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侗乡 五

下里巴人

<h1><b>二、侗锦,演绎侗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b></h1><h3><br></h3> <h3>作者:吴硕累</h3><h3>朗诵:国庆</h3><h3>摄影:吴硕累</h3><h3>编辑:吴硕累</h3> <h3><b><font color="#ed2308">此文曾发表于《中国民族报》</font></b></h3> <h3>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非常有智慧的民族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它的建筑艺术、歌舞艺术以及饮食文化方面,还体现在它的织造艺术侗锦上。</h3><h3> 侗锦是侗族人民智慧的又一象征。据史料考证,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民族学、自然科学价值和传承利用价值。侗锦以工艺复杂、做工精细缓慢而著称。其制作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织造等十二道纯手工工序才能完成。</h3> <h3>  侗锦用棉线染成五色织之,质粗有文彩,亦有花木禽兽各种花色。如芙蓉、牡丹、月季、玫瑰、对凤、鸳鸯、麻雀、春燕、牛羊、风雨桥、鼓楼、月亮、星星、水波、银钩,还有各种几何图形等。其色彩绚丽,图案设计大方而又十分精密严谨。侗锦俗有“精者甲他那,冻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的特点。<br></h3><h3> </h3> <h3>  侗锦的风格各异。现在,我国最好的侗锦主要出自于广西三江、贵州黎平和湖南通道县。这里三省交界,是侗族聚居最多的地方,侗族文化十分浓郁。侗锦制作主要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更为著名。这里的侗锦不仅内涵深刻丰富,而且色彩饱满,对比强烈。这些侗锦给人的视觉冲击是一种非常粗犷的美、奔放硬朗的美,但也有一些柔和之美。比如从色彩上看,那些浓淡对比强烈的侗锦、粗线条的纹路表现出粗犷之美。那一幅幅侗锦布满了菱形、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其间穿插波浪水纹,看上去比较硬朗、奔放而又规整。那些细密紧实的针脚,和谐优美的图案及色彩,又彰显了侗锦的另一种风格——柔和之美。</h3><h3>&nbsp;&nbsp; 侗锦不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勤劳纯朴,还表现了心灵手巧的侗族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和谐的品质。</h3> <h3>  今年国庆节,我又一次进侗乡,体验侗乡生活,感受侗乡文化。在湖南通道自治县百里侗乡文化长廊的皇都侗族文化村,我有幸参观了“侗锦博物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二楼的展厅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侗锦织品,还有织锦的材料和原始的织锦机。这些侗锦大多数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侗锦有彩锦和素锦两种。彩锦即用彩线织成;素锦则用黑白线织成。</h3> <h3>  彩锦用途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衣裙、被面、床单、门帘、背包、胸巾、枕头、香囊、嫁衣、头帕、帽子、披肩、新娘洗脸巾、绑腿、背篼、口水兜、壁挂、围兜、背带、花腰带等织物。侗锦还作为侗族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不仅如此,如今,侗锦还用来做女子用的新颖时尚的双肩包、挎包、手提包、钱包以及高端大气的旗袍。</h3> <h3>&nbsp;&nbsp; 素锦主要是用作老人的寿毯、祭祀挂单、祭师披的法毯,锦面上织有侗族曾经崇拜的图腾,如龙狗、匏颈龙等图案。它体现出一种朴素大方和庄重之美。</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另外,素锦还用来做床单和背面。由于它是纯棉的,比起现代的机器织锦来说,虽然有些粗糙,但它透气性强,暖和又吸汗,有冬暖夏凉之说,所以,素锦做的床单、被套深受人们的喜爱。</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侗锦博物馆,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侗族妇女身着侗锦花边的蓝色上衣,头戴侗帕,正在织彩锦。洁白的纱线和五颜六色的彩线在古老的织锦机上,经过她那一双巧手的舞弄,梭子在五彩线中来回穿梭。织锦机上那色彩鲜艳而又精美的侗锦展现在游客的眼前。我好奇地仔细观看着,欣赏着。看着她娴熟的动作,我忍不住也想试一试。她欣然同意了我的请求。我坐在织锦机上,手脚配合不好,梭子也不听使唤。唉,织布不易,织侗锦更不易!</h3> <h3>&nbsp; 观赏了织锦,我们又参观了侗族原始的纺纱车、棉花脱籽机、粗棉梳理机等。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些纺织工具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想,纺线可能是很简单的事。于是,我坐在纺车前,弓着身子,在热情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左手轻轻地捏着棉花,右手摇着纺车开始纺线。起初,纺出四五厘米或者十来厘米线就断了,而且粗细不匀。经过反复练习,纺出一米左右,可还是夭折了。我想,不经过千千万万次的练习,怎能把纱纺到结实均匀的程度?</h3> <h3>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侗族的服饰有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是男女老少平时几乎都着汉族服装,只有过他们本民族的节日才会穿镶嵌着侗锦花边的普通侗族服装。如果是过盛大的节日、祭祀活动或者按侗族婚俗嫁娶,才穿盛装——纯手工缝制的彩锦侗族盛装。</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 <h3>  曾经,织锦是每个侗族女孩的必修课。侗家女孩到了十四五岁,必须跟着母亲、奶奶学习纺纱织锦。早早地织好出嫁的彩锦,做好出嫁的盛装。而且,出嫁时,娘家要送她一套织锦机作为嫁妆。到了婆家,为婆家人织锦,并且负责把织锦的技术传给自己的女儿</h3> <h3>&nbsp;&nbsp;&nbsp;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侗家的青壮年男女不满足于在家织锦,守着贫瘠而又少的土地过日子,很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服饰用品等逐步汉化,织锦的接班人逐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为了不让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消失,通道侗族自治县对此做出了很多努力,于2009年文化部命粟田梅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一批织锦技艺高超的接班人。2011年通道侗族自治县侗锦织造技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现在,在粟田梅的带领下,建起了生产保护基地,通道的织锦又焕发了蓬勃生机。</h3> <h3>  由于这些织锦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很多人士的喜爱,并且远销到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侗锦,真不愧是一朵演绎着侗族传统文化的奇葩!</h3><h3>(注:此文有部分资料来自于皇都侗锦博物馆)</h3><h3>2018.12.11夜</h3> <h1><b><font color="#ff8a00">作者简介:</font></b></h1><h3>滕国庆,网名: 云走雾去,男,1956年生,河南平顶山市人,英语本科毕业,平顶山卫生健康委退休干部 。2018年10月开始学习诵读,从此对朗诵朗读如醉如痴。愿我的朗诵能给你的文章插上飞翔的翅膀,愿我的声音给你的心情带去美的享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