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周庄是水做的故乡。“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碧水三千,如果说船是流动的音符,那么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石拱小桥就是最和谐的旋律,桥因船生,船为桥行。游周庄赏双桥不能忘记陈逸飞。是陈逸飞的名画“双桥”让外面的人们,让世界的人们发现了周庄,周庄才有了今天这么大的名气。这些,桥的碑石有记、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p> <p>今天,我就用相机描绘周庄水乡的花纹。</p> <p>周庄风景这边独好 花红柳绿,春意黯然,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千年古镇,又掀起了春潮般的旅游热浪。 夏天的周庄分外艳美亮丽。当人们一踏进0.47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景致便映入人们的眼帘,青龙桥畔的行行垂柳,竟相吐翠,婀娜多姿。</p> <p>人们穿过古朴典雅的太平桥便可目睹缓缓驶来的条条小木船,传来娓娓动听的吴侬歌语。而踏上名扬中外的“双桥”,远道而来的画家正在写生作画。周庄的一草一木一船一桥一街一景,皆可入画,成为惟妙惟肖的一幅幅水乡水彩画。</p> <p>“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周庄共有多少座桥,我不大清楚,但在周庄林林总总的石桥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双桥了。它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联袂而成,样子十分别致,一横一竖,一方一圆,因其形状很像古人使用的钥匙,所以又叫“钥匙桥”。</p> <p>从高处俯瞰周庄,湖水恰将周庄环抱入怀。湖水潺缓,虽没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变,却有它独特的味道。偶尔湖上划来一支橹船,摇橹人有力的臂膀、橹船发出的节奏分明的吱吱声与湖水交织成一曲动静互融的恋曲。</p> <p>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连成的周庄,是一种禅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园,总让人有一种安宁和平的感觉,让人随便想想些什么就想到什么,让人散开心中的积郁,感觉舒畅和愉悦。</p> <p>周庄为江南古镇之首,名声远扬,驰名中外,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为吴王子摇及越摇王封地。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境域属江南道苏州府。</p> <p>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公郎在此经农设庄,舍宅庵捐田地建称“泉福”的寺庙,百姓感谢周迪公郎的恩德,改称贞丰里为“周庄”。</p> <p>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p> <p>周庄以水乡而闻名于世界。当我们行走在镇内不足十米宽的小河边时,面对垂挂在河上的不时摇曳的翠柳,耳边不时传来阁楼上“江南丝竹”,苏州评弹等优美琴声,令人魂牵梦绕。</p> <p>水,渲染了周庄的丹青;水,更洗涤了周庄的微尘。</p> <p>拱桥花院,蠡窗朱户,乌船樯撸,阁中闺楼,曲栏回廊,水,无声却是那么柔情地温润着它们,滋养着他们,洗涤着他们。</p> <p>除了水,周庄最美的是桥,租一只篷船,穿梭在周庄的心房里,不需要呼吸,站在船舷上,看着穿过一个有一个的石桥。</p> <p>拱形的桥孔,一个又一个的将它穿心而过。过一座桥,看一座桥的风景。没有山一程的姿势,却有水一程的柔美。桥连接着两岸,连同古镇的阁楼、柳丛,还有那带着古朴的风情……</p> <p>周庄镇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p> <p>周庄的人走过一代又一代,周庄的水流过一年又一年,流至今天的,依然还是鲜活的周庄文化,周庄的精神。</p> <p>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里住着一个人;爱上一个人,因此也爱上了一座城。或是周庄更像一个人,不着青丝粉黛,却能自然的让人爱上。</p> <p>或许她早已潜伏在我多次在夜晚的梦里,浸透了我江南的领地。</p> <p>周庄的每一样东西,柳条底下的茶馆,抵御风雨的楼宇,故乡回忆里的桥,还有那阿婆茶,似乎是那么自然的在心里安放,在小镇的客栈里,力透纸背,文字是最好的方式,你可以窃喜,你可以忧怨,似乎在提起的霎那,也和着你的文字,那么的诗意。</p> <p>总是拿都市里喧嚣来衬托它的宁静安逸,似乎不是那么的合适,或是不尽兴,周庄的静是富贵人家女子望穿秋水的焦虑。</p> <p>每穿过一个桥洞,就有一种景色;每拐过一座桥堍,又会产生一种意境,记者举目远眺,一条长河,座座玲珑别致的石桥依序而列,幢幢白墙灰瓦的民宅鳞次栉比,一只只小船穿梭其间,水光涟漪,碧波泛金,船浆戏水声相伴着此起彼应的吆喝叫卖声,再加上店铺传出优雅的民乐,大有“临水人家花夹岸,笛声吹月满红桥”之感,令人如痴如醉。</p> <p>信步桥上,古屋闾巷尽收眼底,桥中见桥,桥外有桥,桥桥相望,桥洞连成一串的美妙景象,可谓桥借水而秀,宅有桥而活,令人叫绝,使人留恋忘返,赢得了海内外众多艺术家和游客的赞尝。</p> <p>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吧,他写的《绝版的周庄》真可谓是铅华洗尽,情思似淡却浓,于朴素中跳跃着一支古典清曲,诗意盎然,余音缭绕,被周庄人刻印在了石碑上,这让再来周庄的文人墨客轻易不敢动笔。</p> <p>十几年前著名作家赵丽宏的《周庄水韵》,可以说把周庄的“水”写绝了,因为周庄的文章本来就在于一个“水”字,把“水”字写好写活写绝了,诗人骚客们似乎就不敢再在“水”字上做文章了。</p> <p>想起了台湾作家三毛,三毛爱浪游,三毛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三毛的长发沾得什么风都有。三毛一来到周庄就哭了,三毛搂着周庄像搂着久别的祖国。</p> <p>三毛心里其实很孤独。三毛没日没夜地跟周庄唠叨,吃着周庄做的小吃。三毛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三毛是哭着离去的,三毛离去时最后亲了亲黄黄的油菜花,那是周庄递给她的黄手帕。周庄的遗憾在于没让三毛久久留下,三毛一离开周庄便陷入了更大的孤独,终于把自己交给了一双袜子。三毛临死时还念叨了一声周庄,周庄知道,周庄总这么说。</p> <p>周庄是一个完好的历史遗存。这是岁月的年轮,历史的印记。周庄,一个时代的甜美记忆。尽管我去过五六次,却百去不厌……</p> <p>怀旧是人们共有的情结。当我走在游人熙来攘往的中市街上,这种怀旧情结几乎达到极致。我踏着前代无数人踏过的陈旧石板,摸着历经数百年斑驳的老墙,穿过一个个充满周庄人智慧的手工作坊,品尝着甜而不腻的粘糕,看土制服装,欣赏出自艺人手下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剪纸和精美的竹木雕刻,欣赏着周庄艺术家留下的一幅幅精彩画作,我竟然在这拥挤、狭窄的街道上领略出意外的古朴与宁静。这时,隐藏在我心灵深处那浓浓的童年记忆,渗渗流出,那一种温馨,那一种甜蜜,真是无与伦比。游兴正酣时,我在一个拐弯处蓦然看到一处门店上写着“周庄印记”四字,即时恍然大悟,原来我已在似梦非梦中穿越时空,走进了周庄古时深邃的街道上,体验着远离当今噪杂喧嚣大城市的另一种空间啊!</p><p>这个古镇,在历经数百年的兵火战乱和近代如火如荼“西方文明”的冲击之后,仍然能够完整地保存至今,着实令人惊奇。这正像一位老作家在参观感言中所说的:“这是一处止步于中世纪的孤岛,是喜马拉雅山上冰封雪盖下的冻土,是一部历经兵火战乱劫后余生的‘四书五经’,是过去时代留给今天的甜美记忆。”也正缘于此,它才显得珍贵、稀奇,才会引来如潮水般的游人,带动了周围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