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湖鲜始终有儿供,</b></h1><h1><b>野味一口我不沾<br> <br>猜歌唱演员 克里木<br>谜作者/评析者 <br> 武骝/纪培明</b></h1><h3></h3><h3></h3><h3><br></h3> <h3> 在众多的“疫情防控”专题谜作中,武骝先生这条新作充满着中华传统孝道思想和健康饮食文化理念,极具科普价值和法律教育意义。</h3><h3>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儿女们天经地义的义务,是为人子的第一品德。读谜面,我想起《二十四孝》中“负米养亲”“鹿乳奉亲”“卧冰求鲤”的故事,想起《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的名句,想起《增广贤文》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言。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相同主题。今天,一句“湖鲜始终有儿供”,谜人将孝道文化巧妙地融入到灯谜作品中,弘扬时代正能量,践行孝道新风尚。猜谜的同时,我读懂了一位当代“王祥”感天动地的孝心。</h3> <h3> “同一片蓝天”。无良商贩暗售穿山甲、果子狸等“野味”,贩卖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令人触目惊心!殊不知,新冠肺炎病毒正是从“野味”传播到人类身上。“野味”是指“野生动物,包含兽类、鸟类等”。从SARS到新冠肺炎,两次重大而沉痛的公共卫生事件警告人们:吃果子狸、蝙蝠等“野味”,就是与健康为敌,与文明为敌。同享一片蓝天,坚决不沾野味,谜人发出“野味一口我不沾”的誓言,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h3> <h3> 谜面通俗易懂,满满的正能量,就像儿子对父母的承诺和保证,拳拳之心,跃然纸上,令人赞叹。谜法看似会意,实则技走离合;看似浅显,实则构思巧妙。首先,第一句用“方位”法拆出“克”字。“鲜”原作“湖鲜”解,“湖鲜”与“海鲜”同义,指“利用湖泊(海洋)中的鱼类、虾类、贝类等水生物(国家保护动物除外)作成的料理”,入谜后作动词“缺少”解,将“湖”字始尾部件“氵”“月”去掉,剩下“古”,技走“减法”。其次,“古”与“儿”合为“克”,技走“加法”。最后,第二句用“同义”法拆出“里、木”。“予”作人称代词,“我”即“予”,属同义相扣,“不沾”为减损词,可用数学等式表示:(“野”+“味”)一(“予”+“一”+ “口”)=“里、木”,技走“减法”。至此,两句式谜面经过抽丝拔茧,拨云见日,最终得到谜底“克里木”。<br></h3><h3> 纵观此谜,谜作紧扣现实,立意高远;面句词明理达,通俗易懂;谜法构思纤巧,透彻清新;语法自然顺畅,运营自如。谜面二句相互呼应,一为行孝道之德,一为拒陋习之举,褒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爱憎分明,寓教于乐,把灯谜艺术魅力与法律教育引导完美结合,堪称“防控疫情”专题佳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