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市中区医疗救治组工作纪实之一</h3> <i><u>市中区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承担着制定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定点收治医院的确定与建设,全区临床救治人员的技术培训,疑似患者及确诊病例的医疗救治,指导医疗机构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发热病人及疑似、确诊病例的转运等工作。</u></i>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的岗位在医院”</b></h1> <u><i>王涛,全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区卫健系统医疗组组长。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负责医疗救治工作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督促落实等,扛起了医疗救治工作的大旗,带领医疗救治组的工作人员奔跑在抗疫阻击战的最前沿……</i></u> <b>敏锐的洞察力。</b>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抢先占领防治工作高地,才能真正发挥救治的作用,将疫情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腊月二十七参加完全市的会议,多年一线工作的经验历练成的敏锐嗅觉,让他感觉到此次工作任务的重要和艰巨,紧接着就从医务人员技术培训、预检分诊设置、发热门诊布局、留观病房和确诊病例病房建设、院感防控、红会募捐等方面陆续果断作出安排。为了将工作落实到位,上级的会议精神,没记全的反复听录音;纸质的文件,与组里的同事们反复讨论,及时拿出参考建议汇报局党组或指挥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u> <i>2020年1月24日</i></u></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u><i>市中区基层医疗机构新冠肺炎培训会议</i></u></h3> <b>冲锋在第一线。</b>疫情防治工作以来,他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我们的岗位在医院”,实际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医院、卫生院、诊所甚至卫生室当作自己的办公室,现场找问题,理思路,抓整改。在实地察看完区医院的感染科病房,敲定了全区医疗救治的工作方案和流程。现场指导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医院改造,督促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了预检分诊。加班加点与医院领导班子共商独立的专用病房建设,用最快的速度设置18张床位。组建了全区医疗救治专家组和87名医务人员的救治梯队,派出2批4名援鄂医疗队员,同时成立援鄂医疗预备队。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个体诊所,只要觉得不放心,不论几点,都亲自跑到现场安排部署,疫情防治期间,现场督导各级医疗机构近300家次。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流程不规范,功能不全面,他带领组里的同事,蹲守在点上看着整改……他认真学习研究诊疗规范、防控方案和院感防护等文件,先后组织培训1700余人次。带领区红十字会向社会发起募捐,接收捐款55.94万元,及时拨付相关单位用于疫情防治工作。 <h3 style="text-align: right"><u><i>王涛同志在一线</i></u></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i><u>王涛同志代表医疗救治组送别援鄂医疗队</u></i></h3> <b>只有舍小家,才能保大家。</b>王涛组长自疫情防治以来,没有时间去探望90多岁的奶奶和年老的父母,也没有时间辅导正在上初三的女儿学习和照顾一岁半的儿子,担子都压在了她爱人身上。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得到他家人的大力支持,成了他坚强的后盾,妻子朴实的一句:“你去忙吧,家里有我呢”,已经让这个四十多岁的铁血男儿不禁泪目…… <h3 style="text-align: right"><u><i>王涛同志深夜祈愿</i></u></h3> 付出是有回报的。在这场有准备的战役中,我区预检分诊发热病人2462例,均给予妥善处置,5名确诊患者已于2月19日全部出院,目前没有疑似病例。 <b> </b><b>他用一名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诠释了岗位职责,用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状态感染了同事朋友,相信在这样一位领航员的带动下,医疗救治组必将能出色的完成党和人民托付的重任。</b><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div><b><br></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惟其艰难方显勇毅</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惟其笃行方显珍贵</b></h1> <i><u>韩峰,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负责救治定点医院医疗救治所需场所、设备、人员、物资的统一调配,按照最新技术标准做好疑似患者和确诊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对院感防控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u></i> <b>爱岗敬业,坚守一线。</b>作为人民医院副院长,他肩负使命,提前预判,自接到上级安排后,连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组建救治梯队,完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科和儿科预检分诊相关配置。他带领有关科室人员健全会诊流程,编制操作规范,畅通“绿色通道”。努力抓好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妥善处理新冠肺炎医疗废物。他不仅每天要根据上级指示做好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还要来回穿梭于急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等防控一线科室,同时挤出时间组织开展医院全体人员的防控培训。从接诊第一例留观患者后,为尽快了解相关情况,连续几天吃住在医院。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韩峰同志担任门诊支部支部书记。他带领临时支部党员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积极请求去湖北防疫一线工作。 <b>勇于担当,无私奉献。</b>韩峰同志不仅主动作为,而且勇于担当。他的妻子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同样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家里父母年近九十,身体不好,正月初一早晨和父母一块吃顿饭后再没有去看望父母,深夜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还一个劲的劝他注意休息。韩峰同志高血压多年,每天奔波在医院防控一线,有时忙得忘记吃药,即使是坐下来,也是直接到会议室,参与工作调度、统筹安排人员应对突发情况。 <b>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韩峰同志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书写忠诚,一直站在了疫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b>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br></b></span></div></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与时间赛跑</b></h1> <u><i>史平军,医疗救治组成员,协助组长做好综合协调、信息调度、材料汇总、文件起草、方案修订、现场督导等具体工作和组长安排的各项临时性工作。</i></u> <b>时间服从质量。</b>当放下电话,窗外已经蒙蒙亮,一夜未睡的他,一点倦意也没有,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构思着上午八点的送行仪式,为援鄂医疗队员的顺利出征做好保障……这是史平军的工作缩影,自疫情防治工作以来,多少次通宵达旦,不论是修订救治方案还是紧急调度工作,为了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只是一直不停的做下去,完成各类方案、通知、总结、汇报等文字材料60余份,传达、收集、汇总各类报表40余件,协助组长对2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督导,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病房、重点科室都留下他的身影,指导医疗机构加强院内感染的防控,为疫情的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h5></h5><h3 style="text-align: right;"><i style="color: inherit;"><u>深扎一线<br></u></i><i><u>对医疗机构重点科室进行督导。</u></i></h3> <b>孩子,爸爸妈妈对不住你。</b>连续的工作让他几乎回不去家,或者到家已经是午夜时分。家属在医院上班,也没有时间照顾家,两个孩子只能留给年老的母亲照顾。上初中的女儿因为不会调试电脑上不了网课,在电话里急的哇哇大哭,史平军哽咽着说,“孩子,不要哭,爸爸妈妈对不住你,但是你要理解爸爸妈妈,也要给弟弟做个好榜样,耽误的课程咱们想办法补回来”。夜里他将课程下载好放在电脑桌面上又继续投入工作中。 <h3 style="text-align: right"><i><u>深夜,空旷的街道上,只有他自己的车与他作伴。</u></i></h3> <b>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健康是胜利的终极目标,作为一个小战士,一颗螺丝钉,肩上担负的使命却光荣而神圣,他们时刻准备着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牺牲一切!</b><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贡献中医力量</b></h1> <i><u>郝莲莲,医疗救治组成员,负责中医方面的上下协调工作,适时组织临床救治人员和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各医疗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检查。</u></i> <b>贡献中医力量。</b>按照疫情防治需求,国家卫健委连续对中医药治疗的方案进行修订,公开了药方供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由于我区没有中医医院,郝莲莲作为卫健局中医室主任,在第一时间动员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镇卫生院成立了中医疫情防控专家组,对全区疫情防控进行中医药干预和指导。组织中医药人员学习国家最新方案和防治知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流行病、传染病预防治疗中的特色优势,在防止疫情流行扩散中,贡献中医力量,为集中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统一熬制,统一配送中药预防汤剂,还为一线工作人员、环卫工人、执勤人员,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中药饮剂共计5200余人27180余剂,成为疫情防治的一股重要力量。 <b>站好岗服好务。</b>郝莲莲在参与医疗救治工作以来,服从组长的统一安排,她不仅每天根据指示做好防控的各项具体工作,还要兼顾综合组的协调工作,一会儿楼上,一会儿楼下,但是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和同事们交谈总是说:“我们不能上临床一线,真刀真枪的与病魔对抗,但是我们要在后方为他们站好岗服好务。”作为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她,在这非常时期,关键时刻,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党和人民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坚持值守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倾情奉献”</b></h1> <i><u>王永喜,医疗救治组成员。协助组长开展定点医院、发热门诊以及各镇街技术指导和业务检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临床救治人员的技术培训,监督各医疗机构做好院感防控及能力建设,做好发热病人、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转运和转诊。</u></i> <b>坚持值守,倾情奉献。</b>为加强全区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知识掌握、发热病人筛查和院感防控能力,王永喜连续加班加点,腊月二十九、三十,组织专家对全区700余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主动承担了医疗救治联络员、转运联络员、病例日报告和零报告联系人等任务,及时处理全区发热病人、疑似病人及确诊病人转运任务70余次,都妥善将病人运送至定点医疗机构和隔离点。因为担任全区的联系人,24小时待命,手机一天用掉两块充电宝还甚至不够,在家里洗澡都把手机放到高处窗台上,担心错过任何一个电话。 <h3 style="text-align: right"><u><i>王永喜同志在一线</i></u></h3> <b>放弃团聚,谱写大爱。</b>王永喜家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两岁半,小儿子刚满百天,家庭正是需要照料的时候,疫情防治工作开展以来,连续多日未回家。局分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强烈要求他回去休息。回到家中,孩子已经入睡,他洗完澡换好衣服还没有跟爱人说上两句话,又接到转运调度的任务,匆匆忙忙在孩子脸颊上亲吻一下,又冲到茫茫夜色中,他要践行自己的诺言,要用自己的奉献,去保护更多的家庭免受病疫之苦…… <b>用心思考,倾情奉献是王永喜的座右铭,他以自己的坚守,在疫情防治工作中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该有的风采!</b><div><br></div><div><b><br></b></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的岗位新的挑战</b></h1> <i><u>董文波,医疗救治组成员。负责救治定点医院的能力建设,做好观察室、专用病房、急救车辆、人员梯队等相关准备工作,在院内组织开展临床救治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做好疑似患者及确诊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抓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u></i> <b>新的岗位新的挑战。</b>董文波同志到医务部工作的第二天(1月21日)就接到了这次疫情防治的任务,他一边积极熟悉医务科工作,一边按照院党委的指示精神,与护理部、院感办、门诊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役中。设置了预检分诊处和发热门诊,并对值班人员、临床医技科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新冠肺炎诊疗和防控知识全员培训和实战演练,制定了防控方案,组建了救治梯队。为减少医院传播风险,把门诊楼内预检分诊值班位置前移到门诊楼外。 <b>亲力亲为,把握工作的细节。</b>自从参加防控工作以来,董文波同志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多日不能回家,吃住在办公室,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紧急任务。鉴于其实际表现,于1月27日医院党委、院委会研究决定任命其为医务部副主任。他不怕苦不怕累,下沉到防控工作一线,直接面对患者,指导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工作。对无法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他亲自询问病人病史,深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组织院救治专家组讨论后收入感染科病房留观,配合疾控部门及时采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先后两次出色完成援鄂医疗队的组建,默默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b> 董文波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防治需要的时候能够顶的上去,不惧困难和风险,表现出一名党员的优良作风,成为医院党员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方便面也算长寿面。”</b></h1> <i> <u>张冰倩,医疗救治组成员,协助组长和其他成员完成救治工作任务,还承担了红十字会募捐工作。</u></i> 她,善于用一个女同志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中肯的建议,也善于用温柔的方式去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每一条捐赠信息,少至几毛几分,多至几万几十万,都一遍一遍去核对,对募捐工作一丝不苟,让拨付情况一目了然,并及时公之于众,让每一笔捐赠款都能经得起社会的监督,让每一分钱都发挥疫情防控的最大作用。当科里男同志都奔赴在工作一线,科里只剩下她处理各种各样的工作,一会儿接电话解答疑问,一会儿又汇总数据,一会儿去处理投诉,下一刻又为捐赠者核对收据并打印证书……忙碌的工作让她已然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吃着泡面时爱人的电话让她想起去年今日的蛋糕,她对电话笑着说道:“方便面也算长寿面的一种啊”。她回家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可当大家回过神来,才想起催促这个忙碌的大丫头赶紧回家,因为家里还有需要哺乳的孩子,她笑着说没事,一会儿忙完就回去。近一个月的加班加点,最终让她决定提前给不足一岁的孩子断奶…… <h3 style="text-align: right"><i><u>张冰倩、鞠迪核对捐赠款物明细</u></i></h3> <b>她就是这样,一直不断用这样的实际行动为这次疫情防治助力加油。</b><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明年再陪您好好过个春节。”</b></h1> <i><u>鞠迪,医疗救治组成员,在落实好救治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红十字会物资的管理。</u></i> 他是一个积极向上、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小青年。他放弃了春节的休息,放弃了陪耄耋之年的爷爷晒晒太阳聊聊天,放弃了陪女朋友,早来晚走,刚清点完库里的物资,又有一批捐赠物资需要马上拨付下去,入库单清晰明了,出库单完整详细,哪怕一小瓶酒精也逃不过他的双眼。楼道里总能听到他跑着走路的声音,他自己总说,“跑着都怕不赶趟”,他几乎首接了科里全部的电话,他说想通过这样锻炼自己,好熟悉全部工作。疫情期间,局里驾驶员忙不开,他还兼任了临时驾驶员,陪同组长和其他成员跑遍了城区所有医疗机构。早上来到,打扫卫生、室内消毒,中午为大家订好快餐或泡好方便面,晚上将一天的工作文件、信息和报表归类存档或上报后才肯回家…… <h3 style="text-align: right"><i><u>市中区红十字会接收捐赠物资并拨付</u></i></h3> <b>他总是这样为了这场疫情阻击战不辞辛劳的忙碌着,像隐藏在幕后的千千万万英雄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在青春岁月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b>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b><i><u>我们有理由相信,有这样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默默无闻的付出,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黎明的曙光将照耀祖国大地。</u></i></b>