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2020年2月12日晴</h1><h3>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胆小的人,毫无英雄特质。在隔离五区,内心其实是忐忑的担忧的,因为新冠的潜伏期很长,而且一不小心不知不觉就会被纠缠,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担心是不是感染了。但是这种恐惧并不影响我的工作,每当穿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如同圣斗士一样走向病房时,自然而然地宠辱皆忘,满脑子都是1床孩子血色素升了没有?10床爷爷停氧后指脉氧怎么样诸如此类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大概就是职业素养吧。生命中有很多我们不想做但不能不做的事情,它就是责任。生命中有很多我们想做但是不能做的事情,它就是命运。
</h3><h3><br></h3> <h1>2月13日多云</h1><h3>在隔离区工作确实不易。比如,戴上了手套平时很简单的操作变得很费力气、比如穿上了层层的防护服,我们不再轻盈、比如手机装在一个塑料袋子里,手上带了双层手套,打字异常困难。很怀念从前上班只穿工作服不用带手套的时光,但是如果不是经历这次疫情,怎么能体会到彼时的幸福呢?我想,疫情之后,我们会更懂得珍惜。<br></h3> <h3>2月14日多云</h3><h3>在隔离区拍照是很奢侈的事,一是大家很忙,二是心情沉重,三是尽量不让手机被污染。<br></h3> <h3>今天我还是斗胆用手机快速拍了照片,记录特殊时期工作的点滴。因为套了塑料袋,相片的质量都不好,但整理相片的时候,这与往日不同的场景给我带来从未有过的感触。</h3> <h3>以前只要提到天使就会想到白色。而今天这些蓝色的身影,一样带给我圣洁,安静的感觉</h3> <h3>对于这些患者们来说,虽然看不见模样,但这群身穿蓝衣服的人就是天使,是希望,是治愈,是力量!</h3> <h3>2月16日晴</h3><h3>我们隔离五区来了一个重度贫血的21岁小伙子。血色素只有28g,因入院前体温38.3费了很多周折凌晨5点住进了我科。查房时他显得很虚弱很疲惫。做完治疗护理后我把一箱纯牛奶送到病房,叮嘱他爸爸孩子要加强营养。下班回家以后他那苍白的脸那紧闭的眼睛和无力的表情还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br></h3> <h3>2月17日晴</h3><h3>昨天小伙子输了4u红细胞,复查血色素才47g。下班前他的父亲告诉我他一天没吃没喝且不喜欢喝牛奶,家在蔡山,防控期间家人不能出来。我听了很想为他做点什么。可是隔离了这么久(在一线上班是要被隔离的),家里的冰箱除了鸡蛋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呢?对了,家里还有米和上次买的红枣,还有妈妈为我炒好的熟芝麻。<br></h3> <h3>2月18日晴</h3><h3>清晨早早起来煮好了红枣稀饭,并冲泡了一杯芝麻鸡蛋茶,为了他的胃口好一点,特意盛装在漂亮的杯子和碗里带到病房,看着他一点点吃完。问他好不好吃,他点点头。“只要你喜欢喝,我每天早上都会送,直到你好起来。”他爸爸说,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急得慌,但是听说医院的医生护士这么好,感动哭了。</h3> <h3>其实在灾难面前,大家都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的人,能力有大小,有时候帮助只是一粥一饭,但背后是人性的悲悯。我也是如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处于困境的男孩伸出援手,让他感受到善意和温情。希望疫情之后,人与人之间能更简单友好,每个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