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南充之文峰街

邓如意

<p class="ql-block">  文峰街,位于顺庆区老城墙大南门外,是一条城郊小街,全长约300米。</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文峰附近有一座文峰寺,文峰街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文峰寺改建成文峰街小学,文化大革命初期更名为解放街小学,后仍恢复为文峰街小学至今。</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文峰街是大南门进入南充城内的必经之道。</p><p class="ql-block"> 大南门的城门是由厚木板拼合而成。为了城内安全,城门晚闭早开。 </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常有南门坝的蚕农,挑着装滿桑叶的大竹筐,用撑棍橇着,列成长队在墙外叫门。</p> <p class="ql-block">  文峰街呈南北走问。北端始于这里的大南门口,原南充水泥制品厂,就建在右边。</p><p class="ql-block"> 由这里向左,即可经过文峰街小学,到达川主街的南端。</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问前直行约50米,右侧有一个便道,里面有一个大四合院,院门口有一口井,人们习惯称其为“水井巷”。</p><p class="ql-block"> 虽然名巷,却只有20多米长。出巷后沿着水泥厂的围墙,穿过南校场,即可到达文明街(原名“游击街”)的南端口。</p> <h3> 文峰街的民居与川主街大同小异,都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h3> <h3> 解放前,文峰街除了一条孤怜怜的小街,四周全是南门坝的大片桑园和部分菜地,庄稼,并没有什么厂矿。</h3> <h3>  1958年,在总路线,大跃进的热潮中,南充红光造纸厂,南充骨胶厂,南充柴油机配件厂,南充食品加工厂,电镀社等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文峰街靠嘉陵江一侧的民居房后应运而生。</h3> <h3>  当年,南充有名的牛奶场,就位于文峰街的中段。</h3><h3> 由于南充牛奶场只此一家,牛奶十分紧俏。因此,牛奶销售实行订票制。用户必须提前预订下月的牛奶票。</h3><h3> 每天清晨,牛奶场的工人将挤下的鲜牛奶蒸熟后,用木轮小车,推着装满大马口铁桶的鲜奶,吆喝着沿街推送。买奶的人们,常常要依次排着长队。</h3> <h3> 从牛奶场向南行约30多米,右侧有一条宽约两米的机耕便道,可通往南门坝的砖瓦厂(后来改建成南充汽配二厂)</h3> <h3>  从文峰街中段向左,有一条宽约5米的碎石路,沿碎石路前行约20米,便可到达食品加工厂(主要是调拨,宰杀生猪供应市场)</h3> <h3> 沿文峰街由北向南继续前行约100米,便是文峰街的街尾了。</h3><h3> 从这里继续向南行,经过一个供销社和郑氏私家医店,便是直通环子河拉拉渡的南门坝桑园和庄稼,菜地。</h3><h3> 从供销社和郑氏医药店之间的机耕路,可直通砖瓦厂(后来的南充汽配二厂)</h3><h3> 从这里向左行,沿田陌小道,可经过电镀社到达嘉陵江边。</h3> <h3> 二十世纪初,因南充旧城改造,文峰街已被拆除,早已淡出了南充人的视野,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取代</h3> <h3>  仿古一条街的辉煌灯火,车水马龙的新街,在琼楼玉宇的衬托下,已将文峰街的旧貌,融入了大都市的绚丽画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