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背后的故事

慧子

<h3>文字:慧子</h3><h3>图片:来自网络</h3><h3>部分资料来自网络<br></h3> <h3>来自北方的我,江南的烟雨,江南的雨巷,江南的山水,江南的风,一直在我梦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白墙黛瓦青石板,细雨小巷,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戴望舒的一首《雨巷》描绘出多少人梦中江南的美好。</h3> <h3>我来到了梦幻婉约的江南,匆匆而去,匆匆而来,对于赞美江南的文字、诗歌铺天盖地,不敢擅自妄为,也就写了一则短文《雨巷的情愫》,以示自己:大美江南,我来过!近日,我又再读戴望舒的《雨巷》时,让我有了一层更深刻的领悟,让我有些后悔没有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里长时间的逗留徘徊,想走近诗人的意境,触摸一下诗人的内心深处的孤独忧伤。</h3> <h3>想想那日匆匆而去的江南,匆匆走过的雨巷,突然很想了解一下雨巷背后的故事:戴望舒以及他的《雨巷》。百度里,输入戴望舒,如饥似渴的阅读着他的简介时,才忽然顿悟,这时候的我,如同甘之若饴,让我有了那些忽然之间的清醒,顿悟,喜悦,直觉……这大概是困境中的心理暗示,就如同美梦一样,让你有信心在生活的漩涡里继续跋涉,即便春天没有来,但是你预感到它要来了!靠着这预感你又可以撑过下一个冬天。这种美妙的感觉让我提起笔来,整理记录下我曾经去过的雨巷背后的故事,戴望舒以及他的《雨巷》背后的历史背景。</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戴望舒</h5> <h3>很多人大致都熟悉戴望舒的《雨巷》,这是一首让人读了就很沉醉的诗,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对诗人产生了无穷的魅力,竟让诗人带着无限的忧愁,独自一人彷徨在悠长的雨巷当中。这首诗给了我们初次的印象就是忧伤的孤单。全诗既没有典故,也不见华丽的辞藻,读者却从中读出了真情和感动。《雨巷》的成功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其感染人的力量,以及流淌在作者内心、可以激起共鸣的伤感和忧愁。</h3> <h3>雨巷</h3><h3>作者:戴望舒</h3><h3><br></h3><h3>撑着油纸伞,独自</h3><h3>彷徨在悠长、悠长</h3><h3>又寂寥的雨巷</h3><h3>我希望逢着</h3><h3>一个丁香一样地</h3><h3>结着愁怨的姑娘</h3><h3>她是有</h3><h3>丁香一样的颜色</h3><h3>丁香一样的芬芳</h3><h3>丁香一样的忧愁</h3><h3>在雨中哀怨</h3><h3>哀怨又彷徨</h3><h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h3><h3>撑着油纸伞</h3><h3>像我一样</h3><h3>像我一样地</h3><h3>默默彳亍着</h3><h3>冷漠、凄清,又惆怅</h3><h3>她默默地走近</h3><h3>走近,又投出</h3><h3>太息一般的眼光</h3><h3>她飘过</h3><h3>像梦一般地</h3><h3>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h3><h3>像梦中飘过</h3><h3>一枝丁香地</h3><h3>我身旁飘过这女郎</h3><h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h3><h3>到了颓圮的篱墙</h3><h3>走尽这雨巷</h3><h3>在雨的哀曲里</h3><h3>消了她的颜色</h3><h3>散了她的芬芳</h3><h3>消散了,甚至她的</h3><h3>太息般的眼光</h3><h3>丁香般的惆怅</h3><h3>撑着油纸伞,独自</h3><h3>彷徨在悠长、悠长</h3><h3>又寂寥的雨巷</h3><h3>我希望飘过</h3><h3>一个丁香一样地</h3><h3>结着愁怨的姑娘</h3> <h3>让我们看看当时的诗人是在怎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用何样的思想底蕴,写下来雨巷的美的经典、美的永恒,用柔情和谐的音律美回放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中!</h3> <h3>《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h3> <h3>《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戴望舒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夜坐听风,昼眠听雨”,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h3> <h3>可是,由于生活贫乏,整天“窗头明月枕边书”,诗人只能在“旧时的脚印”、“青春的彩衣”和星光下的盘桓中寻求慰藉。由于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在这种情况下,戴望舒于1927年创作了这首现代诗。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潜意识中似乎想有一种想呐喊的爆发!<br></h3> <h3>再次反复品味戴望舒的故事和他的《雨巷》,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邃的理解,此时,我的情愫走在了江南的雨巷中,那忧伤的孤单弥漫着我的脑海,仿佛看到了才情的诗人那双无助、孤独、忧伤的眼睛,还有眼睛中那一丝丝亮光,这仅存的光,给当时社会下的迷茫中的年轻人指明了方向。</h3> <h3>《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刻画的是阴冷的绵绵细雨下悠长寂寥的雨巷,在这象征着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雨巷”里,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的独行者,他怀着一种缥缈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与芬芳,而她的内心却结着忧愁、哀怨。他逢着了这样的姑娘,然而转瞬即逝,“像梦中飘过”,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以及“丁香般的惆怅”统统消散在“雨的哀曲里”。他依旧“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依旧怀着希望,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h3> <h3>这姑娘象征着诗人美好的理想。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或多或少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h3> <h3>诗中的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痛苦交织着,幽怨,不安,徘徊,孤独,短短的一段文字表现的淋漓尽致,完美无缺,让读着为之怦然心动,轰动一世,流传至今,甚至成了江南的代言词,江南的一道靓丽的风景。</h3> <h3>我觉得,或许由于《雨巷》中忧伤的个性,让婉约的江南无形中增加了一份厚重。就是这份厚重,厚爱着大江南北、国内外大批游人,让人们痴迷着对雨巷的热爱,还有文人们对大美江南的尽情发挥,让笔尖充满了柔情,让文字溢满了爱意,把一个风情万种的江南,如诗一样,令我们恋恋不舍。</h3> <h3>如今,当我们来到了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去的江南,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曼妙的女人,手撑着油纸伞,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卖弄风韵,扭动着走在幽深寂寥的雨巷里,他们竭尽全力模仿戴望舒雨巷里的女子时,能够理解当年的诗人的苦闷?当年的社会以及当年的历史背景下,有多少人像诗人那样有忧国忧民,满怀期待的胸怀大志?在当时的白色蒙蒙的大江南北,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我们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h3> <h3>当我们在梦江南时,自然都能想到来到雨巷,看看多情的雨巷,可我们有几个人能知道这雨巷背后的故事,如同来到周庄,赞美周庄大美时,有几个人能用文字了解三毛?有几个人通过柔情的笔尖刻画三毛和周庄的深厚感情,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赞美周庄的柔情?<br></h3> <h3>江南的柔,江南的美,江南的雨巷,吸引了多少游人墨客前往领略它的风姿,品味它的绰约。每每想到江南,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旗袍、女人、雨巷、油纸伞、小桥流水人家以及粉墙黛瓦,这些美丽优雅、清新脱俗的画面立即脱颖而出,假如,可以了解一点点戴望舒以及他的《雨巷》,再去江南,深信,那将是别有一番韵味!</h3> <h3>但凡来到过江南,对江南的赞美大有雷同,千篇一律,个个都是码字成诗,人人都是柔情万种。我写下来自己对雨巷背后故事的认识,让爱江南梦江南的人略微了解一点,让江南雨巷的美更经典、更永恒,更能无数次回放在我们大家的心中,经久不衰!或许当我再去踏入这块神奇的地方,我相信,我会有另外一种感觉,去品味它的神韵!</h3><h3></h3>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读着戴望舒的《雨巷》,我仿佛将自己置身于过去和现在之中,只有这样,我才好似更读懂江南美丽的雨巷。</p> <p class="ql-block">一个多情的雨巷,一个来过,就不想离去的江南,一个去过还想再去的江南……</p> 请欣赏:<h5></h5><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mv9jjs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雨巷的情愫</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