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这里走进你,我爱的医院,我爱的城——驰援信阳,我的战“疫”日记

胡淑敏

<h3>  今天是我随我院驰援信阳医疗队来到信阳的第五天,天气晴朗,和煦的阳光分外温暖,去上班的路上偶然看见几朵小花,春天脚步越来越近了,春天真的要来了!</h3><h3> 当“战疫情”号角吹响之际,护士长在科室征集援鄂医疗队志愿者的时候,说实话,根本没有想过多少豪言壮语,没有想过要克服多少困难,甚至没有想过两个孩子是不是会离不开我这个妈妈,只是觉得这时候就是医生护士往前冲的时候到了,便义无反顾的报了名。当接到驰援信阳的通知连夜准备,火速赶到河南省疫情最重的地区信阳,经过严格的培训,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踏入信阳中心医院隔离ICU,看到了这么多等待救治的患者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真的是来到了杀敌的最前线了。几天的磨合下来,我也能克服层层防护服包裹的困难,得心应手的护理病人了,更让我感受到自己价值的是作为一名新生儿科专科护士,在我的护理下,确诊患者里年龄最小的一名新生儿逐渐好转了。但几天工作下来,我也确实想家了,想我的郑州,想我的郑大一附院,想我的新生儿科,想我的两个孩子……</h3> <h3> 信阳加油,我们来了!</h3> <h3>  今天刚到科室,我们接到上级命令,为了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率,需要把部分重症、危重症患者对口转诊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哦,我的医院,我的家,我要回去一趟了。兴奋之余,马上意识到这不是普通意义的回家,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从信阳到郑州,大概需要五个小时的路程,作为医护人员,这就意味着我们从开始转运到把病人安全送达,需要穿着防护服长达八个小时。为了顺利的完成任务,我们所有人只是简单的垫了一下肚子,水根本不在我们的饮食范围内,即使少吃不喝我们也都穿上了纸尿裤,这样可以减少穿脱防护服次数,避免病毒感染的风险也避免浪费防护服。</h3> <h3>  一碗面,一块糖,给我们今天一天的能量</h3> <h3>  我们用最快的时间做好转运的准备,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大家都清楚,我们车里的都是重症病人,大家都是在和死神赛跑,早一些到达,便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生的希望。</h3> <h3> 准备出发</h3> <h3>  车上大家都包裹的严严实实,基本上看不清楚脸,面对病人随时会发生的突发状况,我们一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穿的防护服时间长了,能感觉到,汗水和蒸汽几乎浇透了我们内层穿的衣裤 。</h3> <h3>再熟悉不过的战友,但我看不清楚他们的脸</h3> <h3>  经过长途的跋涉,我们终于平安到达,到了这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这里是我的医院,这里有我的科室,医院不远处就是我的家。之前在我们科室参加过无数次危重新生儿转运,从救护车内无数次看到过我们的医院,但是今天,却突然觉得格外的不一样。当我们的车队平稳驶入院区,我突然为我们郑大一附院感到无比自豪,这里寄托了危重病人人生的希望,这里当之无愧地承载起了一个大院的担当。</h3> <h3>顺利把病患送到了重症隔离病房进行救治。</h3> <h3>  回家了,回到了我工作生活的地方。夜晚的它,格外的宁静美丽,就像一位母亲拥抱回家的游子一样,温暖了我的心灵,消除了我身上的疲惫。在这里我救治了无数新生儿,我的脚步每天跑遍了科室的角角落落;在这里有我可亲可爱的同事领导,真想与你们诉说我的心事,向你们报一声平安;在这里有父母的嘱托、丈夫的守护、孩子的期盼,更有我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在这里我学会了守责任、勇作为、敢担当,汲取了战疫的勇气和信念。这里一切给予我的终将转化成抗击疫情的动力,战胜疫情的力量。</h3> <h3>  匆匆一别,我爱的医院,我爱的城</h3> <h3>  疫情当前,刻不容缓。我的任务还没完成,我还没到回家的时候。匆匆一别,我们又紧急跟随救护车回往信阳市中心医院。透过车窗,我往家的方向望了一眼,可爱的孩子们,要等着妈妈凯旋。突然有点自嘲,咱也可以比作大禹了,过家门也可以做到不入。</h3><h3> 回程时已经是新的一天,车上我们脱下了厚重的防护服,大家紧绷的心弦,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此时我才感觉到脸疼的厉害,用手一摸,原来是长时间护目镜的压痕,再一看大家的脸,和我一样不同程度的都有皮肤压伤。这是一种“天使的印记”,我突然有一种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感。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大家都已经是精疲力尽,特殊时期只能短暂休息,因为马上我们又需要投入一场新的战斗。</h3> <h3> 累瘫的医护人员</h3> <h3>  今天以这种别样的方式回了趟家,渐行渐远之际,不怎么懂得浪漫的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别了,我爱的医院,我爱的城!我会回归,等我凯旋!</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