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老校长此书太值得看了

小谢

<h3> 北大老校长此书太值得看了</h3><h3> 作者:小谢</h3><h3> </h3><h3>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是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所著。30万字的"大部头",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的,当中还画了好多的“杠杠”,对精彩的部分还专门做了摘要。看完之后,对重要的地方我又回头细读了一遍。这本书写得太好、太真实了,对老少都有好处。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对我的启发更大:</h3><h3> 一、勤奋,是人生的基础。蔡元培老先生说:“人一生所有的德行、才能、事业、名誉、财产以及其他一切幸福没有不经过勤奋努力就能得到。”在这里,不由想起一个年轻励志的女士张萌萌来。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天坚持早上5点起床读英语,即便是数九寒天的极冷天气也不曾间断过,而且每天都坚持读三个小时。三年下来,实实在在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累计达10000个小时。正是她的勤奋、坚持、努力与付出,让她得到了回报:每年都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以及国家奖学金,还获得“CCTV希望之星”英语演讲比赛总冠军,组委会也因此还特别给予了一个陪同领导人一同前往参加APEC的CEO峰会的名额。从此她的人生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和新的高度,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收获了无比精彩的人生。古往今来,成就大业、享有盛誉的人,哪一个不是比一般人更勤奋呢?所以我们要想有一定的成就,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努力,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及高度。</h3><h3> 二、善交,是立业的条件。蔡元培先生在书中说:“要了解一个人就去观察他所结交的朋友。”古人也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交对朋友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首先是“损友”不可交。何谓“损友”?子曰:“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即:有怪脾气、个性强、软硬不吃的朋友不能交;软弱、依赖感强、没主见、没原则的朋友不能交;专门逢迎凑合、拍马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朋友不能交。其次,“益友”可交。何谓“益友”?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也。即:耿直、讲真话的朋友可交;宽宏大量、容得下人的朋友可交;知识渊博、见识多广的朋友可交。忽然想起春秋时期的鲍叔牙和管仲来:尽管管仲有旷世奇才,但若没有鲍叔牙的“知人善谏,让位于贤”的胸襟和气度,怎能被齐桓公任用呢?所以,交朋友就是要交鲍叔牙这样的朋友:不仅善识人,而且在与管仲交往的几十年中,时时处处事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且让贤于人。因此,鲍叔牙去世后,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管仲,跪在鲍叔牙墓前哭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h3><h3> 三、孝道,是做人的根本。蔡元培老先生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源于本性,这种深厚的感情,没有什么可以超越”。父母生养、抚育、教诲我们长大成人,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和身体,即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学业和技能也基本上是父母给予的,我们怎么能不天天从内心感谢父母的恩情,并想着要报答他们呢?一位老师在学校给全校师生讲孝道课时说:“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可以讲出百条千条理由来。但有三条是最直接的:一是我从哪来?没有父母哪有我?二是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三是孝道犹如自家屋檐水:你怎样对待父母,将来你的孩子也会怎样对待你。因为屋檐水不会滴偏的,不会滴到别家屋檐下。”老师又继续说:“你们现在每长大一天,父母就老去一天,当你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以后,你们的父母就五、六十岁,六、七十岁了。如果你们不孝敬父母,这当中万一有一天父母离你们而去,你们会追悔莫及的!”蔡老先生在这方面讲了很多的道理。因此,我也结合书中的内容,我们一家人三口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表示:要用行动来做到孝顺父母,约定每个星期尽量抽空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和他们聊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饮食起居等,与他们分享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快乐和忧愁。我更郑重地告诉女儿: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人是值得别人尊重的,假如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那你还指望他会对谁好呢?女儿听了之后,非常有感触,并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之前叫她打电话回去给长辈,她有时会不耐烦,有一点敷衍了事,心不在焉的说上三五句话就挂电话了。自从跟她说了这个道理后,现在每次都非常乐意并开心地向老人汇报自己在学校的成长趣事,懂事多了。一个家庭,只要有了孝、有了爱,尽管经济和生活上不够富足,但精神上和氛围上是美满、幸福的。</h3><h3> 总之,《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而且更让我收获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我们这个社会美好前景的展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