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人们常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亲默默地为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切。</h3> <h3> 我国唐代诗人孟郊,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全诗共分为六句,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这首五言古体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br></h3> <h3><br></h3><h3> 游子吟 </h3><h3>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br></h3> <h3><br></h3><h3> 在今天这节课的时间里,我们将要从音乐当中来吟诵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它就是母亲抚慰孩子的《摇篮曲》。</h3> <h3><br></h3><h3>【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h3><h3> 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曲。<br></h3> <h3><br></h3><h3>【作曲家介绍】
勃拉姆斯(Brahms) (1833年—1897年)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h3><h3>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h3><h3><br></h3><h3> 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继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br></h3> <h3>欣赏勃拉姆斯《摇篮曲》德文版<br></h3> <h3><br></h3><h3>【勃拉姆斯《摇篮曲》赏析】</h3><h3><br></h3><h3> 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首经典的作品吧!</h3><h3><br></h3><h3> 关于《摇篮曲》的故事,在音乐史中有一件趣事,那就是两首脍炙人口的《摇篮曲》,都出自两位单身汉的手笔:舒伯特和勃拉姆斯。</h3><h3><br></h3><h3> 成名后的勃拉姆斯,定居维也纳,过着愉快而幸福的生活。事业上的一帆风顺,使勃拉姆斯更有信心活跃在乐坛上。这期间他去过汉堡指导少女四重合唱团。倾慕他才气的少女们纷至沓来,合唱团由原来的28人增加到40人,女孩子们热切关注这位令人尊敬的大师。合唱团中一位美丽、活泼、嗓音清澈甜美的小姑娘阿加特,显得尤为激动。她常常给勃拉姆斯演唱维也纳风格的华尔兹。</h3><h3><br></h3><h3> 但最终,二人没能走到一起,小姑娘不久就成了法柏夫人,而勃拉姆斯则终生没有结婚。</h3><h3><br></h3><h3> 1868年夏季,当法柏夫人生下她的第二个男孩的时候,仍然是单身汉的勃拉姆斯以满腔的柔情从一本画报中挑选了一首童谣编成歌,作为贺礼献给法柏夫人和她的孩子,这就是著名的《摇篮曲》。那美丽动听的三拍子《摇篮曲》,是勃拉姆斯对摇篮曲体裁的一次创新。</h3> <h3><br></h3><h3>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h3><h3>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h3><h3> 这首歌曲为3/4 拍,勃拉姆斯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地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br></h3> <h3>欣赏勃拉姆斯《摇篮曲》中文版<br></h3> <h3><br></h3><h3> 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感受和想像?大家可以用一段文字或语言、一幅图画、一首歌曲、一段舞蹈等形式表现。</h3><h3><br></h3><h3> 爱好文学的同学,可以将自己对《摇篮曲》的学习感想记录下来,也可以找到一些有关歌颂母亲的诗、词、句记录下来;</h3><h3> </h3><h3><br></h3><h3> 爱好绘画的同学,可以为《摇篮曲》配上一幅图画来表现你丰富的想像力;</h3><h3> </h3><h3><br></h3><h3> 爱好唱歌的同学,可以唱一首歌颂母亲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h3><h3> </h3><h3><br></h3><h3> 爱好舞蹈的同学,可以根据《摇篮曲》的旋律,即兴创编一小段舞蹈来展示你优美的舞姿。</h3> <h3><br></h3><h3> 大家知道吗?这首勃拉姆斯《摇篮曲》还有英文版本哦!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吧!<br></h3> <h3>欣赏勃拉姆斯《摇篮曲》英文版(动画形式)</h3> <h3><br></h3><h3>【中外摇篮曲赏析】
1.舒伯特《摇篮曲》赏析
舒伯特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首摇篮曲是他19岁时以克劳迪乌斯的诗谱写的。<br></h3> <h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德文版<br></h3> <h3><br></h3><h3> 从它被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摇篮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h3><h3> </h3><h3><br></h3><h3>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h3><h3><br></h3><h3> 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h3><h3> </h3><h3><br></h3><h3>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h3><h3> </h3><h3><br></h3><h3>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曲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h3> <h3>欣赏舒伯特《摇篮曲》中文版<br></h3> <h3><br></h3><h3>2.东北《摇篮曲》赏析</h3><h3><br></h3><h3> 这首东北《摇篮曲》也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呵护和美好期待。它极具中国特色,洋溢着对祖国繁荣强盛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反映了中国老百姓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h3> <h3>欣赏东北《摇篮曲》<br></h3> <h3><br></h3><h3> 通过今天学习的这三首《摇篮曲》,同学们能不能总结出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有什么特点?大家可以从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考虑,在表现摇篮曲的情感时,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和音色才能使孩子更好地入睡呢?<br></h3> <h3><br></h3><h3>【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br></h3> <h3><br></h3><h3> 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br></h3><h3> 请大家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br></h3> <h3><br></h3><h3> 让我们带着希望与祝福,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平安、幸福!<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