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一周小结

<h3>这个春节因为突发武汉新冠病毒,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让我们的假期变得无限漫长。这是我有生以来在老家呆时间最长的寒假。</h3> <h3>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除动脑的同时还要学会动手,在老家因为疫情村道都封闭了,我只能就地取材做点小点心啦!肉松蛋糕,食材:普通面粉100克,鸡蛋两个,山泉水200克,白糖30克,芝麻10克,肉松30克,按照抖音教材在舅妈指导下,现学现卖居然大功告成。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舅妈、表哥等品尝后,都竖起大拇指为我点赞,我心里美滋滋的。</h3> <p>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突发的疫情让大家不能见面,但学校的德育课程让我们心连心、肩并肩,共同为武汉和祖国加油!来,一起学习我们的心理微课堂吧!</p><p>周一:《宅家抗疫情 如何进行自我调适》</p><p>周二:《调适情绪 做快乐的人》</p><p>周三:《抵抗诱惑 延迟满足》</p><p>周四:《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p><p>周五:《相看两不厌 相伴渡难关》</p> <h3>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学会了思考人生,在整理书房时无意间翻到这样一个典故,“东汉时期,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后无言以对。重读此典故,静心揣摩其理,确实感受颇多。一个人,有远大的崇高理想,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光有“扫天下”的理想,没有或者根本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怎么能大事呢?真所谓“小事不做,大事难成。”在我们的学习实践中,一个人不去认真地做好基础功课,那么,他的理想再大、再宏伟,也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由小到大,由点到面,有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所以要想干大事,就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一个不肯做“小事”的人,很难想象他能成就一番“大事”。只有抓细、抓小、常抓不懈,脚踏实地,才能打好基础,实现理想。</h3> <h3>新春佳节,除了快乐的笑声,窗花也是每家每户庆贺佳节必不可少的元素,利用学习空闲之际,剪剪窗花做做衍纸也是很有趣的哦。剪窗花是一门艺术活,首先要心细,这对于初学的我有点畏惧心理,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琢磨,我终于对剪窗花有了初步的了解。</h3> <h3>科学沉浮子实验,这对于我是小菜一碟啦!自古真理源于实验,实验源于实践。今天的小实验,说不定就是明天的科学家。让我们一起做实验,一起发现,一起探索吧!</h3> <h3>记得以前想吃寿司,都是爸爸妈妈出去买的,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疫情没结束前宅家有时间了,我决定自己尝试着做,按照菜谱准备好做寿司的食材,材料:熟米饭、寿司醋、黄瓜、胡萝卜、盐、醋、香肠、寿司帘、海苔、鸡蛋。做法:1、将米饭与适量的寿司醋拌匀。2、黄瓜、胡萝卜切成条然后用一点盐和醋腌制一下,香肠也切成条。3、寿司帘上铺一张海苔,海苔上铺拌好的米饭。4、铺满后,一端放几条黄瓜,鸡蛋,胡萝卜和火腿肠。5、开始卷,借用帘子的力量往前卷。大功告成啦!想吃的可以预约哦!</h3> <h3>古人曰:任何事情要劳逸结合,在学习之余偶尔看看影视剧充实下精神生活。《少林十八罗汉》故事讲述了西天佛殿之弥勒及睡仙二罗汉被遣往凡间巡视,大鹏苦求通行获准。但大鹏潜逃留在凡间。更化身凡人占据硫璃洞,利用神力法术要挟平西郡王送一女前往成亲,否则全族遭殃。郡王打算是牺牲一平民女子,可是女子的兄长竟和四好友前往硫璃洞,结果却被全杀掉,更激怒了大鹏,把郡王和其女儿捉去。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同学们有时间可以看看哦!</h3> <h3>跟外公外婆种土豆,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对种庄稼特别有感觉,虽然外公外婆年纪一大把,但对土地的热爱就像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一样。雨水节气正好是种土豆的时间,我有幸跟外公外婆一起去地里种土豆。种土豆首先要把地整好,做成一垄一垄的便于播放种子,我按照外公的提示,帮助把种子放到指定的坑里,然后外婆负责用草木灰遮盖,这也算是流水线作业啦!大约一个多小时,偌大的一块地全部完成了,外公说了,端午节左右就可以挖土豆啦,感兴趣的同学到时候我们一起哦!</h3>

寿司

十八罗汉

外公

外婆

窗花

土豆

海苔

疫情

实验

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