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木子

<p class="ql-block">2020庚子鼠年春节,新冠病毒全国蔓延肆虐,为了坚决打赢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对于我们退休老人又没有什么专业技术,只能是听从政府指挥门不出楼不下在家练宅功,而且偏偏在大年初二我家电视机也坏了不能看,将近一个月买不回来电视,真是憋的蚕都快闷成了茧,我觉得我宅家的功夫千锤百炼愈加坚强,实具病毒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实有小姐坐绣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之遵命,觉得莫大的地球只剩百余平米居室之大。2月20日上午电视机总算到了立马安装,晚上打开电视观看了朱迅主持的《我的艺术清单》综艺节目,反而自己感到我宅家的功夫修练的太浅了不值一提。</p> <h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h3> <p class="ql-block">2月20日晚间,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最新一期的《我的艺术清单》节目。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老师登台,和主持人朱迅一起,回忆了自己的过往艺术时光。在这期节目当中,姜昆老师表演了舞蹈、书法和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内容,虽然并未表演拿手绝活相声。我觉得真是德艺双馨之大师,“常青树”的艺术功底真是笔墨难形容语言没法讲,综艺现场展现了艺术的恢宏魅力。回放央视综艺几折画面,回忆艺术生涯数度落泪,现场题字“笑面人生”。</p> <h3>从相声演员到主持人 1990年,国内首个益智类栏目《正大综艺》开播,当时已连续主持7届春晚的姜昆带着刚刚大学毕业的杨澜一起担任了这档著名栏目的第一任主持人,这也是姜昆第一次正式主持电视栏目。他说:“我想我只能起一个我们相声里叫,捧哏的作用”。他将自己的相声技巧和包袱巧妙地融入主持当中,与杨澜一幽默一知性的主持风格,历史性的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先河,并很快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正大综艺》这个节目像一股春风吹进了电视台,也吹到了每个观众面前,让我们当时比较封闭的环境当中有了视野开阔的感觉。”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周日晚上围坐在一起观看《正大综艺》,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文化大歺。开场语“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不仅成了时尚流行语,同时也是一代人记忆中的成长片段。<br></h3> <h3>谈到传承他是这样讲的接力棒必须是一代一代的传承。 1976年,姜昆从北大荒回到北京的前一天,相声大师侯宝林亲自到兵团接他。寒冬的北大荒,温度达到了零下33度,在一个小广场上,侯宝林先生就站在大卡车上为战士们演出。结束后,兵团请侯宝林先生一起合影留念。他说:“大家看见侯宝林先生在哪儿坐着呢?节目中,姜昆指着照片给观众看,他就站在后面的正中间位置,我却坐在了前排的中间,本来这个位置应是侯宝林先生,侯宝林先生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我们都非常尊重他,并请他坐在前面正中间的位置,可他怎么都不肯,候宝林大师说我们今天是接姜昆回北京的,姜昆是你们兵团培养出来的文艺骨干,今天我要让他坐在中间,让他记住北大荒对他的培养。硬把我按的坐下来,当时我的眼泪哗啦就下来了”。 这张照片让姜昆老师记了一辈子,前辈的一句话,他用40余年的时间践行。年轻时,他大胆刷新传统相声表演,缔造了电视时代相声的又一次辉煌。如今,他身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退居幕后把振兴相声和曲艺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甘当一座桥梁,维系最微妙和纤细的传递。 </h3><h3>1983年春节晚会上,侯宝林大师当着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说道,姜昆是马季的学生,马季是我的学生。这就是一个传承的开启。</h3><h3>姜昆老师则表示,自己永远忘不了自己是北大荒的孩子,成长为黑土地上,忘不了侯宝林先生的教诲。</h3><h3> <br></h3> <p class="ql-block">谈到承诺他是这样讲的,对人民有承诺, 就应该对得起人民。</p><p class="ql-block">姜昆出生于一个北京的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工作。姜昆从小就喜爱文艺,从少年宫到学校,总是愿意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家里虽然穷,但姜昆的母亲还是愿意省吃俭用攒下钱带儿子去看《洪湖赤卫队》,教他唱片中的歌曲。参加活动没有衣服穿,姜昆的母亲连夜忙活,好让他第二天可以穿上一件用父亲衣服改小的衬衫和一条没有补丁的裤子。</p><p class="ql-block">《光明日报》的一位记者曾经用镜头记录了姜昆在河南慰问演出现场的后台一人独坐沉重的身影。演出的前一天,姜昆的母亲去世了。第二天,他仍然来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演出现场,因为他答应过第一线的群众,他对人民有承诺,不能食言。他说:“母亲过世,自己极度悲伤。而人家那边的演出活动,几个月前就已经确定好了,不少观众都知道姜昆要来,十分期待。最终自己找到弟弟妹妹们,让他们替自己守护好母亲的灵堂,我一定去完成演出,等演出结束之后,连夜赶回来给母亲送终。弟弟妹妹们都表示理解并给予支持,说哥你去吧”!真是令人心酸落泪呀!</p><p class="ql-block">他接着说:“当时我坐在灵堂前望着我妈的脸一直在想,如果我妈当时还能说话,我相信她一定会说孩子你去吧,我支持你!那天在台上演出我没有流露出一点悲伤来,但我腿是抖的”。动容之处几度哽咽,已经70岁的姜昆老师,现在依然奋斗在基层演出一线。</p><p class="ql-block">他还说:“自己身为一名相声演员,己经成为公众人物,公众人物的一半时间已不是自己的,是属于人民大众的,我们作为演员一定要对得起人民,这才是一个好演员”。真是情深意长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谈到对艺术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他是这样讲的,我一生对文艺无比的热爱,也倾注了毕生精力和心血,我们的演员在舞台的一瞬间,要靠几十年长时间的积累,尤其是对相声演员来说,像台词的说唱朗诵和眼神形体表演都是基本功夫。他六十五岁还继续迎接新挑战,凭着坚强毅力克服困难,伴演《美丽的篮色多瑙河》音乐戏剧中的经纪人吉尔摩,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经过激烈的辩论,终于使施特劳斯骑虎难下,坐一个多月邮轮到美国波士顿倾情演出,情不自禁真把观众引回到了1872年隔山跨海波士顿音乐会场。是一次“自我挑战”的成功,艺术无国界,艺高人胆大,跨界演绎,忘掉了本行,忘掉了自我,情感奔放豪迈,感动了全场人。动情之处,姜昆老师更是现场比划着与玉米提表演舞蹈;现场泼墨挥豪书写”笑面人生”;现场即兴表演了一段几十年前的《难忘的航行》诗歌朗诵节选。让不少观众和老艺术家为之动容。姜昆老师豪情万丈,把诗歌朗诵的慷慨激昂。令主持人朱迅惊叹道:“真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只字不差呀”!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古稀之年依旧保持这么旺盛的表演功底,真的非常敬佩!</p><p><br></p> <h3>谈到面对人生他是这样讲的潇洒一点 糊涂一点。总结了唠、笑、跳、俏、掉的五字经典感言,妙语喜洋洋,俏侃话夕阳。 节目里大家看到的姜昆,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大家,还是一位时尚、可爱、新潮的老人。秀俄文、拍vlog,他是一个不愿墨守陈规,敢于突破创新之人,虽然已至古稀之年,但心态却与年轻人无异,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学着跳舞,一起唱歌儿,探索丰富的曲艺形式。他成为了自己人生舞台的真正主角,意气风发地给自己编排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节目。 作为侯派相声的第三代传人,他很少像传统大师那样身着长衫、手持折扇,多是一身西服领带的打扮,可说学逗唱、妙语连珠却处处见于传统。他上承传统大师遗风,下启大众娱乐时代,一切的努力实践和创新,就是为把相声代代承继、发扬光大,把世界的笑引向中国,把中国的笑洒向世界。 </h3><h3><br></h3>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发表后,我意外收到了战友家属王婷发来的微信她这样讲述,看了个电视节目,你就记录的如此祥细,不得不从心里佩服。姜昆老师的确是一位值得敬仰的老艺术家,我一直对他有好感。记得那是前几年,南方日报做节目请他做客。女儿宁宁作为主持人釆访他,听宁宁说,姜昆老师没一点架子,很谦虚。当时他的腿受伤,腿上打了钢钉,本来可以推迟节目时间,而他却坚持如约而至,忍着腿伤做节目,讲述的非常好。结束时被人用轮椅推走。宁宁说他更像一个长辈,十分和蔼。</p> <p><br></p><p>姜昆老师和王宁宁记者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