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汉阳体育人在行动——致敬坚守在平凡岗位的“逆行者”

汉阳区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

<h3> 2020年春节,本该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却因一场意外的疫情中断,全国上下紧密团结响应党和政府紧急号召,投入到阻击疫情的战役中。</h3> <h3>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杨汉梅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紧急召开会议。为了落实线上教学的时效性,主持人杨老师统筹安排,将工作室成员分为线上教学和后勤保障组。线上教学组主要负责收集资料,制作微课;后勤保障主要是确保电子设备和后勤物资的筹备。在大家的积极讨论和共同策划下,工作室确定汉阳区体育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并带动全区体育教师积极搭建“空中课堂”。在工作室成员的辐射作用下,全区体育教师不仅很好落实了眼保健操和大课间活动,还将每周的体育课都上出了新花样。</h3> <h3>  “身在海南心在汉”的戴九胜老师,每天向老师们推荐教学资源,教授网上直播方法,让老师们在直播体育课的备课、上课找到了方向。</h3> <h3>  虽然大家面对有限的网络教学设备,但工作室成员用智慧创造出无限的可能。</h3> <h3>  西大街小学的丁菲老师发挥学校体音美老师特长,组织开辟了丰富有趣的“开心一刻”特色专栏,给予孩子们温暖和力量。</h3> <h3>  墨水湖小学的黄华慧老师、十里铺小学的余航老师和群建路小学的刘歆老师在家里拍起了视频,做起了孩子们的“私人教练”。</h3> <h3>  楚才小学的刘丹老师和七里小学的梅玉老师克服困难,带着小孩示范亲子运动给学生们观看。</h3> <p>  “空中课堂”改变的是教学模式,不变的却是汉阳体育人对教育执着的追求和信念。汉阳区体育教师在杨汉梅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下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线上教研,线下督促学生完成每日锻炼,为孩子们居家健康做好防线。例如,钟家村寄宿学校的老师们强大的团队,带领学生把家庭变成了运动场;快活岭小学的同学们更是和家长们一起做起来亲子运动。</p> <p>  虽然,居家备课、上课遇到很多困难,但体育老师们并没有抱怨,他们始终坚信:“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抗疫的必然胜利”。</p><p> 瞧!五里墩小学、德才小学的足球队员们就用特殊方式为武汉加油。武汉卓尔队队员艾志波、五里墩小学余宗杰老师和德才小学的孔华教练带领足球小将们,一起“头球接力”传递希望。他们“头球接力”的视频还在长江日报和南京体育头条进行了专题报道。</p> <h3>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战“疫”,身处武汉的我们谁也没有退缩。杨汉梅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抗击在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的家园。</h3> <h3>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工作室主持人杨汉梅老师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活动,带头成为下沉社区的服务人员。五十多岁她,做完甲状腺癌手术后,抵抗力一直很差,身体并不好。但是,杨老师仍然坚持每天最早到岗,最晚离开。她每天来到下沉社区后,一户一户上门排查,在小区门口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工作,一待就是一天。遇到独居老人,杨老师更是积极主动询问困难,尽力帮助。杨老师身在战“疫”一线,还始终挂念着其他工作在一线的工作室成员们。她每天在群里询问大家情况,还常常鼓励大家坚持就是胜利。</h3> <h3>  除了杨老师,工作室的王景胜等10位老师也走到了抗疫一线。</h3> <h3>  体卫艺站王景胜老师从1月20日开始就负责统计全区教育系统师生及师生家属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情况。因王老师爱人是抗疫一线的医生,所以家中照顾两个孩子和老人的重任全落在他一人身上。王老师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了一个多月细致繁琐的统计上报工作,实属不易。</h3> <h3>  五里墩小学许琴老师主动请缨,参与党员干部教师下沉社区防控疫情工作。做完腹腔镜手术不久的她,不仅要照顾身患癌症、因术后化疗而抵抗力低下的父母,而且要负责读初一儿子的生活和学习。家里所有的日常,全落在她一人身上。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抛下种种顾虑,义无反顾地来到抗疫前线并坚定地说:“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h3> <h3>  西大街小学王犇老师和群建路小学刘歆老师都是教育系统委派出的抗疫电话组成员。王犇老师每天早上6:30准时上岗排查“四类人员”,常常往返于文体局和区政府,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每天早出晚归,他已经有半个月没有陪陪家中5岁的儿子了。刘歆老师是家中第三个参与一线的“逆行者”,她每天早上六点半、十点准时上线,对患者进行电话排查,有时候一天就要打几百个电话。</h3> <h3>  西大街小学的李红兵老师、楚才小学的李辉老师、钟家村小学李沁老师和借调到房管站的颜晨浩老师积极都参加汉阳区下沉社区抗疫工作,配合社区工作者进行防疫管控。他们耐心地提示居民留守家中,并为生活不便的困难户提供帮助,送爱心菜、消洒路面、入户调查、电话回访,值守老旧社区,全心投入为社区居民服务。</h3> <p>  七里小学的梅玉老师和快活岭小学的王艳平老师虽身在老家,但在疫情面前,他们依然选择了“逆行”与“坚守”。梅玉老师申请了当地的志愿者服务,为小区居民代购生活物资,践行非常时期党员冲锋在前的承诺。王艳平老师在老家也参与了执勤站岗的志愿服务工作。</p> <p>  逆行之路有荆棘有泥泞,但不管有多艰难,他们都将义无反顾、恪守使命、迎难而上。他们“国有所呼,我必有应”,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前行与无言付出,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汉阳区的体育老师们也积极参与到抗疫一线,他们是钟家村小学的朱家炜、五里墩小学的余宗杰、知音小学的王侃、德才小学的袁亚飞、夏明翰小学的汤争光、西大街小学刘宇辉老师。</p><p> </p> <p> 这些老师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坚守、担当,默默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p> <h3>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阻隔了我们相见的脚步,却阻隔不了我们奔向希望的身影! 在灾难面前,汉阳区杨汉梅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将带动全区体育教师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力量,相信我们一定会平安度过疫情,迎来充满希望的春天。</h3>

老师

小学

工作室

抗疫

疫情

杨汉梅

汉阳区

社区

体育教师

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