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那月一一一个人的城市

雷韫良纪实摄影

<h3>这年,来了一场瘟疫,让一座城市的喧嚣骤然暂停。车水马龙的车流不见了,人声鼎沸的广场消音了,灯壁辉煌的闹市失声了……<br></h3><h3>那月,人们困于斗室,听候解冻的声音唤醒不安的寂静。除了与疫情比拼、与时间赛跑的一线岗位不分昼夜、忘我的繁忙之外,城市以沉默静止的方式无声对抗抵御着病魔的狂妄。</h3><h3>这年,疫情拉开了生命的距离,咫尺天涯,人们小心翼翼的保持着不应有的空间,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格外刻意回避。</h3><h3>那月,一个人街道边匆匆而过,形单影薄、孤寂的内心里又彭拜着多少渴望和等待,涌动着多少爱和牵挂,积蓄着多少坚韧和热泪,期待着多少相聚和拥抱……</h3><h3><br></h3> <h3>傍晚,一个人走在天桥的阶梯上,手机那边也许是远方的亲人刚发过来的问候。</h3> <h3>这年,千万个家庭少了亲人的团聚,多了份忧虑与担心,无奈出门的市民匆匆来去,也显心绪不宁,惶恐不安。</h3> <h3>正是大年初五,一名医护在发热通道值守,期盼着争取不出现一个发热患者,宁愿一个人静守。</h3> <h3>这年,社区干部放弃休假团圆是常态,手机成了春节里唯一的陪伴。</h3> <h3>这年,天桥下的只身孤影,也许就是刚刚换岗的疫线勇士,疲惫的影子令人怜惜。</h3> <h3>这年初四,客运中心也没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一个人的车站显得分外寂静。</h3> <h3>那月,这个城市属于快递哥和他的三轮车。</h3> <h3>那月,也有耐不住憋久了的大胆老人戴着口罩,瞒着家人在城边铁轨间散散步子。</h3> <h3>这年,关闭了的公园门口也只是偶尔有抗疫值勤人员匆忙路过。</h3> <h3>这年,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天桥也显孤单,偶遇一个人也只是匆匆相伴。</h3> <h3>这年,医院的发热通道令人不寒而栗,除了医护人员的无畏,也只有患者及家人的焦虑与不安。</h3> <h3>少了车流的城市静止不动,有市民上街也要被口罩裹得严严实实。</h3> <h3>那月,宽敞的十字口鲜有车辆通过,红绿灯、斑马线也成了摆设,画面里仿佛传出了这位路人的脚步声。</h3> <h3>这年,医护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日夜值守,方显"逆行"英雄本色。</h3> <h3>那月,小区的保安忍辱负重,也成了铁面无私的守门员。</h3> <h3>这年,过完春节本已收假的学校大门不开,静等病毒远去,期待学子归来,唯有光影里的快递哥传送着已是春日的信息。</h3> <h3>往日休闲人群摩肩接踵的中心广场如今成了一个人的领地,无声而凄凉。</h3> <h3>那月,川流不息的天桥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寂寞。</h3> <h3>那月,酒店等公共服务场所关闭歇业,喜闹祥和、欢聚共餐的春节氛围已被一个保安替代,清冷惨淡。</h3> <h3>这年,各个医院严阵以待,合理分诊,进院须登记测体温,日夜坚守,绝无一丝懈怠。</h3> <h3>那月,抗疫情的城市神经是紧绷的,唯有这群"橘黄色"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依旧闪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受伤的城市多了份尊严。</h3> <h3>这年,一个人的城市很安静却不寂寞,一个人的城市很空荡但连线着天涯咫尺的叮嘱和关切,一个人和一个人汇聚着滂沱的力量,你看夜色里依然有灯火彻夜不熄,点亮黎明的曙光。</h3> <h3>那月,一个人一部相机,几十个日夜时光,完成着一帧帧疼在心头的城市记忆!<br></h3> <h3>雷韫良于庚子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