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 未来为你而来

🌸

<h3>  2月22日下午15点,柳州市蔡雪静农村名师工作室和鱼峰区雪静名师工作坊23位成员在蔡雪静副校长的带领下,组织观看、学习了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讲授的《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与教育应对》网络直播课程,并就这一内容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停课不停学”主题研讨交流活动。<br></h3> <h3>  课程中,孙杰远教授紧紧围绕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向我们勾勒出智能技术引发的文化变异的基本轮廓,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教育应对策略。<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孙教授直播的画面</h5> <h3>  孙教授对智能化教学的深入思考,使坊员们收获良多。课程的最后,孙教授说的“技术本无恶意!变异早已开始!教育必须重视!”这一句话,更是警醒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坊员们认真观看直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坊员们集思广益,纷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h5> <h3><b>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br></h3> <h3>  智能化时代是人机共教的时代,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坊主蔡老师提出:我们作为学生一起学习的“合作伙伴”,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我们将会是人工智能教师、自动化助教、学习障碍分析师、心理辅导员、保健医生、个性化教学顾问等。如何能胜任教师角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惟有从现在起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跨学科整合能力和多学科应用能力,未来才可能为我们而来!<br></h3> <h3>  杨莉莉老师提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掌握智能技术并积极运用于教学的同时,必须明确教育的初心何在,让智能化不仅能够实现与“教书”结合,更能够做到与“育人”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h3><h3> 杨兰青老师认为:虽然知识、技能,智能化可以代替老师完成,但有一种东西,智能化无法代替,那就是学习的情感和意志。这段时间的停课不停学,网络技术笨拙的我在同事和学生的帮助下,学会了运用网络直播课程,成功地完成与学生的各项教学互动,增进了我们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h3><h3> 熊晓老师认为虽然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它始终是辅助工具,而不能成为教育的主导,我们仍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仍然需要教师的大力引导和关注。</h3><h3> 李强老师认为我们应恰当的选择相应的智能技术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但不能过度依赖智能技术的使用而弱化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br></h3> <h3><b>二、变异时代,沉着应对</b><br></h3> <h3>  “技术本无恶意!变异早已开始!” 面对智能化时代的文化变异,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应对?心态的调整很重要。罗科威老师提出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心态,不能固守在旧的教育手段、方式和理念上,否则我们将会被时代淘汰。</h3><h3> 戴纤纤老师认为我们不应有畏难情绪,要转变教师自身的学习观念,敢于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廖纯梅老师提出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智能化时代所带来的文化变异,学会取长补短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智能化时代文化变异。</h3><h3> 龙婕妤老师认为我们要树立以我为主、智能为辅的心态,我们仍然是教育的主导者,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看,核心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不能够因智能化时代的知识轰炸而改变的,否则我们就会迷失在这个智能化时代之中。<br></h3> <h3><b>三、抓住契机,巧妙运用</b><br></h3> <h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住智能时代赋予我们的契机,积极行动起来。张峻华老师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人、机、网结合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林思敏老师提出我们要根据智能化时代的特点,升级或者衍生出新的学习模式,更好地运用新知识新技术,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h3><h3> 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熊晓老师认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时俱进,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梁露露老师认为重构智能化时代的学习模式,通过人工智能“智适应学习”系统的测评,实现学生自主、智能、高效学习,教学方式要更多运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到生活的情境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文理兼修。</h3><h3> 蔡珊珊老师提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情数据价值,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另外,教育智能化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如双师课堂中,教师可远程实现智能批改和学情分析,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h3><h3> 王丽微老师认为,要根据学生习得规律,科学配置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就要把人工智能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br></h3> <h3>  通过这次主题研修、听课交流学习活动,促进我们工作室的全体成员更好地进行团队研修,促进我们在研中思、研中学、研中悟的道路上更好地成长!让我们在面对智能化的时代,文化变异的浪潮中更多了一分砥砺前行的勇气!<br></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策划:雪静名师工作坊</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撰文:马月芬</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辑:戴纤纤</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审核:蔡雪静<br></h3>

智能化

老师

我们

时代

学生

变异

学习

教育

教师

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