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游:宋文治作品中的荆楚风光

品艺中国

<h3>提起湖北,大家立马会想到武大樱花、洞庭胜景、武当仙境……虽然暂时去不了湖北,但我们同样可以以“卧游”的方式,从名家作品中感受荆楚风光。</h3></br><h3>1960年11月13日,由江苏省国画院组织的“两万三千里”写生团离开重庆,欲乘江轮赶到武汉,其间经过三峡。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横跨重庆、湖北,实际全长400多里。船经三峡,傅抱石、 钱松喦等皆有感于峡江壮美景色,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峡江题材写生作品。作为写生团的一员, 宋文治也不例外,到长沙时,他根据三峡写生所得,创作出一幅《峡江图》。</h3></br><h3> <h3>宋文治 《峡江图》 52.5×74.5cm 1960年</h3></br><h3>此作用宋人笔法,架构上大开大合,在构图上突出了三峡高耸险峻的特点,干湿并用,小斧劈加上折带皴,写出轻雾萦绕的高山,并用陆俨少的勾线之法写水势,浩浩汤汤,如闻其声。</h3></br><h3>有关三峡的诗词,数不胜数,但最为人熟知的还属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h3></br><h3>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h3></br><h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h3></br><h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h3></br><h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h3></br><h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h3></br><h3>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h3></br><h3>1977年,宋文治便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入画,并以笔尖蘸墨、笔根吸彩的彩墨相间之法创作出了《轻舟已过万重山》,而该作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h3></br><h3> <h3>宋文治 《轻舟已过万重山》  87×60cm  1977年<br></br></h3></br><h3> <h3>该作将江水两岸的雄奇秀丽表现得淋漓精致。画中近景,一条江水在悬崖峭壁间蜿蜒流向远方,江上帆影穿梭,两岸山峦起伏,山间山花烂漫,云雾弥漫。中景、远景山势连绵,山色苍茫。整件作品,锋芒锐健,气象苍茫,笔墨皴擦中可见斧劈痕迹。虽满纸云雾,仍不失山川清隽本色。由此作品,可见艺术家对画面”位置“之苦心”经营“及其对祖国山河溢于言表的热爱之情。</h3></br><h3>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宋文治开始了其“泼墨”、“泼彩”的创作尝试。20世纪90年代,他以其独特的“小泼彩”风格创作了一幅《巫山晓雾》。</h3></br><h3> <h3>宋文治 《巫山晓雾》  60×40cm  20世纪90年代</h3></br><h3>宋玉《高唐赋》中有:昔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处巫山,是今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魏晋南北朝以后,巫山才被渐渐挪到三峡地区,即横贯于湖北、重庆、湖南交界一带,“东北-西南”走向的连绵群峰。</h3></br><h3>此幅《巫山晓雾》,描绘了巫山清晓,山间晨雾迷蒙的景色,高耸的大山临江而立,蜿蜒的江面上已有船只在晨雾中穿梭。此作以传统的“高远”法处理画面空间,将荆楚山水的雄阔壮美尽皆现于纸端。整件作品,设色沉稳讲究,构图奇巧,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幽美,泼彩的似与不似也为画面更增韵味。</h3></br><h3>愿早日,春暖花开,相约三五好友,壮游荆楚山河!</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