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傲雪寒梅迎冬绽放,抗击疫情万众一心。在防疫工作中,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全体女同志主动请缨、尽己所能,组成了一支 “红色娘子军”。连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们舍弃与家人团聚,逆向而行,毅然奋战在周口监所防疫一线,为疫情防控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br></h3><h3> 巾帼不让须眉的大队长——王海霞。“现在疫情日益严峻,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站在防疫最前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周口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长王海霞虽心急如焚,却临危不乱,且利用女性特有的“柔情”搭建了直达民警辅警以及在押犯人心底的桥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大队全体同志将防控疫情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守护在押人员健康。每天一大早就开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工作,到监区督促防疫工作、摸查在押犯人情况,宣传防控相关知识,对发现的情况每天建好台账、传送温馨提示、督促体温监测、做好人文关怀……虽然已经磨破了脚,沙哑了嗓子,但她却没有喊苦喊累。她常说:“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关键时刻冲在前面,关键时刻体现作为,不退缩、不畏难,展现新时代女性党员干部的风采……”</h3> <h3> 温暖刑满释放人员回家之路的民警——冯青华。作为一名业务骨干,冯青华负责在押人员的日常管理及女子监区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2月11日,在周口市看守所关押的犯人郑某刑期届满,应予释放。但该名犯人户籍地和住所地均非周口本地,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四川成都。疫情管控的特殊时期,其家人因封锁也无法前来接应,郑某没有身份证、没有手机,出所后寸步难行,生活无法保障,放任不管,必有风险,不仅会使其本人陷入位置险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h3><h3> 冯青华主动请缨,送郑某回家。她一边联系郑某家属取得郑某的身份证件信息,一边网上查询路线、联系车站,准备相关登车手续。2月11日上午,冯青华穿着防护服,带着为郑某出具的释放证明、关押证明、户籍证明等手续,为郑某准备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及一些食品、水和必要的现金等生活用品,亲自将郑某送到周口高铁站,买好车票,将郑某交给车站工作人员,并留下电话号码,再三叮嘱后,才回到监所继续值班。2月12日上午10时,郑某及家人打来电话对冯青华一再表示感谢。</h3> <h3> 双警之家的管教民警——胡园园。她的丈夫李国卿是淮阳区公安局新站派出所的民警。疫情当前,派出所是重要阵地,入户排查、人员登记等等,工作繁忙,李国卿常常一连几天回不了家。鉴于监所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看守所实施三班制封闭管理,胡园园是B组,首先在办公区封闭隔离15天,然后在监区封闭执勤15天,一个月不能回家。接到通知后,胡园园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给老公打了个电话说:“你安心在派出所不用回来了。我们单位封闭管理,我要在所里封闭一个月,领导安排了单独的备勤室,我把咱妈和两孩子都带着,你就放心吧。” </h3><h3> “疫魔”面前,她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退缩,始终冲在最前线。作为两名孩子的母亲,选择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h3> <h3> 夫妻双方都在看守所工作的民警——郭东霞。她的丈夫孔震是周口市看守所的一名辅警,两人的小孩才一岁多,为了方便两人上下班和照顾孩子,所里把两人安排在同一个大班里。实施封闭管理后,他们两人是首班执勤人员。接到返岗通知后,郭东霞夫妇二人第一时间给孩子收拾好吃的、用的,带着婆婆,一家四口赶到了单位。把一岁多的孩子和婆婆安置到办公区的育婴室后,夫妻二人就毅然踏进监区,开始15天的封闭执勤。孩子想妈妈,每天闹着找妈妈,却只能趁监区开饭,开启A门时,站在大门口隔空看一看妈妈,却不能扑进妈妈的怀抱。妈妈也想孩子,看见孩子哭,妈妈也哭,但是东霞说:“每天能这样远远地看一眼孩子,知道孩子是平安的,就心安了。领导们压缩自己的办公空间,把办公室让出来,为我们这些孩子小的民警、辅警设置单独的备勤育婴室,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冲锋在前,家人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为我在防疫一线而感到自豪。”</h3> <h3> 中华儿女多奇志,防疫一线亮红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在高高飘扬的党旗下,有一群 “最美逆行者”在冲锋,有一支 “红色娘子军”在行动,用她们的热情、柔情、真情,诠释着众志成城、爱我中华的款款深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