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ed2308"><b>----市教育局党总支社区防控疫情监控点工作札记</b></font></h3> <h1> 伴随着战斗号角的吹响,市教育局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展现担当作为,全力防控疫情。市教育局的全体党员积极报名,主动请缨,时刻准备着前往社区开展防控疫情监控工作,守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防线。</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一)封闭路口</font></b></h1><h1> “封闭四个出入口,仅留中间一处通道允许居民出入。”这是市教育局14名党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社区报到后的首项任务。 </h1><h1> 接续主任右膝着地,左腿半曲,身体前倾,右手持钳,左手扶板,胳膊伸进铁皮隔离板下方,正在使劲拧铁丝。 </h1><h1> 振念主任正在对接两块铁皮隔离板块,不断提醒大家说:“蓝色向外,白色向内,接口对齐,不但要牢固,还要好看些。” </h1><h1> 李昕主任和我们几个年轻人在搬运铁皮隔离板,两人合作搬运,尽管隔离板不算太重,但面积较大(每块规格2米*2米)且搬送距离较长,距离较近处是百米有余,远处也超过八、九百米,起初两人立起来搬运,风吹板晃,很难前行;平行抬起,无法有效用力;后来两人一前一后,板面立起侧身前行倒也省事好多。</h1> <h1> 魏局长在搬运铁皮隔挡板的间隙,向附近的几家居民耐心解释:“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要求,必须将多余的路口封闭,麻烦你们绕道出入,而且非必要不外出,坚决不串门不聚会,外出必须戴口罩。”当听到几个居民议论说:“此路封闭后,由于院落无下水道及厕所,他们上公厕很是不便利。”魏局长立即电话联系社区,争取能尽快解决问题。 </h1><h1> 程翔主任负责与社区协调安排防疫具体工作。他在电话中委婉地说:“为了方便防疫检测值班工作,能否借用一下你们街道边上的那间活动板房?”话筒里传来对方爽朗地语音:“国家这么大的事,我们完全支持,钥匙马上会送过来。另外,水电免费提供,随后电工前来接通电路…….” </h1><h1> 经过两个小时的艰辛工作,四个出入口已经被全部封闭,仅留中间通道一处允许居民出入,确保安置区防疫措施的全面落实。</h1> <h1><b><font color="#ed2308"> (二)进区入户 </font></b></h1><h1> 东面是一道深三四米、宽八九米的水沟,西北面以高出地面十多米、长约两千米的石砌护坡墙与巨星梅园小区为界,南面临街,其靠近街道的左上边有一栋的大楼,右边有一大块的菜地,主要区域是中间的三角地带,也就是居民安置区,其中有两条东西走向、四条南北走向且长短不一的小巷,69户人家的小院便坐落其中,多数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少数简易二层楼特别显眼。这便是市教育局党总支社区防控疫情监控点-------西郊街道办新生巷社区南环中路64号安置区。</h1> <h1>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14名党员分成三个小组,开始入户登记并发放出人证。走进住户人家,我们才发现情况相当复杂。按照社区提供的户籍69户,其实很多院落对外出租,最多的院落有5家出租户。</h1><h1> 最终本安置区住户信息是:共有住户113户(其中原有住户69户,租户44户),共286人。当天发放出入证75张,没有发卡的是没有在本小区常住的或者租户未返城的。有外来返平的2名大学生分别来自河南、兰州, 2人隔离期已满。当前安置区内一切状况正常。</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三)一点心意 </font></b></h1><h1> 截止下午6点,整个居民小区封闭出入口、入户发证、整理汇总信息等工作刚一结束,便正式开始在监测点的环境消毒、出入登记、限制居民外出、禁止外来人员入内等工作。 </h1><h1> 这时,一位老人径直走向登记处,振念主任问到:“老人家,如果需要外出,请出示您的出入证。”老人说:“我不出去。”接着拿出一沓百元纸币放在桌子上,振念主任迟疑了一下,说:“老人家,请您登记一下。”老人不吭声,转身就走。振念主任急忙追上去说:“老人家,请您留下姓名吧。”老人说:“不用了,钱不多,一点心意!”然后就走开了。 </h1><h1> 后来,我们将老人捐赠的1000元如数交给社区,根据我们的描述,社区工作人员一下就猜到了这位老人。经确认,正是居住在本小区84岁高龄的陈金元老人。据说,陈老先生也算平凉名人,他可以在一粒大米上雕刻200多个字呢!在值班期间,每次看到陈老先生的背影,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敬仰!</h1> <h1><b><font color="#ed2308"> (四)隔壁李大爷 </font></b></h1><h1> 在我们监控点值班处的旁边,是平凉市海阳生态农林公司,值班处的活动板房和水电都是该公司提供的,那天和程翔主任通电话的正是该公司的负责人。这家公司门房的李大爷,从我们值班的第一天起,就为我们提供卫生工具、介绍居民环境、叮嘱值班细节。</h1><h1> 每天早晨李大爷总会提着一个大铁壶来到值班点门口,满脸微笑地说:“小伙子,我那里生火炉子,常天有热水,先把这一壶灌上,用完了,随时来接啊!”晚上总会向值夜班人员处问寒问暖,不时帮助我们收拾桌椅、关窗锁门。很快我们和李大爷都很熟了,李大爷的笑声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温暖。</h1> <h1><b><font color="#ed2308"> (五)绿色通道 </font></b></h1><h1> 2月13日早晨7点30分,李昕主任和何华老师值班时,接到社区的电话,告知安置区西边有一户人家的媳妇要去医院分娩,接运小汽车需要从西边封闭处通过。李主任放下电话,急忙跑到封闭处,用手拧开几道铁丝,挪移开铁皮隔离板,在寒风中等了二十多分钟才见那辆载着孕妇的小车通过,随后又重新封闭出口。尽管冻得满脸通红,两手发僵,但李主任还是笑着说:“今天很幸运,为生孩子创设了一次绿色通道!”</h1> <h1><b><font color="#ed2308"> (六)领导关怀 </font></b></h1><h1> 2月14日上午,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斌,四级调研员王毅斌代表局党组前来慰问,带来水果、方便面、口罩等物品,也带来组织的深切关怀。 </h1><h1> 2月15日下午,正在我们低头登记一位住户的外出信息时,猛一抬头,看见牛局长站在桌前,微笑着说:“今天你和杨鹏值班。”我们笑着作答。牛局长随我们走进活动板房,指着手里的一塑料袋东西说:“从家里拿了一点茶叶、一瓶洗手液,托人买了一包口罩,来看望一下大家!”接着,牛局长走进居民安置区,现场查看了居民生活环境,详细了解安置区卡口设置、人员配置、防疫措施落实等情况。 </h1><h1> 临走时,牛局长温和地说:“防疫措施要细之又细,和居民交流要耐心和气,也要做好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天冷风大,你们也要注意保暖,最好能穿上件棉大衣。”</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七)五个桔子 </font></b></h1><h1> 那天傍晚,程翔主任和向瑞老师值夜班,路灯下,一个老人拎着一大包菜来到桌前登记信息,当时尽管双方都戴着口罩,相互看不到面部表情,但老人还是不无感激地说:“你们很辛苦!我们这个安置点之前没有门卫,自从你们开始在这里值班,我们心里踏实了许多。太感谢你们了!”说着,伸手从塑料袋里拿出五个小桔子放在桌子上,还没来得及被拒绝,他已经走远了。向瑞老师指着桌上的五个小桔子,幸福满满地讲述着这些令人难忘的点点滴滴。</h1> <h1><b><font color="#1564fa"> 一间简易的板房,一张借用的木桌,一面鲜红的党旗,一群不畏寒冷、时刻坚守的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主动担当起“守好小区出入口,筑牢居民防疫墙”的责任,用无私品格、坚强意志和奉献精神,再次彰显党员本色,传递抗疫力量,保障群众健康。</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