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上的河南郭亮村.挂壁公路

芒果冰

<h3>  去年户外的驴友组织了两期徒步穿越万仙山郭亮村的活动,由于我体力有限,心之向往却不敢报名。 2016年3月13日,老公开车自驾郭亮村帮我完成了心愿。</h3> <h3>  快到时由于前方修路又绕很远的乡村土路才得以到达。</h3> <h3>  郭亮村位于河南省辉县西北60公里的太行山深处,海拔1700米的悬崖上。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h3> <h3>  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峻,景色优美,以奇绝山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h3> <h3>  通往郭亮村的道路更是一条令人惊叹的绝壁长廊,车行其中,一边是石壁,一边是悬崖,险路重重,惊险万分。</h3> <h3> 挂壁公路.绝壁长廊</h3><h3> </h3> <h3>  走出挂壁公路,登上山顶豁然开朗,这就是郭亮村,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h3> <h3>  在东汉末年,连年灾荒,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剥削压迫,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儿子郭亮,率部分饥民揭秆而起,反抗压迫,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很快形成了一只强大的农民队伍。当时封建王朝慌了手脚,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后来就采取了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当时郭亮手下有一名将领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镇压。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一自然村。这个悬崖上的山村,人们为纪念郭亮,在建村时便将村名取为“郭亮”。</h3> <h3>  郭亮村人多姓申。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分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从山西逃离。全族几百口人砸掉大铁锅,一户分一块锅铁,各奔东西,但愿来年拼回原,全族团圆,故称“大锅申”。当年一小部分申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整个郭亮,只有申明富一人于60年代参军后离开了郭亮村。每逢夏季村民总要受到山洪、滑坡的袭击,房屋倒塌。但事后村民又痴情地垒起“新家”,死守在这里,汲取着祖辈的先训和气息。</h3>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揭开神秘的面纱,著名导演谢晋在这里执导《清凉寺钟声》,题写了“太行明珠”。先后有《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40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外景。许还山、杨在葆、濮存昕、郭达、潘长江、倪萍等众多艺术家在这里担纲表演。</p> <h3>  郭亮村被誉为“华夏影视村”、“中国第一影视村”。全村群众也多次在剧中担演群众演员。许多农家收藏着道具、图片、资料。谢晋、于本正等在郭亮长住数月,并留下墨宝。村里还保留着谢晋居住的房子和用过的物品。</h3> <h3>  这里吸引着众多书法家、摄影家前来写生、采风。书画家张仃题写“华夏景观”。张凭、王世龙、侯德昌等书画家、摄影家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之作。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等100多家多所艺术院校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有数万名学生在这里临景习作。</h3>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漫步郭亮村,上百年历史的老屋仍在,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形成了奇妙的反差。</p> <h3>  崖上人家百年古居-老村长陋居</h3><h3> 这位老人就是老村长申明凯,现在唯一在世的开凿绝壁长廊的十三勇士,有90岁多岁了,精神很好。</h3> <h3>  崖上人家</h3><h3> 崖上人家是郭亮村的一个自然村,红岩绝壁大峡谷西侧,海拔1297米,有一山峰孤独另立,与绝壁隔离10余米,村民叫它另山。明末清初年间,依次建造四幢农家院落。这些院落就地取材,木柱石墙,浑厚古朴,座落在10亿年前滨海沉积的肉红色石英岩层上,院门朝东,门外3米即为绝壁悬崖,崖边一排粗壮的黄榆树,树下绝壁陡立,高差139米,亲临其境,触目惊心,但这是现存最好的太行古民居,被称为崖上人家。</h3> <p>&nbsp;&nbs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郭亮村大峡谷观景台设在绝壁长廊的对面悬崖上,来到观景台,眼前红岩绝壁雄浑、巍峨、粗犷、恢弘,郭亮洞横穿其间,一个连一个的天窗,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壮观,令人震撼!</p> <h3>  郭亮村位于太行腹地,房子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悬崖,村后是高耸的山峰,自古交通闭塞,出山艰难,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山外,天梯是郭亮人的必经之路,720级台阶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最窄处20多公分,险要必须侧身才能通过。多少年来,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都是从山抱上来,长大后,却要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险峻,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梯,轻者致残,重者丧命。</h3> <h3>  天梯是郭亮的生命梯,也是郭亮的苦难梯、贫穷梯。</h3> <h3>  1972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带领下,全村人卖掉山羊、山果,集资购买钢锤、钢钎。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6000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绝壁隧道,被称为绝壁长廊。</h3> <h3>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称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h3> <h3>  郭亮隧道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h3> <h3>  真是: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打通天堑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h3><h3><br></h3> <h3> 郭亮洞被人们称为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洞的开通,为郭亮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h3> <h3>  开着这条隧道,打烂了八磅重的铁锤4000个,消耗钢钎12吨。在施工过程中,13个青年壮士抡锤打钎爆破,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当时没有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戴红领巾的娃娃,轮流上工地,大石块用手搬,小石块用筐抬,用篮子挎,人人肩头成茧,十指流血。在工程最困难的关头,辉县教育局100多名教职员工在局长原永同志的带领下和郭亮人一块施工,加快了工程进度。</h3> <h3>  在挂壁公路出口处,只能容得一辆车通行。</h3> <h3>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留给我印象就是:人间奇迹!壮观!震撼!神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