚市的北边偏东一点,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上岛须购票,游览的人还是蛮多的,但排队十分有序。上了岛上的冬季码头,因带着小孙孙,我们选择了乘坐环岛电瓶车绕岛兜一圈。环岛电瓶车有三种规格,一种是沿途不下车,只能在车上观光,一种是沿途有三个地方可下车步行游览,等玩够了再上旅游车去另一个地方,还有一种是可以下六个地方玩耍。我们折中选择三个地方下车游览的。</h3><h3> 游览车沿海边蜿蜒前行。海边悬崖壁立,嶙峋陡峭,直插海底,惊涛拍岸,蔚为壮观。我们来到一处叫海洋之星的制高点,在岛的最南端,可以远眺大海,还配有望远镜供你使用。沿着蜿蜒曲折的礁石路,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叫观日岩的海湾处,离海更近。四周礁石万状,惊涛拍岸,浪花似雪。最后来到情人谷服务区,这里有许多游乐场所。凭游览车票可以享受半小时的海滩躺椅,面对一弯沙滩,沙质细白,好不惬意。小孙孙依旧玩沙子,拣贝壳,拖着小游艘追逐海浪。服务区内还有个游泳池,装饰优雅,色彩蓝白相间,池水清沏,绿树掩映。小孙孙见了就要下去。戏水间,来一位漂亮小妹妹,两人素不相识,一会儿就在一起追逐打闹了,几次催促都不肯上来。动物区里的鸸鹋倒是不客气,见到小孙孙挨近,一口啄走了小孙孙手上的小铲子,急得他直跳脚。奶奶手脚利索,赶走栏内的鸸鹋,把小铲子抢了回来。午餐时间到了,小孙孙准时喊饿。这里唯一用餐的只有一家自助餐厅。餐厅自助食物的品类很多,海鲜应有尽有,是旅客们的首选,就是餐费超贵。</h3><h3> 倘佯在岛上享受大自然无穷的馈赠。这里到处可见各种奇花异草。虽是隆冬季节,依然鸟语花香,乔木高大挺拔,灌木繁茂葳蕤。好一派热带海岸的迤逦风光,让你流连忘返。据说蜈支洲岛上不但有从恐龙时代流传下来的桫椤这样的奇异花木,还生长着迄今为止地球上留存下来最古老的植物,号称“地球植物老寿星”的龙血树。寄生、绞杀等热带植物景观在岛上随处可见。</h3><h3> 末了,搭乘游览车回到港口码头。码头两旁就是天然浴场和潜水观光的好去处。这里盛产夜光螺、海参、龙虾、马鲛鱼、海胆、鲳鱼和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海底珊瑚礁也保护很好,五彩斑斓,形态奇异。我们又去了天然浴场,让小孙孙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番海水浴的滋味。大浪涌来,卷起雪白的浪花。凭借大海浮力,平躺在海面上,随着海浪一吞一吐,自然而舒坦。</h3><h3> 下午三点乘坐了公交回到住处。早上去时打的用了六十多元的车程费用,回来乘公交总共仅花销十来元,在时间上仅用一个来小时就到了社区门口。</h3><h3> 原打算下午再去一下亚龙湾,可担心累着小孙孙,见时间已晚也就放弃了,一切随缘吧。</h3> <h3>  来海南早睡早起倒成了规律,小孙孙更是乖巧,衣食住行都绕膝在奶奶跟前,成了一路的开心果。今天一早起来,就按原来打算去南山观音寺随喜。一路公交过去,不算拥挤。</h3><h3> 三亚南山寺位于三亚以西40公里,在南山文化旅游区“佛教文化公园”内,整个建筑群均按唐代建筑规划。诸如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形成格调统一的建筑群,气势恢宏。是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寺院。</h3><h3> 到了寺院景区方见得人越来越多。游客来自各方,各样打扮,也有碧眼金发的老外,其中印度人居多。我们祖孙仨心怀虔诚,顺着人流缓步前行。</h3><h3> 进入南山寺首先见到六个高耸的经幢,正对面是不二法门。不二法门特具大唐风格,与周围的建筑、群像雕塑、石刻、浮雕浑然一体,体现出佛家思想精髓——“不二”理念。不二法门广场被高大的的木棉树簇拥着。广场上建有须弥山,须弥山存设众多护法天神。绕过须弥山,便进入“圆通经幢”,四周是“天龙八部”群像雕塑。由经幢前行,便见“天女散花”石刻,石刻之后是一尊高大的“达摩面壁”浮雕。达摩在嵩山少林面壁九年,被尊为中国禅宗始祖。 从不二法门广场往下走,便到曲桥“八宝莲池”,沿着曲桥前行有一尊巨大的“耳根圆通”石刻,“耳根圆通”是观音菩萨修炼法门,“闻声救苦”,遍及十方。“耳根圆通”旁边,建成有观音阁,阁上安放一尊金碧辉煌的金玉观音,高3.8米,造价近人民币一二亿元。观音阁一侧是“宝瓶净水”雕刻,另一侧是种满莲花的莲花池。莲花历来被当作佛教圣物,出淤泥而不染,启迪人们不为外物所役。花架对面有一幅巨大的“慈般普渡”木雕,木雕旁是刻满书法的碑亭和观音菩萨的坐具“莲花宝座”石刻。样样精致无比,美轮美奂。</h3><h3> 三亚南山寺最为壮观的是海上观音,观音圣像高108米,凌波伫立在直径120米的金刚洲之上。观音圣像是正观音一体化三尊的造型,一面手持莲花,另一面手持经书,还有一面是手持佛珠,宝相庄严肃穆,令人心存敬畏,肃然起敬。小孙孙跟着奶奶在观音像前合什,我也虔诚祈求观音赐福于小孙孙,让他聪明好学,有个幸福的童年,当然他还有个正走仕途的老爸呢。</h3><h3> 观音圣像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座下是金刚台。金刚台内就是圆通宝殿。金刚洲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结合成一体,构成庄重博大的佛家寺院。</h3><h3> 人们喜欢来到圆通宝殿观音像前抱一下佛脚,以祈求平安。俗称“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怀,只要虔诚忏悔,止恶修善,还是可赦其罪,获得安慰和解脱的。常有称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仿佛比西方基督教去寺院忏悔的形式更为宽宏大度。由于想抱佛脚的人太多,所以寺院方面贴了个告示,说需要忏悔的人才要抱佛脚,一般沒什么要忏悔的而去抱佛脚是没有必要的,似乎更有一种劝戒善行的意味。</h3><h3> 行人怀着不同心愿的前来朝拜南山观音。有携同一家老小,一步三跪,匍匐前行的虔诚藏人有目光凝重,双手合什,囗中念念有词的乡间老妪。也有手提相机,不停卡嚓照相的老外情侣,更多的是前来观光旅游,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中国大妈大爷们。当然更有价值的还是心诚则灵,前来许愿的有所祈求的信男信女们。我有一位弟子自国家开放二娃政策后就专程来南山寺许愿得个儿。果然去年就弄璋抱了个胖小娃,还说要来还愿呢。</h3><h3> 离开南山观音时游客已经川流熙攘了,这里离寺院大门口还有段距离,顺便搭上一辆寺内电瓶车,化上几个钱可以送到大门口还是划算的。寺院内的待遇还是有区别,名牌小轿车进进出出的也很多,随行的僧人笑脸相迎,甚是殷情,估计这些人的来头不会小,起码也是富者。</h3><h3> 跟南山寺一条旅游线上的就是著名的海南天涯海角了,这是凡来三亚必须要到的游览胜地。来过了留个影预示着我已到过海南。就像到北京必须去长城,爬黄山必须到光明顶,游新疆最好游一下南疆一个样。</h3><h3> 天涯海角游览区靠山面海。背靠巧岭、平安岭、簸箕岭等山丘,蜿蜒曲折,郁郁葱葱。面朝大海,蓝天一色,烟波浩翰,帆影点点。海岸上椰林婆娑,沙滩柔软,奇石林立。这里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 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而闻名天下。据传“天涯”二字是清朝雍正五年崖州知州程哲题刻。而清宣统元年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南天一柱”,抗战期间,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其相邻巨石之上题刻了“海角”二字。</h3><h3> 大家慕名而来,景区游览的人自然很多。尤其在刻有“天涯”巨石前排着队伍依次摄影留念。一直来总以为“天涯海角”四个字是刻在一起的。身临其境,那”海角”二字是找了好久才见着。与泰山题刻相比,这里题刻的这些字显得小气了一些。</h3><h3> 见到大海,小孙孙自然兴奋,连内子也忍不住在海浪间跳跃摄影留念。</h3> <h3>  在三亚的最后一天没有去亚龙湾看海南最美的海湾,但没有后悔。经过选择我们还是决定去槟榔谷黎乡苗寨民俗村游览。也许这里的乡情民俗更让人接地气。以前跟团旅游,尤其是出国游,在安排上常常避开当地居民的生活圈。总觉得被隔绝于世俗之外的旅游最是乏然无味的。</h3><h3> 的车笔直西驶去,很快进入了山区,弯道很多。车一直在上坡,两边层峦叠嶂,郁郁葱葱。渐渐的成片槟榔树林多了起来。槟榔谷就是因为在层峦叠嶂中间有一条延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而得名。</h3><h3> 到了槟榔谷停车场付了车程费,的哥还是跟着我们。因为拉客的小车司机都会在旅游景区获得一笔回扣,回扣金额多少是根据旅客买门票化销多少而定,门票与其他活动内容挂钩,有好几个规格。我们买了门票向大门口走去,司机又介绍来一位黎族服饰的美女向导。问了一下向导费用,一小时八十元,便放弃了。</h3><h3> 槟榔谷大门口是用黎家图腾装饰而成。中间大门是装饰性特强的牛图腾,两边又是两个不同性别的人型大门,都是取自于黎锦中的图案元素,特具民族风格。周围让高大的槟榔树笼罩着,一株株笔直而挺拔。可以说,槟榔是黎家的象征。在这里槟榔被称为药材之首,有护齿健胃、提神醒脑、出汗祛湿的功效。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成了海南黎族人的文化字符。</h3><h3> 进了大门,风景与外头完全不同。整个景区被称之为一台二族三区四宝。一台就是一台精彩的民族风情表演,即《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二族就是指黎族和苗族,三区指黎村、苗寨和非遗村,四宝指龙被、树皮布、绣面纹身和鼻箫。</h3><h3> 祖孙仨在景区边走边看,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到处可见一座座以短木为骨架,泥土为墙,茅草为顶的矮小土屋。这些小土屋叫船屋,也叫船型屋,是黎族最典型的民居样式。这些船屋都是之前的黎族人们居住的房屋样式,他们就地取材,砍树劈竹,采藤割茅,自己搭建起一座虽简单却足够遮风避雨的家。这些家建筑在山坡上,依山傍水,形成了海南岛上独特的最古老的民族。</h3><h3> 我们走进船屋相连的建筑群,这里是特别开辟出来的非遗村。整个村落按照古代黎家的生活方式布局,还组织了一批黎家手工纺织老妪在一起纺布织锦。所以被称之为黎家文化的“活化石”。小小孙绕有兴致地在纺识女工前转来转去,看她们织出来的花纹,有牛、羊、有人,还有青蛙。后来干脆坐上织台去摸老奶奶手中织锦的质地。</h3><h3> 黎族的手工工艺以织锦最为著名,“崖州被”和“双面绣”以技术精湛、花色艳丽而驰名海内外。在景区内就有十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纺、染、织、绣四大技艺都是世界级的遗产。黎族的龙被制作工艺现已失传,这里却收藏着世界上最多的龙被,有两项是世界之最。我们在非遗村的船屋内依次观赏了海南原住民四大主题博物馆:无纺馆、麻纺馆、棉纺馆和龙被馆。这些织品的缤纷色彩和花纹图案深深地吸引着小孙孙的眼光,后来在销售部买了件具有黎家风格的马甲穿在了身上。</h3><h3> 小孙孙又对老奶奶脸上、手臂上的文身图案发生了兴趣,仔细观察着。黎家这些古老而独特的文身之美,正在逐渐消失。但是文身在黎族传统中却是神圣而纯洁的,黎族百姓为了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文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传说黎家女人如果不绣面、文身,死后祖先不相认。<br></h3><h3> 行走间,我们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苗家村寨。眼前的建筑突然骤变,都是造型独特的呆脚楼了。苗家吊脚楼,飞檐翘角,楼前走廊围着白木质栏杆,栏杆雕有各种图案。吊脚下层用来贮藏粮食,存放农具柴草,圈养牛羊家畜。<br></h3><h3> 这里的妙龄女孩穿着由花边和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特别是那满身银光闪闪、环佩丁当的银饰,你的眼睛一定会为之一亮。苗家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银饰、苗绣、蜡染” 是苗家服饰的主要特色。</h3><h3>,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一个盛装的苗家妇女,其银饰重达一二十公斤。苗家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尤其是用白银手工打制的精妙绝伦苗家银饰更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h3><h3> 在苗寨我们又十分惊奇地观看苗族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一位苗族勇士光脚登上刀锋锐利的梯子,在上面来回晃悠。又一位苗族勇士把脚放进了玻璃渣堆里行走,他的脚却毫发无损。更神奇的是另外一位勇士可以用舌头去舔滚烫的钢板,他的舌头舔过钢板的时候还能听见水蒸汽发出的呲呲声响。他们的表演让你既惊悚又不时发出阵一阵惊叹声。<br></h3><h3> 原以为今天的行程因没去海边会使小孙孙失一落。没想到一路走来,小孙孙始终为这里的异族风情所吸引,处在兴奋之中。</h3><h3> 末了,小孙孙又对路旁苗家女子手上的大蟒蛇发生了兴趣,非得在脖子上套一下方肯离去。三亚的几天行程就在这异族风情中结束。</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